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中求靜是假靜,動中守靜方為真靜。這個問題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說過,之所以一再強調,是因為怕有些人只顧著求靜,一旦回歸到生活中就感覺力不從心,毫無頭緒。
一潭水,如果不流動,終究會成為死水,惡臭撲鼻;一顆心,如果死守靜,如同壞掉的瓜果,毫無用處。
王陽明在悟道前,也是很喜歡靜坐,通過靜坐的方式排除雜念,然后把自己所學到的儒釋道理論知識,再次在內心世界進行整合排演,終于悟出“心即理”。
然而,悟道之后的王陽明很反對一味的靜坐,對于一個常人而言,整天靜坐即使坐十年二十年,他的功夫也不會有任何長進,就像墜入真正的“空門”,不起一念,如同死灰槁木,從而失去了生命的價值。
學習知識是為了服務于生活,否則就是紙上談兵。當然,每個人的人生方向不同,如果你只是想做一個專家學者,那么紙上談兵就是你的長項,你沒有錯。
但是,如果你想做圣賢或者是讓自己的生命升華到更高的境界,如果你還停留在紙上談兵那么你的罪過可就大了,你的人生就真的是“一無是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