不久前,我們盤點了今年北京民辦和外籍學校在美國大學早申的錄取情況,受到非常多家長的關注。很多家長問,那公辦校國際部的申請情況是怎樣的呢?公辦和民辦以及外籍人員子女校相比,誰的申請情況更勝一籌呢?
51上私立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北京35所學校今年的早申情況。其中,公辦校國際部15所、民辦學校15所、外籍人員子女校5所。今天,我們就帶您了解一下,北京35所學校早申的情況。
這屆早申,北京35所學校(含15所公辦校國際部、15所民辦學校和5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共獲得305枚offer。其中,18所學校(包括8所公辦校、6所民辦學校和4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獲得了TOP10+藤校的offer。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整體情況:
點擊查看清晰大圖
公辦校國際部
15所學校獲220枚offer
我們先來看公辦學校的情況。今年共有15所公辦學校獲得了早申的offer,共計220枚。
今年畢業的這屆高中生,是2021年上的高中。那一年,北京一共有22所公辦學校國際部招生,招生計劃共計招生2310人。
那一年,相比2020年:
開設國際班的公辦校比2020年多2所
總招生人數比2020年多130人,增幅5.96%
1所學校比2020年招生人數增加,占比4.5%
8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費上漲,占比28.57%
1所學校國際部減招,占比4.5%
讓我們看一下當年招生計劃的具體情況:
那一年,是疫情的第二年,不論是生源還是學校,都多多少少受到疫情等因素的疊加影響。
2020年,由于疫情等多方面的原因,公辦校國際部的招生熱度明顯下降。除個別學校影響不大之外,一些學校最終并未招滿,還有一些學校則大幅降分錄取。比如海淀某“強校”的國際部,2020年曾錄取到海淀排名7000多的學生,而這個位次的學生是根本不可能上其高中本部的。
這一點,從2021年招生計劃上就可以看出,除新增校外,幾乎所有學校都沒有增加招生人數,唯一增加的還只是恢復到了2019年的水平。
但疫情的影響總會過去,這一屆的學生,目前整體看,早申的情況還不錯。
先說“霸主”——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今年,除了哈佛和一向高冷范的加州理工之外(北京所有的高中也都沒有在早申階段收獲這兩所學校的offer),北師大實驗幾乎拿下了其他所有頂尖大學的offer,目前共計拿下46枚綜合大學的早申offer。
再說第一梯隊的另外幾所。
十一學校國際部緊隨北師大實驗,拿到了30枚offer,尤其是在大藤級別的學校上,十一收獲了3枚,與實驗名義上是差1枚。但考慮到實驗有一個孩子是從鼎石轉過來的,所以應該算作僅差0.5枚吧。不過 十一學校的整體人數要多于實驗。
人大附中ICC的4個班型,招生人數達到了400人,這次共收獲了49枚offer。在大藤級別的學校上,收獲了1枚耶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俄亥俄州立大學給了該校15枚offer!
第一梯隊的另外兩所,一零一國際部和四中國際校區此次都各自收獲了1枚賓大offer,沒有大藤級別。不過往年在常規錄取階段,這兩所學校的情況都還不錯。但整體看,這兩所學校目前居于第一梯隊的后部,距離前三所有一定差距,而且每年的發揮不是很穩定。
相比以上“第一梯隊”,今年早申錄取“街上最靚的仔”,莫過于北京八十中了。此次八十中不僅一舉拿下耶魯、杜克和達特茅斯,還用17枚offer的成績證明了自己“朝陽王者歸來”的實力。另外兩所朝陽的學校,北京中學和人朝分則分別收獲了4枚和5枚早申offer。
除了第一梯隊的5所學校以及八十中,其他公辦校國際部在錄取上和民辦學校及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差異不大。
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往日風光逐漸暗淡
我們接下來來看一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情況。
這類學校是狹義上的“國際學校”,只招收外籍人員的子女和符合要求的人員。在近年,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外籍人士相對減少,這類學校的生源情況也減少了不少。
今年共有5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獲得了早申offer。其中,
清華附中國際部收獲最豐,共獲得了5枚offer,而且集中在TOP20的學校里面;
京西、德威這兩所“扛把子”學校今年也不負眾望,各拿下一枚哥倫比亞大學的offer;
哈羅也獲得了一枚TOP10學校的offer;
加拿大國際學校則獲得一枚埃默里大學的offer;
除以上外,比較令人驚訝的是北京順義國際學校(ISB),目前得到的消息是,在這次早申中“顆粒無收”。
純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在申請上雖然具有優勢,但這幾年生源的流失,讓他們多少有點風光不再。而清華附中國際部則屬于較為特殊的只收外籍人員子女的國際部。(注:這種國際部和實驗中學國際部、人大附ICC不同,我們之前專門的文章說過。清華附沒有招收中國籍學生的國際部。)。清華附的這個國際部比較低調,每年收的學生大約在40人左右。其校長剛剛卸任,據說家長們都是極力挽留她能以其他的身份留在學校。
民辦學校
15所學校各有亮點
我們最后再來看一下民辦學校的情況。今年北京有15所民辦學校收獲了早申offer。今年北京民辦學校的早申有三大亮點:
亮點一:鼎石連續3年獲得耶魯青睞
鼎石收獲3枚offer,其中兩枚是藤校,其中耶魯是連續3年向鼎石伸出橄欖枝。再加上今年在另一所公辦高中申請到普林斯頓的學生,其實是高二從鼎石轉學走的。所以,今年鼎石的成績應該算作3.5枚。
不過家長們要有清晰的認知。鼎石的學生非常多元,申請結果也是非常多元。每年申請結束時都會看到,學生們既有頂尖高校的offer,大部分學生收獲的則是普通高校的offer。所以對于鼎石的申請結果,家長們需要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去判斷。
亮點二:海淀外國語17枚TOP50的offer
海淀外國語今年收獲17枚offer,成為“最大贏家”,其中包括一枚藤校康奈爾。雖然沒有大藤級別的offer,但在TOP50的學校中收獲最豐。這其實也是大部分家長和孩子所在的“區位”。
而且值得提一句,今年即將畢業的這批學生,在幾年前可謂是“過五關斬六將”層層挑選上來的。這幾年海外可謂是穩扎穩打。一方面,在教學上繼續使力。另外一方面,海外面對招生火爆并沒有飄飄然,而是繼續廣泛招生、尋找更優質生源。
學校重視生源,絕不會因為報名的人多就疏于品牌建設和招生工作。教育是個慢工出細活的行業,學生招進來,只有在幾年后才能看到培養結果。所以需要學校從上到下都重視起來。
與之鮮明對比的是個別前些年看上去還比較火爆的學校,看到報名的人多,學校和招生人員就馬上飄了起來。既不再重視品牌,也不深耕教學。導致的結果就是,當年的火爆成了曇花一現,之后就是生源質量和數量的斷層式下跌。
亮點三:多所民辦學校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好幾所民辦學校在早申錄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些學校大多是屬于一步一個腳印,今年則是大家一起聯手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其中,海淀凱文獲得一枚杜克大學的offer,而海嘉和稻香湖則各自拿下一枚約翰霍普金斯,君誠收獲了一枚“新常春藤”之一的波士頓學院Offer。此外,青苗和21世紀也都穩定發揮,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整體上看,雖然在大藤級別的offer上,民辦學校似乎還不能和頭部的公辦校國際部相比。但我們要看到,在生源具有極大差距的前提下,民辦校的“出口”對普通家長更具借鑒意義。
(本文數據來源于各種渠道,包括并不限于學校招辦、熱心家長等。如有錯漏,請老師家長們給我們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