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丨記憶中繁華的長春老街
作者:呂松軍
寫在前面:誠摯推薦一篇記述大馬路歷史文化的精彩好文,也是一篇八年之前的歷練“老文”。精彩在于作者曾經進行深入采訪,留下許多當年第一手資料。新民胡同、道臺衙門、真不同,一樁樁一件件,娓娓道來,如數家珍。因為精彩,歷久而彌新。
原載《往事》2016年第一期 ,文本略有調整。
每個城市都有一張自己的名片,名片上的內容又大都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老街。上海的外灘、天津的五道口、哈爾濱的中央大街、廣州的上下九、吉林市的河南街都是這樣。她們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見證了城市的發展,承載著歲月的積淀。讓人走進老街后一眼就體味到這里別具一格的風土人情,并入鄉隨俗,融入其中。長春的大馬路就是長春的老街,也是這座城市的一張名片。
新民胡同:長春的“小天橋”
【新民胡同大馬路口,資料圖片 ↑】
大馬路上有一條胡同,曾經被人們譽為長春的“小天橋”,那就是熱鬧繁華的新民胡同。上世紀初至五六十年代,新民胡同兩側的特色小飯店、戲園子、茶館、浴池、雜耍等場所林立,成為長春市著名的鬧市區域。
據史料記載:20世紀初,時任吉長道尹兼商埠督辦陶彬為發展商埠地,指定在今長春西四馬路至至五馬路一帶建設一處新市場,當時這條胡同叫王氏胡同,后演化為新民胡同。那么,當年被譽為老長春“第一胡同”的新民胡同,如今是否還繁華依舊?筆者曾多次踏查尋訪,順著歷史的脈絡和那些漸漸遠逝的人與物,去尋找那些屬于新民胡同的民間記憶。
【1956年的新民胡同一角,圖源《長春街路圖志》↑】
61歲的趙保華打小就生活在新民胡同,從未離開過。趙保華的父親以前是新民胡同小劇場的總務,退休后在新民胡同開了一間“聚樂茶館”,當時的茶館里,竹板、胡琴、板鼓等家伙齊全,專業演員、票友、樂隊師傅常在一起唱戲找樂。
每一個清晨,趙寶華總是會首先點起爐火,濃厚的煙霧在低矮的棚頂下畫著圈鉆出了房門,屋頂煙囪的煙隨風而散,寂寥的老胡同里頓時升起一縷生機。不到9點,茶客們紛紛而至,扔下兩三角錢,坐在桌旁看報、下棋。趙保華沏好茶水,端到每個人的近前,互道問候,氣氛簡單平和。
聚樂茶館每天進出的都是幾十年的???,這間茶館斷斷續續開了半個多世紀,和趙保華的年齡相仿??扇缃?,周圍那些老房子已破敗,多是人去屋空,剩下的也是用木樁勉強支撐著。
【2008年時候的趙寶華聚樂茶館,網絡資料圖片?!?/p>
有一位90多歲高齡的杜學誠老人曾經用一根鉛筆、一張白紙勾勒出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新民胡同:“當時的新民戲園子和回寶珍餃子館對著,小劇場是后建的,新民北胡同并排有三個茶社,四海茶社、公益茶社、大友茶社,一個大浴池叫做新民浴池,樓上是澡堂子,樓下是說書的……” 1940年,16歲的杜學誠跟隨父母從河北老家來到長春,當時就住在新民胡同對面的大安胡同。“那時,新民胡同熱鬧非凡,剪頭、洗澡、吃飯、看電影、聽戲,在新民胡同里一趟都能辦到?!?/p>
杜學誠回憶說:“那時候,講究掛幌,一看門前的幌子,那商鋪是做什么的便一目了然。理發店門口掛一綹長頭發;煎餅鋪門口掛一塊布寫著字;賣膏藥的門口掛膏藥幌,五六個木頭牌子一串,畫上膏藥;飯店的幌子最有說道了,掛兩個幌子是帶炒菜的,掛四個幌子的帶單間,不帶幌子的是‘六國飯店’,所謂‘六國飯店’,就是粗糧、小菜和小吃、高粱米粥、小米粥、大餅子、豆芽、干豆腐,這是窮百姓吃飯的地兒?!焙?,最有名的“四幌飯店”當屬回寶珍餃子館,直到解放后,杜學誠才有機會去了一次回寶珍。
新民胡同的戲園子,最早叫愛國茶園,后來改名叫新民戲院,全國各地的京劇班子、評劇班子常來戲院串場,以前馬連良、李世芳等名角兒都在新民戲院登過臺。杜學誠說,這戲院上下兩層,樓上有包廂,樓下有池座,一個座位根據位置不同,從兩毛至五毛不等,一壺茶水要5毛錢。杜學誠到新民戲院聽過兩回戲,都只花一毛錢,待遇是沒有座位和茶水。聽一場戲兩小時,臺上高潮迭起,臺下喝彩聲不絕于耳。
新民胡同里的茶館有大小十幾家,有的小茶館只能品茶下棋,沒有表演,俗稱清茶館。像四海茶社、公益茶社這類茶館,有說書的、有唱西河大鼓的,說書先生每講完一段書,就有半大孩子拿著笸籮在茶館里轉上一圈,聽書者叫著好,“噼里啪啦”地把錢扔進笸籮。杜學誠常去茶館聽書,不喝茶,只聽書,一聽就是半晌,過癮得很。杜學誠曾經感慨地說到:“感謝新民胡同讓我童年的記憶有了一個存儲的地方。真希望新民胡同能在老區改造中恢復以往的繁華?!?/p>
【新民胡同回寶珍餃子館,網絡資料圖片。↑】
據當時回寶珍的一位面點師介紹,90年代初期,一位來自香港的老人到東北來購買人參、貂皮、鹿茸角等三寶,那時候的回寶珍餃子遠近聞名,真好吃。于是,老人就慕名來到回寶珍,吃了一頓餃子,吃完餃子,老人當即揮筆寫下一首蠻有趣兒的詩:“北回再思回,三寶增一寶,傳真似更真,情深意猶深?!币馑际钦f,東北的三寶中又增加一寶,即回寶珍餃子,可見這位香港老人對回寶珍餃子的情有獨鐘。當時的回寶珍餃子確實是新民胡同的一張名片,來新民胡同的外地人一定要品味一下回寶珍的餃子。
新民胡同里有許多小人書攤,這里每天都聚集著好多的人,有老年人也有孩子,有成年人也有學生。從胡同里簡直走,走到西頭就是永春路了。胡同口對面是大安電影院,小時候筆者還經常在這里看電影,大安電影院后來改名叫前進電影院了,現在,大安電影院的老建筑還在,只是早已不用做電影院了。
大安電影院對面,就是新民胡同西口北面,有一座老建筑,早已拆除。筆者上小學的時候,這個老建筑叫做南關區少年宮。學校組織的活動,紅領巾少先隊組織的活動大多是在這座少年宮里進行的。
一切的回憶都在昭示著屬于新民胡同的輝煌過往,以及屬于老長春人難忘的歲月,真心希望新民胡同在長春人的心中永遠都有無法忘卻的一筆!
道臺衙門:悄然走過百余年
【2019年4月的亞泰大街道臺衙門街景。↑】
大馬路的北端,有一座圍廊式的灰色庭院,它就是吉長道尹公署的舊址,民間俗稱“道臺衙門”。歷經百年的歲月輪回,帶著時間的印記,它依舊保存了最初的模樣,依舊站在高樓大廈之間,剪輯著時代的流光碎影。
據《長春史話》記載,清代的道,是省以下、府以上的機關,道的長官,官方稱為“道員”,民間尊稱為“道臺”,因而才有道臺衙門之名。
與附近光復路的喧囂相比,“道臺衙門”略顯平靜。然而,這座圍廊式建筑也曾熱鬧過。他是末代皇帝溥儀到達長春后的第一個住所。 走近“道臺衙門”建筑群,一種威嚴之感油然而生。衙署坐西朝東,東側臨街開正門。穿過門樓,迎面便是大堂,大堂后側,有木質連廊通向二堂。二堂后門,也有木廊與后面房舍相連。正門門樓、大堂、二堂設于同一軸線之上。
【2020年6月拍攝,道臺衙門大堂、二堂和側堂一角。↑】
據《長春市志·文物志》記載,大堂、二堂和長官的起居室采用圍廊式設計,是中國近代圍廊式建筑的最北實例,也是中國人在長春最先使用電燈、電話、暖氣的建筑。道臺府展覽館研究員李穎介紹說,1908年10月,“道臺衙門”由清政府設立,最初的名字是“吉林西路兵備道”,1914年改為“吉長道尹公署”,管轄長春府和伊通州等地事務,在當時,它是設在長春的最高官府。
道臺衙門建成之初,正逢清政府陸軍大臣載濤從國外考察歸來路過長春,道臺顏世清將新建的道署裝飾一新,作為載濤的行署,但載濤并未在長春住下。
1931年9月長春淪陷后,日本人委派漢奸接管了長春市政籌備處,占據了這個地方。1932年3月9日,日本關東軍扶持溥儀在這里舉行了任偽滿洲國“執政”的就職典禮。此后,偽執政府以及“國務院”、參議府、恩賞局、“首都”憲兵團等一些偽機構一度占據于此。 抗戰勝利后,這里曾成為國民黨軍隊的營房。長春解放后,這里又先后作為工廠和商城使用。
【2019年11月,道臺府正門特寫?!?/p>
1999年,舊址升格為吉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這里被開辟為展示長春城市建設歷史的“道臺府展覽館”,同年,亞泰大街拓寬,拆除部分建筑。2001年,長春電話設備廠元件分廠及海源裝飾材料批發市場遷出。2002年,經長春市政府投資3000多萬元修復,當年年末重新對外開放,成為長春市城市建設展覽館?,F在做為長春市方志館對外開放。
真不同:長春人無法忘卻的美味
一提起長春的醬菜,不但長春的老人,就連一些年輕人也會一下子就想到“真不同”。
真不同醬菜是長春市特色醬菜。它的歷史已有半個多世紀。最近,筆者拜訪了真不同現任劉經理,得知了一些關于真不同的歷史與現狀。
【2018年中秋節之前的真不同門前景象?!?/p>
真不同的創始人胡運昌先生,早在1938年就在長春市頭道溝開了一家醬肉鋪,由于醬肉質量上乘,花樣翻新,買賣非常興旺。1943年胡運昌先生立起了“真不同”的字號,融合了南北各地不同的醬肉風味,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品味風格。
據說,當年胡運昌為了真不同醬肉鋪的招牌永存,他曾經走訪了當時的宮廷御廚,還經常去北京、天津等地拜師學藝。經過他不斷的努力,1946年7月,胡運昌終于在長春市桃源路掛出“胡記真不同醬肉鋪”招牌。
解放后,1956年店鋪實現了公私合營,胡運昌被任命為私方經理,生產中心位于永春路的四馬路飯店醬菜部。1978年胡記真不同醬肉恢復了老字號招牌。1979年,吉林省商業廳批準授予胡運昌特級廚師專業技術職稱。1981年,真不同的40例醬菜被編入《吉林菜譜》,其中真不同醬肉、熏肉、叉燒肉、砂仁肘子、熏小肚、扒雞、燒雞、蔥熏黃花魚、熏牛肉干等12種醬菜特別具有地方風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2014年5月,真不同售賣櫥窗前?!?/p>
半個多世紀以來,真不同飯店經歷了新舊社會的沖刷、洗禮,走過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通過幾任經理的不斷探索研究、挖掘、恢復、提煉、提升,在繼承傳統烹飪技藝的基礎上不斷更新、升華,在繼承中求生存、在競爭中求發展,使這個老字號品牌與廣大消費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做到了飲食與文化的有機結合。不斷打造老字號品牌,提高輻射力和含金量。
真不同的醬菜很吸引人,幾十年前的味道一點都沒有變,特別受歡迎的雞絲卷和松仁小肚至今無人能夠超越,這兩樣作為真不同的特色品牌,備受歡迎,每逢年節,周末,真不同的門前總是人山人海,其中大部分人都是購買雞絲卷和松仁小肚的,想要吃到這兩樣醬菜,就必須犧牲一定的時間去排隊,否則吃不到。另外,真不同的灌湯包和天津包子也很受消費者歡迎。
如真不同一樣,長春的大馬路就是與眾不同,那令人無法忘卻的往事,將永遠留在每個長春人的記憶中……
作者簡介 呂松軍,筆名:呂松筠 1956年出生,中共黨員,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詩詞學會會員,長春市作家協會會員,長春市朝陽區作家協會副會長。桑榆文學社社長,桑榆文學平臺主編。
著有個人文集《松濤》《 回眸》等,累計有120余萬字的作品見諸于各大報刊,在各類征文比賽中多次獲獎。
【和平胡同-春發盛】胡同長春編發圖文,歡迎閱讀分享。【胡同長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