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9日,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依照原計劃如期舉行,各式各樣的精彩節目給全國觀眾帶來了新春的祝福和歡樂。然而,在語言類節目中,有一個小品卻引發了不少爭議和批評,該小品由洋、朱天福、王繼續、鐘雅婷、關景天等演員表演,名為《東北人的風土人情,反而加深了南北地區人民之間的誤解和隔閡。
事件回顧
《咱家來賓了》是今年春晚的一支小品,由于洋和朱天福這兩位東北老兄撰寫,并且也是主演。于洋曾是趙本山的徒弟,以前和他一同在春晚上亮相過,朱天福是資深演員,曾與賈玲、張小斐等合作,如今還在遼寧衛視主持《歡樂飯米粒》。
另外還有王繼續、鐘雅婷、關景天這三位年輕演員,他們對喜劇的演繹不是太擅長。這個小品的導演是王寧,他曾執導過《非誠勿擾》、《人在囧途》等類似喜劇電影,算得上是個笑料高手。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一對南方的戀人一起去東北旅游,不料手機和錢包都遺失了,身上只剩下三十多塊錢。他們想著利用網上的秘籍,找到善良的餐館享用免費飯食。于是他們找到了一家名為“豐收大酒店”的地方,老板正是于洋和朱天福。
當看到南方的客人時,兩位老板特別熱情地讓他們進來,并為他們送上了來自東北的招牌菜,比如“豐收大酒店”、“大鐵鍋菜”、“大圓餅”等,還斟滿了一碗濃湯。
南方的戀人覺得意外獲得了這個機會,但沒想到結賬時,于洋和朱天福竟然不收錢,并且還贈送了他們兩件羽絨服和兩個保溫杯,稱之為東北人的禮節。南方的戀人感到驚訝,認為他們可能有什么險惡目的,于是急忙想要溜走。
然而,于洋和朱天福卻一直糾纏不休,還打算帶他們去參觀東北的名勝,最后甚至準備送他們去火車站。無奈之下,南方的戀人只能邊應付著邊尋找逃脫的機會,結果鬧得一團糟,就這樣結束了這個小品。
該小品播出后,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爭議。很多人認為這個小品太差勁了,完全是在戲弄東北人和南方人,一點兒都不好笑,也沒有什么意義。他們覺得只是利用一些陳舊的笑話和偏見來吸引眼球,結果并未能表現出東北人熱情好客的特質,反而加重了南北方人民之間的矛盾。
有人甚至表示這個小品是對東北人和南方人的侮辱,是地域歧視和文化入侵,應當向全國人民道歉。
當然,也有些人認為該小品是在宣傳東北旅游,采用一種幽默的手法,并不需要過度敏感和認真對待。不過他們也指出,這個小品的水平確實不夠,不配上春晚。總之,這個小品在春晚上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和反響,成為今年春晚的一個敗筆。
事件分析
這個小品為什么讓人火冒三丈呢?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探討一下:
首先,這個小品的劇本寫得太糟糕了。
盡管由于資深演員啟用而備受關注,但他們在編劇方面的水平卻遠遠不如他們的表演水平。他們的小品缺乏新穎感和創造力,只是抄襲了一些俗套的梗和段子,沒有真正地去挖掘東北人和南方人之間的文化差異和生活習慣,例如東北人豪爽、南方人細膩,東北人喜歡燒烤、南方人愛火鍋,東北人的冬天和南方人的夏天等等。
這些素材本可以被發掘出更多有趣和富有意義的內容。然而,他們卻只使用了一些膚淺和陳詞濫調的笑話,比如東北人愛喝酒,南方人愛吃辣,東北人說話大聲,南方人說話細聲等等。這些刻板印象無法體現出他們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此外,他們的小品也缺乏明確的主題和寓意,只是為了博笑而博笑,沒有傳達任何有價值的信息和思想。觀眾無法產生共鳴和思考,只感到乏味和尷尬。
此外,他們的小品也沒有合理的結構和邏輯,僅僅是一連串雜亂無章的情節和對話,缺少沖突和轉折,沒有沖突和解決,沒有起承轉合的完整故事情節,只是拖沓和重復,缺乏節奏和張力,讓觀眾感到疲憊和厭煩。
其次,這個小品的演員表演得太差了。
除了資深演員外,其他年輕演員在喜劇方面經驗和天賦都較為欠缺。他們的表演缺乏自然和靈動,只是呆板地念臺詞和做動作,無法展現角色的性格和情感,缺乏與觀眾的互動和溝通,無法把握好節奏。
例如,有一段情節是南方人的女兒要嫁給東北人的兒子,南方父親對此非常不滿,與東北父親發生爭執,并最終被東北父親一拳打倒。這個情節本可以制造出很多笑點和沖突,然而演員們的表演卻顯得平淡和生硬。
他們無法表現出南方父親的氣憤和無奈,也無法展現出東北父親的霸氣和豪爽,更不用說體現兩個家庭間的矛盾和隔閡,以及年輕人的愛情和堅持。他們只是簡單地相互吼叫和打鬧,缺乏情感和氛圍,令觀眾感到索然無味。
最后,這個小品的文化敏感度太低了。
小品講述了南北方人之間的文化差異和誤解,這本身是一個非常有潛力和意義的主題。如果能夠以幽默和包容的方式展現,不僅可以增進南北方人之間的了解與友誼,也能夠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多元性和團結。然而,這個小品卻未能達到這個目標,而是以夸張和刻板的方式描繪了南北方人的特點和行為。
它沒有展示對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僅僅利用一些低級的笑料和誤會來制造沖突和笑點。這種方式無法達到溝通和和諧的效果,反而引起了南北方人之間的不滿和抵觸。
此外,該小品也未考慮到春晚的特殊性和影響力。春晚是全國最大的文化盛會,是全國人民共同的節日,亦是共同的記憶和情感。
春晚的節目應該能夠反映出全國人民的心聲和愿望,傳遞正能量和溫暖,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和風貌,促進團結與進步。然而,這個小品未能實現以上目標,反而令全國人民感到失望和不快,影響和質疑了春晚的氛圍和品質。
事件總結
這個小品《咱家來客了》,真是讓人感到困惑和撲朔迷離。它沒有像春晚小品那樣給觀眾帶來歡樂,也沒有傳遞祝福之情,反而引發了南北方人之間的矛盾,并揭示了一些社會問題。
因此,我們期待這個小品的創作者和演員能夠意識到他們的錯誤和不足,向全國觀眾道歉并改進。希望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提升自己的水平和素質,以更高水準、更精致的方式展現南北方人之間的文化差異和友誼。同時,希望他們能夠用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方式傳遞春晚的喜悅和祝福。
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全國觀眾能夠對這個小品保持理性和寬容的態度,以更智慧、更有修養的方式看待南北方人之間的文化差異和誤解。希望大家能夠用更有愛心、更包容的方式促進南北方人之間的理解和友誼,以更有信心、更有力量的方式展現中華民族的多元和團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同創造一個更美好、更和諧的社會,迎接更光明、更幸福的未來。
最后,我想問問您對這個小品《咱家來客了》有何評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