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206)
早逝的黃埔一期排頭兵,國軍中將——樓景樾
在黃埔一期的學生里,樓景樾算是一個出眾的人物,由于他的早逝,名氣并不大,比起很多同學,他的知名度都很低,之所以說他也算是黃埔一期的排頭兵,從他畢業后的十年戎馬生涯可見一斑。據黃埔同學會1928年部隊編遣縮編后的統計,蔣介石的嫡系中央軍擔任旅長的黃埔一期生,當時只有七個人,樓景樾是其中一個。而這七個人里,兩個湖南人,黃杰和李默庵,兩個山東人,李延年和李玉堂,一個廣西人甘麗初,浙江籍的只有他和胡宗南,他的年齡比胡宗南還大兩歲,入黃埔時已經三十歲,比一般的黃埔同學大,中學時代在諸暨就是個學生領袖,名氣很大,各方面能力都很優秀,入黃埔之后又為蔣介石所器重,可以和胡宗南齊名,活下來的話應該是個名聲顯赫的人物。
樓景樾(1894-1934),又名樓光,樓景越,別字秀挺,浙江諸暨人。1914年入諸暨縣立中學,在校期間成為學生領袖,曾領導過鬧學潮。1915年袁世凱稱帝,樓景樾率領數百學生參加了諸暨革命黨人傅國英領導的反袁暴動,中學畢業后率數人投駐湖州的浙軍第一師張載陽部當兵,一年后,當時的湖州鎮守使邵武看樓景樾是個人才,便保薦樓景樾投考了北京政府內務部高等警官學校。1923年畢業后,受在福建第五旅第九團任團長的同鄉王達之邀,到該團任團部軍需,后王達為部下所殺,樓景樾便離開了該團南下廣州。
1924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三隊學習。
畢業后歷任教導第二團特務連連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二師連長,第十四師第四十一團三營營長,參加了東征和北伐戰爭。1927年升任第四十一團團長,率部參加了龍潭戰役和二期北伐諸役,屢立戰功。
1928年7月部隊編遣縮編,第十四師縮編為第二師第四旅,原十四師師長黃國樑改任第四旅旅長,樓景樾改任第二師第四旅第八團團長,同年冬,第二師在蚌埠整訓,蔣介石視察部隊,命第四、五兩個旅舉行一場攻防對抗演習,蔣介石親自任裁判,不成想發生了實彈射擊,有實彈飛到蔣的附近,演習緊急叫停。事后追究責任,蔣介石借此機會,將第四、五兩個旅的非黃埔系旅長黃國樑、凃思宗撤職,由樓景樾和黃杰升任旅長。
1929年末,部隊二次縮編,由一師三旅縮編為兩旅,仍任四旅旅長。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戰后升任副師長,
1931年6月,顧祝同不再兼任師長,樓景樾升任第二師師長,率部開赴平漢路北段配合張學良的東北軍夾擊石友三,后開赴河南信陽、潢川參加“圍剿”紅軍。此時的樓景樾突患肝病,咳血。只好離開了部隊到上海治病,很多部下不知內情,后來在一些回憶錄里說,以為樓景樾消極作戰或貪污腐敗,由湯恩伯調充第二師師長。不久,正在養病的樓景樾又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政府警衛軍第一師師長(因病未到任),1932年1月警衛軍第一師改為第八十七師,仍任師長,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后,正在上海養病的樓景樾有心殺敵卻病體纏身,遂辭去了八十七師師長一職,由張治中接任,率部開赴戰場。同年5月樓景樾被任命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
1933年2月,病剛剛好了一些,蔣介石就調樓景樾到他的身邊,原侍衛長王世和專任特務團團長,由樓景樾繼任侍衛長,隨他赴南昌行營指揮“圍剿”,可見蔣介石對樓景樾的信任不是一般。同年9月,蔣鼎文因兼職太多,推薦樓景樾擔任了原蔣鼎文兼任的“七省”水警總局中將局長和武漢行營補充兵編練處主任。
1934年4月舊病復發,在漢口病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