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51上私立“→ 點擊右上角“...”→ 點選“設為星標 ★”。
今年,2018年出生的孩子,將“幼升小”開始上學。去年的入學高峰,想必很多家長都“心有余悸”歷歷在目。
不過,2017年是最近這幾年的出生高峰。從2018年開始,北京的出生人口就急轉直下。從2018到2022年,北京的出生人口已經六連降,而且降幅不小。
隨著新生兒的減少,從幼兒園到小學,“招不到學生”將逐漸成為學校要面臨的難題。而其中,民辦學校將首當其沖。因學生數量減少而導致的學校洗牌,將逐漸拉開帷幕。
幼兒園開始“缺學生”
“某某幼兒園給我打電話,問我要不要送孩子去他們那兒。”王倩接到某知名幼兒園的電話時,非常驚訝。
3年前,她想把孩子送到這所離家近又知名的幼兒園,發現自己根本進不去。她托了人,還像模像樣地做了簡歷,但最終也沒能成功。但沒想到風水輪流轉,簡歷上的電話3年后成了“銷售線索”,幼兒園主動向她伸出橄欖枝。
“難道現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少了嗎?”王倩的疑問,在李爽這里得到了證實。
李爽在一家幼兒園工作,她所在的幼兒園這兩年的在園人數銳減,“園長現在最愁的就是從哪里招生。”
根據相關部門的數據,2017年北京市的出生人口達到17.1萬人,是自1970年以來最高的年份,之后便開始掉頭直下,連續6年都在減少。從2018年的14.1萬,降到了2022年的7.5萬。雖然2023的數據尚未發布,但肯定是在減少。
在2017年的人口高峰之后,北京市的出生人口年年下降。圖源:北京市衛生健康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
當2017年出生的孩子在去年上小學后,幼兒園的孩子,開始減少了。
不止是北京,全國都是如此。
2月2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093萬人,較2022年減少534.5萬人。
在園幼兒減少,也引發幼兒園關停潮。教育部數據顯示,幼兒園數量連續15年上漲后,在2022年首次下跌,幼兒園數量為28.92萬所,比上年減少5610所。教育領域中,幼兒園最先遭受生源沖擊。
近二十年幼托相關企業注冊量變化 圖源:天眼查
小學感受到了“寒意”
就像多米諾骨牌,“缺生源”將很快傳遞到“下一棒”——小學手里。
已經有一部分學校的老師,提前感到了“寒意”。
何勇是北京一位民辦學校的招生老師,他感覺自己所在的學校,前幾年是高中比較難招,但今年明顯感覺小學一年級的招生壓力來了。“去年招生特別容易,還有很多人來問,但今年都過完年了,也沒多少人問。”
但這僅僅只是開始,今年的招生大幕尚未拉開,具體情況尚不得而知。但相比2017年17.1萬的出生人口,2018年只有14.1萬。3萬的缺口,肯定會在招生上清晰體現。
“我將來會不會失業?”一位剛參加工作沒幾年的老師在網上發問,引發了很多老師的共鳴。
根據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喬錦忠的模型預測,到2035年,全國將有約150萬小學教師、37萬初中教師過剩,小學教師需求量過剩較大,初中教師先短缺、后過剩。
老師過剩的背后,學校有可能也是過剩的。
民辦校即將“大洗牌”
隨著生源減少,首當其沖面臨“洗牌”風險的,就是民辦學校。
作為相對而言“商業化”的選擇,民辦學校在接受家長用腳投票的同時,也將隨時面臨家長的撤離。
一個非常矛盾的現象將更加明顯——有些學校將更加一席難求,有的卻招不到生。
與公辦學校不同,民辦學校面臨的除了新生兒減少這個共性之外,還有一個更實際的問題——有錢人減少。
受到三年疫情以及經濟形勢下行的疊加影響,很多家庭在對教育的投入上減少了支出。
筆者的一位朋友,老大上的是學費20多萬的民辦學校,而到了老二,則直接變成了家門口的“菜小”。原因無他,沒有閑錢了。而像這位朋友這樣的家長,絕不是少數。
這對于民辦學校的投資方和操盤手而言,無疑是未來幾年必須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如何才能在整體入學人口減少的情況下,保住自己的基本盤?這就需要學校必須盡快拿出中長期的規劃,而不是僅僅把目光放在當年的招生上。
未來,只有在教學上苦練內功、在管理上提升品質,并且注重口碑宣傳的學校,才能在競爭中生存下來。否則,在當前的環境下,“翻車”不僅僅可能出現在娛樂圈的明星身上,對學校而言也一樣會遭到重創。
以春節過后發生在北京中小學校的一些“大瓜”為例,雖然每個“個案”原因都不相同,但最終都看出學校在管理上缺乏經驗。
而這種口碑翻轉,可能就會在一夜之間葬送學校之前積累的口碑。學校團隊還在洋洋得意“上春山”,殊不知在家長的基本盤上已經翻車。
一個可怕的知識點:今年是北京各家學校第一次面臨整體生源減少,而今年,卻是未來幾年生源最多的一年。
文中王倩、李爽、何勇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