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日地第3拉格朗日點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一個遙遠的超新星遺跡,位于仙后座的仙后座A(Cas A)。
色彩斑斕的龍圖騰
在龍年伊始看到這張照片大受震撼,流光溢彩的超新星沖擊波邊緣形成形似金龍的金黃色邊緣輪廓,全分辨率高達11694 x13392像素,清晰得無以復加!下面這張是原圖截取的局部。
這是一個超新星爆炸后殘留的遺跡,位于仙后座,距離地球11090光年,由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近紅外相機(NIRCam)拍攝,作為主打深空的韋伯太空望遠鏡,11090光年的距離不算遠,這也是能獲得如此高清畫面的原因。但作為紅外望遠鏡,是如何獲得這張色彩斑斕的光學圖像?
實際上這張照片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近紅外相機(NIRCam)通過三個近紅外濾鏡分波段獨立拍攝的,然后對三張不同波段拍攝的照片分別賦色然后合成,最終就獲得這張絢麗的星云照片。所使用的三個濾鏡分別是波長較短的F162M濾鏡,賦予藍色;波長稍長的F356W,賦予綠色;波長最長的F444W,賦予紅色。
上面這張圖除了有濾鏡配色說明,左下角還給出了比例尺,分別是3光年,對應1角分,也就是途中直線長度相當于3光年,視直徑約1角分,整個超新星遺跡相片的直徑越19光年,視直徑約5.8角分。與之相比,滿月的視直徑約為33角分。
遠古的故事
若干年前,一顆遙遠的大重量恒星演化到了生命的末期,大量的氣體向外拋射,恒星也隨即開始向外膨脹,恒星進入紅巨星階段,又經過了若干年,恒星內部的核聚變在到達鐵時,由于鐵核聚變吸收的能量超過了釋放的能量,紅巨星核心的核聚變戛然而止,恒星外部等離子體在失去核心釋放的熱膨脹后以幾近自由落體向核心坍縮,最終撞到核心不可壓縮的鐵核產生劇烈的反彈,加上壓縮產生的高溫,最終發生猛烈的超新星爆炸。爆炸產生的沖擊波把早期紅巨星階段噴發的氣體推成一個球狀的輪廓,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龍圖騰”!
除了用近紅外相機拍攝,韋伯也使用了中紅外相機MIRI拍攝了系統區域,畫面更為豐富,也更像龍了,不過細節略遜于近紅外相機。
星云諧音幸運,就讓這個龍樣的星云帶給我們龍年的幸運(^_^)。我是星宇飄零,關^_^注我,和你分享更多有趣科學知識。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韋伯官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