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姜天涯 顧 箏
燒臘飯吃過伐? 叉燒拼燒鴨,燒肉拼鹽焗雞……如果準備“豁記胖”,好拼三樣,四樣…… 上海有一類小店就是”燒臘飯”的兩拼三拼N拼模式,但不是老板要“豁胖”,而是愛“拼”才能贏。
▼點擊觀看視頻▼
01
冬天紅薯夏天西瓜,冬天栗子夏天棒冰,冬天羊絨夏天西瓜,冬天羊蝎子夏天小龍蝦……
在上海街頭看到這樣的開店模式時,好心的外地網友們操起了心:“春秋賣什么?”
“上海沒有春秋?!鄙虾H酥苯亓水數鼗卮?。
小店拼盤經營,從時間維度上拼,是一個常見現象。
徐匯康健地區,在浦北路和虹漕南路路口有一個狹長的店面,它就像是倚靠墻壁搭出的連廊,非常不起眼。但附近的居民都知道,桂花飄香的季節,就可以來買糖炒栗子了。
窄小狹長的門面,拼拼更合適
冬天,在攤位上守著的張阿姨熟練地稱著栗子,基本上能一把準。旁邊坐著的小伙子是她家親戚,管著轟隆隆的炒貨機器。
店面是張阿姨的兒子租下的,“大概有十幾年了”。這里算是一家分店,他們家的“家族產業”是炒貨,在楊浦區的總店店面很大。
張阿姨展示了一下總店的監控視頻
“這邊店面太小了,只能賣栗子?!崩踝訉儆凇凹竟澫薅ā?,無法想象夏天捧著一包熱乎乎栗子的場面,那漫長的夏季怎么辦?
知乎網友曾提出過類似的問題:“我想開個羊絨衫和羊絨大衣的店,可不知道到夏季怎么辦?”
有一個回答:“夏天空關3個半月?!?/p>
這種回答就是不食上海煙火,夏休這種事只有當初擁有自己門面的上海面館老板才敢做,而且最多也只敢半個月。
“房租太貴了?!睆埌⒁滩磺宄孔獾拇_切價格,倒是這個店面的合伙人小趙透露了一二,從他模棱兩可的回答中,大概可以推測出這么小一個門面要萬把塊房租。
栗子鋪上也拼了自家總店的炒貨
小趙和張阿姨家是珠聯璧合,他的主營業務是冷飲批發,在附近的菜場里有個門面?!拔揖拖胝乙患疫@樣的店合作(拼)?!?/p>
每到三月份,糖炒栗子的機器搬走,冷柜搬了過來,5支八折的批發價擁有一群老客戶,而他們很可能在兩個月前剛在這個攤位上買下一包栗子。
小趙的冷飲批發店開在菜場里
這樣的冬夏拼小店往往開在成熟的居民社區,做的是熟客生意,店面幾無裝修可言,這樣才能迅速“變身”,甚至可以簡單粗暴到“掛羊頭賣狗肉”。
夏天,走在老南市的黃家闕路上,會看到“小施羊絨”店里在賣8424。
攝于2021年5月
賣西瓜的姑娘說,她是向“小施羊絨”租的店鋪,一年租4、5個月。等到西瓜下市后,她就出門打工。
9月,賦閑了一整個夏天的小施來換崗。
大品牌如鄂爾多斯,一年四季都賣服裝?!埃ǖ┪覜]有這個門路。”小施解釋了為什么不做夏季服裝的原因。
9月的上海,暑熱未消,羊絨生意還淡,但西瓜已經賣不掉了,小施必須來守店。店空著就是白白浪費房租。
小施在黃家闕路開店已有10年。之前她在別處賣羊絨衫,夏天也是和賣西瓜的“拼盤”。這里是她先租下的店面,所以店招就是“小施羊絨”,夏天,只是額外再掛個橫幅“南匯8424”。
夏天賣西瓜的姑娘
只是簡單在店里拉上8424的廣告
攝于2021年5月
為什么不做兩個店招?
小施覺得這問題有點瞎。
“周圍的人都知道(換季這回事),我抬頭寫好了,她幫我換掉干嘛?(招牌)也要幾千塊呢?!?/p>
這樣的冬夏拼是找到互補的合作伙伴,而有的店主是自己和自己拼。
“小施羊絨”幾步路之外的“小琴羊絨”租下了全年,冬天賣羊絨,夏天賣涼席。
2021年5月
小琴羊絨正在換季
夏天做涼席生意
而新閘路1937號的小店,更是自拼的典范,店名很直接,“冬天紅薯夏天西瓜”。
用店主小彭的說法:“好記啊,別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了。”
店名很直接
小彭是從朋友那里接手了這家店。朋友之前在馬路對面開水果店。搬到這里來之后,只賣西瓜。“因為開水果店還要雇人、進各種貨,還不怎么掙錢?!?/p>
現在店里就小彭一個人看著,早上7點多開門,到晚上10點關門。
每年4月底到5月左右,店里開始賣西瓜。等到本地瓜下市后,8月賣外地瓜。到了秋天,開始賣紅薯,生紅薯、烤紅薯,再加點紅薯干、瓜子、花生。
小彭在看
紅薯烤制的情況
小彭20歲不到就來上海了,已待近20年。他早期在徽寧路菜場賣炒貨,那時候他就注意到菜場附近有“季節性”的開店模式了,“冬天賣羊絨,夏天賣冷飲”。
“冬天紅薯夏天西瓜”生意最好的時候,是幾年前小紅書做的慢閃店活動?!叭藦牡觊T口排到那邊的店,隊伍老長。”活動除了送紅薯,還送勺子。“聽說那個勺子網上都可以賣100多塊啊,我不知道是什么勺子?!?/p>
2022年1月
小紅書的慢閃活動
來自小紅書@是紐醬吖~
現在店里還留著活動時候的橫幅,只是沒有人排隊了。
一眼可以望到底的小店只有十幾平方米,但店租一個月要7000多元。
“現在真的是很難啊”,小彭先后說了兩遍這話。每月的收入僅夠支付店租和基本生活開銷。他想著龍年可能會退掉這家店。
但他還是想開一家“冬天紅薯夏天西瓜”模式的店?!按蚬]什么技能,也沒什么文化?!?/p>
02
在“拼時間”的維度上,上海小店還有一種經典模式——24小時內的早晚拼。
威海路上有很多餐飲店,是周邊工作的上班族中午解決一餐的地方。
而早上,這里是另一個江湖,有賣煎餅果子的,也有賣大餅卷萬物的。
他們都是用一輛三輪車裝上了所有的家當,在牛肉面或米粉店門口辟出一角,擺上攤位。
牛肉面店的早晨
賣雜糧煎餅和重慶豆花
攝于2022年
只在清晨到10點,像寄居蟹一樣,占據了某個餐飲店的一角而后消失的早飯攤,可以算是上海共享經濟最早和最忠實的實踐者。
畢竟,幾塊錢的、限定時間的生意,在“路邊擺攤”時代過去后,無論如何都撐不起上海的店租,而鋪面租金可能是上海餐飲最重要的成本構成。
當然,這樣附屬于其它店面的拼法沒有很多話語權。店面開開敗敗,變化很多,當米粉店關門,換上一家裝修精致的小店時,大餅卷萬物的早餐攤也不見了蹤影,應該是新店主沒有給它一張拼盤的號碼牌。
而在牛肉面店裝修的時候,煎餅果子早餐鋪也無處可擺,讓附近的上班族一度擔心再也無法在牛肉面店門口吃到山東煎餅。幸好,當店面裝修好之后,煎餅攤又回來了,可能,在多年的合作中,雙方已拼出了交情。
早晚拼的經典模式,在上海變成“咖啡之城”后又有了新的注解——早C晚A。一家店,早上給上海人血管里注入咖啡,晚上注入酒精。
03
除了“拼時間”,上海小店還在空間維度上拼。
威海路上就有一家既賣包子,又賣咖啡的店。
從店門口看,這個門店像是分開的兩家店。但是走進店里,會發現賣咖啡的“庫迪”是嵌在賣包子的“李與白”中。
店鋪使用面積50平方米出頭,庫迪咖啡占據6、7平米。
這兩種餐飲業態的老板都是同一個人,29歲的徐子張。
原先這里曾是好德便利店。好德關門后,徐子張找到了這里,最先是想做“李與白”包子鋪加盟店生意。
威海路上
徐子張的兩家店
內部是連通的一家店
拼上庫迪咖啡,理由很簡單,“房租貴嘛”。這家店的房租要好幾萬,“(房租)壓力可能太大了,想做兩個(品牌)”。
徐子張也考慮過拼別的品牌,比如奶茶店。但是他想加盟的“霸王茶姬”實在太火,“(生意)太好,第一批50個名額放出來,全部都搶光了。”
于是,他選擇了自己已經加盟過的庫迪咖啡。2023年4月,他在長寧大融城開過一家庫迪,“收益還行”。
不過光有想法還不行,想要“拼成功”,還得多方協調。
“我先去和‘李與白’講我這邊開個‘庫迪’可以伐?再和‘庫迪’說,我把‘庫迪’開在‘李與白’里面可以伐?”
“還要和房東講,我一個門面做兩個店,可不可以。還要和食藥監說。而且你這兩個店,還得是一個營業執照。如果是兩個老板,到時候出問題,風險誰擔?那肯定是找營業執照上對應的法人?!?/strong>
坐在店內看
左邊是“李與白”
右邊門口一塊是“庫迪咖啡”
等到上面問題都解決了,徐子張的店正式開張已經是租下3個月后的2023年8月了。
開張后的半年里,徐子張還在虧錢。他將房租的30%算在咖啡店頭上,70%算在包子鋪頭上??Х鹊旯土?個人,包子店雇了5個人。
這么算的話,“庫迪”已經可以自給自足,“李與白”還不行。
“徐家匯那邊開了一家‘李與白’,他們是一家子(運營)的。如果說養家糊口,不說大富大貴,那家店基本上還可以(做到)。”
延長中路上
庫迪咖啡與漁粉餛飩店拼
兼售手機膜和充電寶
但作為投資想要收回成本,徐子張還在努力。
04
不管拼時間還是拼空間,都是小店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的生存之道。
而這種為生存所做的努力,在黃家闕路上有其“終極形態”。
黃家闕路上的這家小店
業態多元
如果只是從門口看,這家小店讓人摸不著頭腦。
從南向北走,依次會看到墓地銷售、雜糧煎餅、鮮花、體彩、牛奶、啤酒飲料、福利彩票。進店之后,還能看到煙酒銷售,貨架上放著熟泡面、洗發水、洗潔精、牙膏。
店內的一面貨架上
也銷售生活日用品
如果走到馬路對面看雨棚上的店招有3個——花軒閣、心怡煙酒專賣、光明牛奶棚。
從馬路對面看
這家店有三個店招
要理解這家店也不難,可以理解為煙紙店plus版本。
早年間上海煙紙店就會隨時代變化增減SKU,它貼近的是周圍居民的需求。公用電話從有到無,鐵絲桿上從海飛絲洗發水到樂事薯片,都是適應時代和居民需求的改動。而這些煙紙店,大多是夫妻店,很多時候都是“前鋪后住”。
“心怡”就是這樣一家有著古早煙紙店屬性的小店。
老板金利今年65歲了,他在黃家闕路上開店“靠廿年”了。他們一家就住在隔壁的公房。住的一通間是自己買下的,開店的房子是借的,一個月9000元左右的房租。
最開始,金利盤下這個門面,開的是花店和小飯店。后來由于油煙問題,大約7年前小飯店改成了雜貨店。
在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里,心怡煙雜店是自己和自己拼空間。
花店是20年前開店之初就有的?!鞍⒗荣u花,接下來人家居民需要香燭,就拿點香燭。人家買了花,假如上墳去,要買啥,就再(進貨),比如清明節的紙房子?!?/p>
花店的業務
隨著居民的需求
不斷拓展
至于店門口那張“墓地福位”,也是別人找過來“擺著做做廣告”的?!凹偃缬猩?,人家給點介紹費?!本拖裎覀冊鴮戇^的,面對地推上門,小店通常懷著“譬如勿是”的心態,嘗試做做。
后來,金利又想到可以再賣點常溫牛奶、酸奶。整箱奶制品屬于重物,離家越近,提回家越省力,來買的大多是附近居民。
“都是后來出現的物事,賣點(這個)、賣點(那個),總歸想生存,總歸多做點?!?/p>
店北邊的貨架
和店門口
擺放著常溫奶
在空間維度上,心怡最起碼拼了5種業態——煙酒、日雜、牛奶、花店、彩票。
而在時間維度上,心怡煙雜店也遵循了經典“早晚拼”模式。
每天早上6:15到10:30,老板娘劉書萍都站在“花軒閣”和體彩的店招下攤煎餅。
早上老板娘
劉書萍在攤煎餅
最早開小飯店的時候,這個檔口是借給別人賣煎餅的。后來,賣煎餅的人回老家帶孫子了。但附近居民總是問“他什么時候來,我們吃慣了”。
劉書萍想著,干脆自己來做吧。“原先賣餅的人忙不過來,缺香菜啊,去買蔥啊,去上廁所啊,別人來買,沒人攤,我就幫他忙。就這樣,慢慢我就會了?!?/p>
從原先用煤氣罐爐子,到現在用電爐子,如今,劉書萍自己攤餅也有10年了。
要維持這么多的業態,金利和劉書萍每天的生活都是輪軸轉。
每天早上3點,金利起床炸油條、磨豆漿。5點,劉書萍起床開始為煎餅攤做準備,一直到近10點,客人少了她才攤上一個自己吃幾口。中午,劉書萍有空會瞇一會兒。金利就在店里的躺椅上休息,同時看店。下午有時要進貨。煙雜店要到晚上10點左右關門,店里一直需要人看著。
一家人就是這么輪流休息的,金利感嘆道:“誒,辛苦,做點小生意,也沒什么錢賺,就是維持生計。”
心怡煙雜店建筑面積約50平方米,實際面積30多平方米。金利自家的房子也是這樣一通間,面積小,“除了床,都沒地兒吃飯”。所以借的店面,其實也是生活空間的拓展,像是家里的客堂間,一家人平常吃飯也在這里。
金利一家人
平常就在店內的圓桌上吃飯
“沒啥大花頭,只不過混混(生活)開支?!?/p>
心怡煙雜店豐富業態構成的“六拼店”,其實也是掙生活,是面對互聯網時代,面對空間變化、城市變化,要生存下去所做的努力。
“阿拉格店不容易,靠廿年做下來了。蹲在此地附近,再比我們老的,基本上沒了。不是說(這么老的)店沒,就能夠一直堅持到現在的,一家人做到底,這幾乎是沒的。”
在20年的時光里,“心怡”對面的飯店換過好幾茬。
也有店能開很久,但抵不過物理空間的變化。比如同一條黃家闕路上,從肇周路開過來的耳光餛飩。
同在黃家闕路的耳光餛飩
是從肇周路搬來的
“原來這條街上,講難聽點,馬路上走人,人貼人?,F在,此地塊周邊房子都動遷脫了,馬路上看不到什么人了,冷清了。格種情況下,阿拉隨便啥做點,能支撐支撐房鈿。”
所謂上海小店拼多多,拼得多,其實也是普通人的生活韌勁,是面對時間空間的諸多變化,所尋到的生存之道。
更多上海故事,點擊下方
寫稿子:姜天涯 顧 箏/
編稿子:小泥巴/
拍照片:姜天涯 顧 箏 姚祖鴻/
畫圖做圖:二 黑/
寫毛筆:楊 卓/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