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就讓我悄悄的離開,當我從未來過這個世界!”
年僅29歲的北大博士漸凍癥患者婁滔,在離開這個世界前說出了這句話。
原本會有輝煌的人生,卻在最好的年華凋零。
在離世前,她告訴自己的家人,離世后不用給她舉辦葬禮,不用建墳墓,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
那么,婁滔的一生又是怎樣的呢?
1
優秀的少女婁滔,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
她自小學習刻苦,成績常年排在班級前列。
2004年,婁滔以優異的分數考入當地最好的高中-恩施中學,高中三年,她選擇了文科,繼續保持著學習的出色表現。
2007年,婁滔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北京師范大學的歷史系預科班,這使她比同齡人提前一年進入大學學習。
大學四年,婁滔從未缺過一節課,專業學習非常刻苦,她知道自己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所以更加珍惜,在課余時間,她還參加各種公益活動,鍛煉綜合能力。
由于本科期間的杰出表現,大四時,婁滔獲得了保送研究生的機會。
研究生期間,她繼續鉆研歷史專業知識,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高質量論文,并獲得過一等獎學金。
2015年,婁滔以筆試面試雙第一的成績被北京大學歷史系錄取為博士生。
當她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內心無比激動,她想象著未來能成為一名大學教授,和學生們一起探討歷史。
就在博士入學前的一個暑假,一場意外打斷了婁滔原本的人生規劃。
2015年的暑假,她正在老家幫忙農活,突然暈倒在地......
2
當時26歲的婁滔感覺身體異常疲憊,原本一口氣可以走上幾公里的她,現在連走幾百米路都會氣喘吁吁,不得不停下來休息。
起初,婁滔并不在意這突如其來的乏力,她把它歸因于學習和工作的高壓之下身體透支。
而當她把這情況告訴父母時,他們也笑著取笑她“變嬌氣了”,讓她多出去運動。
然而,當暑假結束,婁滔返回北京后,情況沒有絲毫好轉,反而雪上加霜。
她發現自己經常會感到無力支撐,更糟的是,她的左腳也開始無法踮起腳尖了。
婁滔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立即去醫院做檢查,但一系列的檢查后,大夫都搖頭表示查不出原因。
這讓婁滔不安的心頭陰云更濃,直到她來到北醫三院,權威專家進行神經系統全面檢查,她才恍然大悟——自己患上了絕癥“運動神經元病”,別名“漸凍癥”。
當婁滔得到這個結果時,她感到深深的絕望無助。
這個疾病意味著她將逐步喪失對肢體和器官的控制,最終全身癱瘓,像一攤軟趴趴的面條一般,連眼球都無法轉動。
唯一安慰的是她的大腦還保持清醒,能思考和感受。
更讓她恐懼的是,醫學至今還沒有找到有效治療“將靈魂囚禁在身體里”的可怕疾病的方法。
統計顯示,90%的患者會在癥狀出現5年內死亡,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就是這個病的受害者。
婁滔望著窗外明媚的陽光,心中卻是前所未有的絕望與茫然,她原以為美好的學業和事業剛剛起步,充滿希望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沒想到一夜之間就墜入萬丈深淵。
婁滔一個月后,在親友的幫助下籌集了善款用于治療。
但即便如此,光是呼吸機一項設備的租用費每年就需要18萬元,遠遠超過一個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厄運和巨額的治療費用,婁滔的內心在絕望后也涌起了堅強。
她不想給任何人添更多的麻煩,一個月后就提出和男友分手,并拒絕朋友們的探視......
3
2016年6月,婁滔四肢開始出現萎縮和無知覺的癥狀,她的病情迅速惡化,日常起居全部需要依靠家人照料。
盡管如此,婁滔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望,她利用有聲讀物的方式“聆聽”了60多本歷史書籍,這成為她在痛苦歲月里唯一的慰藉。
見女兒病情日益嚴重,婁滔的父母帶她在北京和廣州各大醫院求醫,可情況并不樂觀。
5個月后,婁滔已全身癱瘓,喪失了行動能力,呼吸也越發困難。
醫生診斷她患上了晚期“漸凍人癥”,治愈希望渺茫,這個消息對付家境貧寒的父母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
盡管病魔在蠶食生命,婁滔仍然積極面對,她勸父母不要再為她的醫藥費發愁,自己這一生已經得到太多饋贈。
朋友們紛紛前來探望,但婁滔婉言謝絕,不想以現在奄奄一息的樣子成為他們記憶中的最后印象。
2016年10月,婁滔請求回到老家接受保守治療,她希望能在最熟悉的地方等待生命的終點。
不久,由于呼吸衰竭,她被轉入重癥監護室,依靠呼吸機維持生命。
這時,婁滔提出了一個讓父母難以接受的想法——她希望盡可能捐獻身體器官,為醫學事業做點貢獻。
這個想法最初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但婁滔以溫柔而堅定的語氣不斷勸說,終于說動了父母。
10月9日,在婁滔的請求下,母親為她簽署了器官捐獻意向書,婁滔希望自己的頭顱能成為研究“漸凍人癥”的樣本。
此時,婁滔的故事已經在網上廣為流傳,許多好心人慕名前來捐款幫助,但婁滔父母婉言謝絕。
校方得知婁滔對抗病魔的堅強事跡后,授予她“榮譽校友”的稱號,北大校友會30萬校友聯名呼吁,為婁滔提供最佳治療方案。
在生命最后階段,婁滔靠眼球運動與外界交流想法,她會配合醫護人員開玩笑,盡量表現出樂觀心態。
2018年1月,婁滔主動請求脫離生命維持設備,回到老家等待最后時刻,她希望“漸凍人”患者能得到更體面的關懷,不僅肉體上,也要精神上。
最終,婁滔在家人環繞下,在故鄉離世,年僅30歲。
4
由于長期的病痛折磨,她的器官已經不再符合捐獻條件,婁滔未能完成心愿,這對她和父母來說可能是最大的遺憾。
按照她的遺愿,家人沒有舉行任何儀式,僅僅將她的骨灰撒在了故鄉,沒有留下墓碑。
離世后,婁滔的父母一直無法真正走出悲痛,他們非常自責,覺得不該讓女兒接受那些痛苦的治療。
婁滔的母親至今仍在關注著“漸凍癥”患者的狀況,她表示,雖然女兒離開了,但在女兒疾病的過程中,他們感受到了太多溫暖,這些愛意和關懷是寶貴的饋贈。
結語
婁滔用一生詮釋了什么是活出生命的意義——她沒有活得長,但用樂觀和善良溫暖了身邊每一個人。
今天,她的故事仍在感染和鼓舞著無數人,她用生命綻放出絢爛的光芒,繼續照亮著人們前行的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