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聽說過“術中知曉”,也就是麻醉覺醒。在外科手術時,全身麻醉下的病人,運動神經被麻痹,意識卻恢復清醒。病人看起來對外界沒有任何反應,實際上卻能清楚地感受到手術的過程——醫(yī)生在自己身體上進行的剖開、切割、穿刺、縫合等等操作。
這種可怕的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病人對麻醉藥不敏感,耐量高,也可能是麻醉過淺,或者儀器設備出了問題。總之做全麻手術,就有一定的幾率會碰上麻醉覺醒。但麻醉醫(yī)生肯定是不希望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
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不會說話、任人擺布的嬰兒,做手術時全都要經歷類似這樣的痛苦過程——那時給嬰兒做手術,壓根就不打麻藥。因為醫(yī)生對于“嬰兒有痛覺”是抱持懷疑態(tài)度的,甚至是直接否定的。哪怕是上世紀80年代,距離現(xiàn)在才40年左右,那時美國還有醫(yī)生會說“我還從來沒有聽說過,嬰兒能感受到疼痛。”
認為嬰兒無痛覺的觀念,由來已久。很重要的一個思想根源是,認為嬰兒不是完全體的人類,是一種不那么高等的動物。所以嬰兒對傷害性刺激的感受能力,被漠視了。這樣的觀念在19世紀和20世紀前期尤其盛行。
那時有一些研究者喜歡做針扎嬰兒的實驗。拿針頭扎刺嬰兒多個部位,看看嬰兒是不是有痛覺。盡管嬰兒被針扎得流淚,研究者依然會得出類似于“嬰兒對疼痛的感覺尚未發(fā)育完全,流淚只是類似低等動物那樣的自然反射,而不是感受到了疼痛”的結論——典型的先畫靶再射箭,已經認定了嬰兒無痛覺,再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也都往這個結論方向上去解釋。
這樣的研究結論,成為了那時醫(yī)療界的主流認知。醫(yī)生給嬰兒做手術,就幾乎不用麻醉劑,只用點肌肉松弛劑。就算用上了麻醉劑,也不是怕嬰兒疼,而只是為了讓嬰兒更安靜罷了。
但科學史、醫(yī)學史上的種種荒誕,都有結束的一天。隨著科學界對于嬰兒痛覺的研究不斷深入,認為嬰兒有痛覺的觀點,終于從非主流變成了主流。很多研究表明,嬰兒天生就有痛覺,且對疼痛的耐受度比兒童更低,也就是說,在相同的刺激下,嬰兒的痛感更強烈。
只不過,荒誕的消除,往往需要不少代價。很早就有研究者指出,嬰兒是有痛覺的。但在漫長的歲月里,這樣的聲音雖然并不少見,卻總是無比微弱。在這段時期,有多少嬰兒在手術中承受了他們本無需承受的痛苦?疼痛的經歷,帶來的不只是一時的痛苦,也可能會導致嬰兒應激反應系統(tǒng)的發(fā)育異常,造成后來的脾氣狂躁等性格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