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照波
蔡照波,1955年生廣東潮州人。畢業(yè)于中山大學,著名媒體人,篆刻家。曾任廣東廣播電視臺副臺長,南方電視臺黨委書記兼臺長。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藝術(shù)設計與傳媒學院院長,廣州新華學院副校長。1979年考入中山大學中文系,師從古文字學家商承祚教授習篆刻,研修古文字,并被推舉為中山大學篆刻社首任社長。后隨歐廣勇老師研習書法篆刻。中山大學文學學士,中山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曾受聘為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廣州大學、廣東技術(shù)師范學院、華南文藝業(yè)余大學等多所高校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任廣州新華學院(原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副校長兼藝術(shù)設計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講授《印學史》、《篆刻》等課程。
曾任廣東電視臺副臺長,廣東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南方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廣東廣播電視臺副臺長。高級編輯。策劃制作若干有關(guān)書法篆刻藝術(shù)的電視作品,如饒宗頤、陳振濂、李嵐清、權(quán)昌倫(韓國)等人的電視專輯。
蔡照波
獲得獎項
其電視作品榮獲“中國新聞獎”“五個一工程獎”“金鷹獎”“飛天獎”、國際紀錄片大獎等國際性、全國性大獎四十多項。
2003年個人榮獲廣東省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最高獎——金梭獎,
2008年被清華大學現(xiàn)代管理研究中心等部門授予“中國最具社會責任感傳媒杰出人物”,
2009年被新聞出版總署新聞核心期刊《傳媒》雜志社、中國傳媒產(chǎn)業(yè)經(jīng)營管理論壇評為“2008—2009年度中國地面頻道經(jīng)營管理十大人物”。
2009年10月獲得“廣東百佳電視藝術(shù)工作者”稱號。
2012年榮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管的《綜藝報》舉辦的2012“綜藝”年度人物評選“年度知行人物”獎。
2014年被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人社廳等部門評為“廣東特支計劃”宣傳思想文化領(lǐng)軍人才。
舉辦個展
1995年于廣州美術(shù)館舉辦“蔡照波篆刻展”、
2014年于潮州市舉辦“蔡照波書畫篆刻展”、
2015年于美國洛杉磯、紐約舉辦“蔡照波書畫篆刻展”、
2017年于汕頭藝苑廣東省嶺東美術(shù)館舉辦“蔡照波書畫篆刻展”。
作品收藏
2012年10月19日作品“清風高節(jié)”被“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收藏。
2013年10月捐贈作品“山高水長”篆刻印章,被“西泠印社”收藏
2014年7月28日書法、篆刻作品被“西泠印社”收藏。
2015年篆刻作品“國畫花鳥”入選“高山仰止——紀念張宗祥逝世五十周年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并被“張宗祥紀念館”收藏。
2016年6月23日捐贈檔案史料被“廣東省檔案館”收藏。
2018年7月30書法作品被“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收藏。
2018年11月作品被“政協(xié)曲阜市委員會”“曲阜市政協(xié)聯(lián)誼書畫院”收藏。
2019年捐贈國畫作品被“西泠印社”收藏。
2019年3月20日書法、國畫、印石、印屏作品,被“西泠印社”收藏。
2019年12月28日捐贈作品被“吳俊發(fā)藝術(shù)館”收藏。
2021年5月參加“紀念孔子誕辰2570年書畫展”作品“春韻”被“孔子博物館”收藏。
2021年12月28日篆刻作品被“西泠印社”收藏。
2022年10月31日書法作品被“潮州市博物館”收藏。
2023年6月7日美術(shù)作品被“中國德化.億嘉美術(shù)館”收藏。
參加聯(lián)展
1989年篆刻作品入選“第五回日本篆刻展”(日本大阪展出)
1992年篆刻作品入選“粵臺書法聯(lián)展”(臺灣桃園展出)
2004年篆刻作品入選“印證西泠·嶺南展”
2006年篆刻作品入選“鐵筆流韻——首屆全國新聞界書法大展”并獲二等獎
2006年于廣東潮州舉辦“潮籍作家王杏元·雷鐸·蔡照波·程小琪·黃國欽·陳秉漢·曾淳·林楨武書畫邀請展”。
2007年于廣州舉辦慶祝香港回歸十年“紫荊·紅棉——粵港饒宗頤·曾敏之·鄭餐霞·楊之光·許固令·蕭暉榮·陳永鏘·雷鐸·蔡照波·范淳奇十人書畫作品展”,
2010年篆刻作品入選“臺灣·廣東周——廣東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展”
2011年篆刻作品入選“西泠印社百印篆刻展”
2011年篆刻作品入選紀念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成立30周年“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優(yōu)秀作品展”
2011年篆刻作品入選“第二屆全國書法名家藝術(shù)雙年展暨優(yōu)秀中青年書法作品邀請展”
2011年書法題跋入選“百年西泠·盛世風華”“西泠印社社員題跋小品展”
2011年7月31日廣東人文藝術(shù)研究會在“廣州越秀文化中心廣州水墨村”舉辦,“郭莽園、許固令、鈍丁、陳永鏘、王秋奇、許裕長、蔡照波、李卓彬、方土、陳炳佳十人作品聯(lián)展”。
2012年于廣東中山市舉辦“南方心印——陳曉明·蔡照波·盧小根作品展”,
2012年書法、國畫、篆刻作品入選“粵港澳臺西泠印社社員作品展”
2012年國畫作品入選“春滿神州——迎接黨的十八大西泠名家作品”
2013年書法作品入選“第三屆全國書法名家藝術(shù)雙年展暨全國優(yōu)秀中青年書法家作品邀請展”
2013年篆刻作品入選西泠印社110周年社慶“百年西泠·金石華章”“印匯天下——國際印社聯(lián)展”
2014年篆刻作品入選“百年西泠·雅韻流芳——西泠印社當代國際書畫篆刻名家精品展”
2014年篆刻作品入選“海寧潮——當代篆刻名家邀請展”
2014年篆刻作品入選“鞠禮缶翁——西泠印社社員紀念吳昌碩誕辰170周年篆刻書法作品展”
2015年篆刻作品入選“蘭亭印集——當代篆刻名家邀請展”
2015年篆刻作品入選“高山仰止——紀念張宗祥逝世五十周年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
2016年書法作品入選“第四屆全國書法名家藝術(shù)雙年展曁優(yōu)秀中青年書法家作品邀請展”
2016年于廣東汕頭市舉辦“嶺東雅韻——西泠書畫名家郭超英·范正紅·郭莽園·袁道厚·楊坤秉·蔡照波·陳浩·吳承斌·楊劍·江繼甚十人展”,
2018年于香港集古齋舉辦“藝海無涯——廣東人文藝術(shù)研究會喬平·郭莽園·莫各伯·王秋奇·孫戈·蔡照波·黎柱成·何俊華·朱永成·羅兵香港十人展”,
2018年4月書法作品特邀在“首屆鳳凰杯全國書法作品展”展出
2018年11月篆刻、書法、國畫各一件作品入選西泠印社115年社慶大型系列展覽之“西泠印社社員作品展”
2019年1月書法作品在“海上絲綢之路—全國五省市書法邀請展”展出(上海市文聯(lián)、甘肅省文聯(lián)、河南省文聯(lián)、山東省文聯(lián)、廣東省文聯(lián))
2019年5月篆刻作品入展“全國蘭亭雅集篆刻家三十人提名展”
2019年7月國畫作品在“珠水墨韻中國夢--粵滇穗昆文史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書畫展”展出(廣東省文史館、云南省文史館、廣州市文史館、昆明市文史館)
2019年8月書法作品在“第十一回中韓書法交流展”展出
2019年9月國畫作品特邀在“紀念孔子誕辰2570年優(yōu)秀書畫作品展”展出
2019年9月書法作品在“嶺南風華·我愛你中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廣東書法大展”展出
2019年10月篆刻作品在“全國篆刻名家作品邀請展”展出(主辦單位:西泠印社、長沙市文聯(lián))
2019年12月書法作品在“豐溪頌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全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展出
2020年6月國畫作品在“粵風隴韻翰墨情--廣東甘肅文史研究館館員書畫精品展”展出(廣東省文史館、甘肅省文史館)
2020年9月篆刻作品特邀在“終南印社成立40周年全國篆刻名家邀請展”展出(主辦單位:陜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終南印社)
2020年12月書法作品在“灣區(qū)夢·翰墨情--全國書法名家精品展”展出
2021年1月篆刻作品《照波篆刻(印屏)》、國畫作品《清風》入展“全國第三屆教授書畫作品展”
2022年1月國畫墨竹作品特邀入展“文旅德化、藝品瓷都—當代百位書畫名家邀請展”
2022年5月篆刻作品入展“紀念金庸先生百年誕辰——當代西泠名家篆刻邀請展”
2022年8月篆刻作品特邀參加“‘福澤東方’第七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作品展”(主辦:西泠印社、福建省文聯(lián)、福州市委宣傳部等)
2023年于海南三亞舉辦“西泠公益行·西泠十家范正紅·趙彥良·蔡照波·張宏·江繼甚·張鴻林·陳根遠·孫朝軍·寧樹恒·張志鴻走進三亞書畫篆刻展”。
2023年于廣州舉辦“廣電情 翰墨緣——蔡照波·劉小毅·黃智雄詩書畫印展 ”。
2023年5月書法作品特邀參加“第十二回·中韓書法交流展”
2023年5月篆刻作品入展“嶺南書脈——廣東書法名家學術(shù)提名展”(廣東書法與文藝研究院)
2023年6月書法作品特邀參加“第二屆中國硯都杯全國書法篆刻大展”
2023年11月篆刻作品入選慶祝西泠印社建社120年“2023海內(nèi)外印社聯(lián)展”
2023年11月篆刻作品入選慶祝西泠印社建社120年“西泠印社社員作品展”
電視播報
中央電視臺于1995年播出介紹蔡照波篆刻藝術(shù)的電視專輯《詩心·造印·靈性》;
中國教育電視臺于2012年制作播出介紹蔡照波書畫篆刻藝術(shù)的紀錄片《鐵筆墨韻意超然——書畫篆刻家蔡照波》;
廣東廣播電視臺于2014年制作播出介紹蔡照波書畫篆刻藝術(shù)的電視專輯《金石墨韻的形與意--蔡照波》;
鳳凰衛(wèi)視美洲臺于2015年就藝術(shù)話題進行專題訪談播出;
廣東廣播電視臺于2018年制作播出介紹蔡照波書畫篆刻藝術(shù)的電視專輯《大化無方——廣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蔡照波》。
著錄與出版
在《中國書法》、《西泠藝叢》、《書法報》、《書法導報》、《香港書畫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刊物發(fā)表篆刻作品及藝術(shù)評論、隨筆數(shù)十篇。
有散文隨筆發(fā)表于《隨筆》《廣州文藝》《作品》《羊城晚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韓江》等報刊;入選散文原創(chuàng)文庫《粵海來風》《向南的河流》《2014中國散文詩年選》《2016中國散文詩年選》《作家文摘》等文集和報刊。
《蔡照波篆刻》(1994·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
《渡你過?!罚ㄉ⑽募?998·花城出版社)
《社會視點》(電視論文集·主編·2002廣東經(jīng)濟出版社)
《蔡照波墨竹篆刻集》(2002·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
《中國電視新聞評論類節(jié)目發(fā)生和發(fā)展探微》(2003·合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竹韻·蔡照波墨竹》(2005·書藝出版社)
《百年西泠·世紀經(jīng)典·中國印——華南賽區(qū)海選參賽精品集》(主編·2007·書藝出版社)
《首屆墨如金·古典詩歌·詩書畫印創(chuàng)作大賽作品集》(主編·2008·書藝出版社)
《蔡照波畫竹》(2008·書藝出版社)
《高端文化訪談》(主編·2009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
《當代名家印譜·蔡照波》(2010·廣東教育出版社)
《藝術(shù)家工作室.第二輯.蔡照波》(2011·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
《蔡照波國畫作品》(2013·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
《春自南方來——廣東南方電視臺十年志》(上冊)(主編·2013廣東人民出版社)
《南方有嘉木——廣東南方電視臺十年志》(下冊)(主編·2013廣東人民出版社)
《我的電視主張》(2015·南方日報出版社)
《快意丹青:寶鷹杯書畫創(chuàng)作大賽作品集》(主編·2016西泠印社出版社)
《首屆廣東中國畫寫生創(chuàng)作高研名師班陜北行師生作品集》(主編·2016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
《塞外行 嶺南情——廣東書畫名家新疆寫生采風作品集》(主編·2017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
《廣東南方印社社員作品集》(主編·2019西泠印社出版社)
《解碼中國電視“珠江現(xiàn)象”》(主編·2021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融媒語境下廣電轉(zhuǎn)型的理念與思路》(主編·2022南方日報出版社)
《蔡照波篆刻集》(2023·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
社會任職
西泠印社社員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廣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
廣東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
廣東省書法工作指導委員會成員
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委員會顧問
廣東廣播電視書畫院院長
廣東省海外潮人聯(lián)誼會副會長兼潮聯(lián)書畫院院長
廣東省文化傳播學會副會長兼書畫篆刻專委會主任
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理事兼影視文學委員會主任
廣東省社科聯(lián)常委
廣東省新聞學會副會長
廣東省電視藝術(shù)家協(xié)會副主席
中國廣播電視協(xié)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副理事長
中國電視藝術(shù)家協(xié)會理論研究會會長
第24屆、26屆、27屆中國電視藝術(shù)最高獎“金鷹獎”評委。
2007年擔任“百年西泠·中國印”大型篆刻海選活動評委;
2008年擔任“百年西泠·西湖風”國際篆刻主題創(chuàng)作活動評委。
2013年擔任“百年西泠·金石華章”大型國際篆刻選拔活動華南賽區(qū)評委
2017年擔任首屆“鳳凰杯”全國書法作品展評委
2021年擔任西泠印社“第十屆篆刻藝術(shù)評展”華南選區(qū)評委
2022年擔任“福澤東方·第七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評委
2023年擔任第二屆“中國硯都杯”全國書法篆刻大展評委
2023年擔任首屆“黃苗子杯”全國書法篆刻大展評委
名家評價
固守用筆 打通發(fā)展
許欽松(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廣東畫院院長)蔡照波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一定層面上又有內(nèi)在的相通性,比如說我們看蔡照波畫墨竹當中那種守得住的、固守的力量的這種用筆,特別是在線條上,得力于他的篆刻帶來的這種金石的精神,這便是他在狂放的筆墨當中守得住之所在,狂放的筆墨又滲透于他的篆刻,可以說是打通發(fā)展的。從此我們看出照波的藝術(shù)天地是非常的廣闊。
筆有出處 帶醉靈性
王璜生(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理事、中央美術(shù)學院美術(shù)館原館長)照波是聰明和富于靈性的。他以一雙醉眼來領(lǐng)悟傳統(tǒng),不求形似而求神韻,在入與不入之間,因此有一種出入自由的醉意。你可以感覺到他印章中有秦漢璽印、泥封瓦文的影子,但又很難且完全沒有必要對號入座,以求“筆筆有出處”。他往往是憑著其帶醉的靈性,以帶醉之意挑起和進入他篆刻的沖動,而沖動的結(jié)果自然免不了也帶有某種醉意,從而逸出于傳統(tǒng)的規(guī)范而獲得新的趣味。
清奇俊逸 剛?cè)嵯酀?br/>
歐廣勇(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原理事、廣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有道是“才子性情名士酒”,蔡照波飲酒見醉時可作如是觀。他清奇俊逸,剛?cè)嵯酀?,瀟灑脫俗,人如此,文如此,篆刻亦如此。照波的篆刻藝術(shù)早已在書壇前輩中留下良好的印象,秦咢生先生曾對照波植根傳統(tǒng)而有新意的作品十分贊賞,親手幫挑選照波赴日參展作品,曾說“照波的篆刻在我省青年中是一流的”,還抱病為《蔡照波篆刻》題簽。
分朱布白 靈動灑脫
梁江(中國美術(shù)館原副館長)商承祚先生對于學藝,有“無我”之說,意謂學習階段不要滲入己意。在對待傳統(tǒng)的態(tài)度上,蔡照波顯然受商承祚先生影響殊深。以作品分朱布白,方圓斜正的手法看,他對于傳統(tǒng)規(guī)范首先抱著相當尊重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蔡照波的作品又明顯透著一種聰穎和靈性。傳統(tǒng)的規(guī)范,在極受局限的小小天地中,他有意無意地表現(xiàn)出一種靈動和灑脫的氣質(zhì)。對于點線結(jié)構(gòu)和朱白分布,他無疑是十分重視的;不過,我特別對他的邊線處理感興趣。蔡照波能結(jié)合刀法和結(jié)構(gòu),以若不經(jīng)意的方式處置,使作品增加一種生動之感,識者讀之,往往有會心一笑。不過,藝術(shù)創(chuàng)造自由是有前提的。對于篆刻藝術(shù),尤其要有對傳統(tǒng)的領(lǐng)悟和獨到把握,我想這才是蔡照波作品給人最重要的啟示。
納古于新 師心自悟
雷鐸(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文化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蔡氏的篆刻,借“現(xiàn)代”以富“傳統(tǒng)”,不像純“現(xiàn)代篆刻” 的某些根底淺的后生,借“隨意”之遁詞以掩飾功夫與先天不足之窘狀,亦不像一些天天操刀,但筆筆師古而無自身創(chuàng)意的“工匠派”, 而是走了一條納古拙于清新的道路。 因為他有自己的藝術(shù)哲學、牢固的字學功底;因為他有跨諸多行當?shù)闹R、“師心自悟”的慧根。
跡遺情忘 契入神悟
羅一平(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策展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美術(shù)館原館長)照波的篆刻如詩,詩之美在意境。唐代詩評家皎然在《詩式》《詩議》中認為,詩境是“至麗而自然,至苦而無跡”。齊白石也說:“篆刻如詩有別裁,削摹那得好開懷; 攲斜天趣非神使,醉后昆刀信手來?!闭詹ǖ淖滩灰姷褡恋暮圹E,“境生象外”,呈現(xiàn)出一種“跡遺情忘,契入神悟”的意味,具有晚唐司空圖所言的“蘊外之致、味外之旨”,故而有咀嚼不盡的韻味。
布白配置 有筆有墨
王貴忱(廣東省博物館原副館長、文史學者)篆刻當中最關(guān)鍵的東西他都掌握到了,有筆又有墨。他的篆刻布白配置有筆有墨,這個就是趙之謙和吳讓之提倡的那個,他抓到了。他的篆刻主要的還是從漢印開始,漢印是我們古的,而后就牽涉到皖派、浙派,所以他這個路子走得對。
跡求神會,印外求印
郭莽園(西泠印社社員、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館館員)照波兄少負才名,能文好書擅畫,以余事攻篆刻,探幽索渺,跡求神會,印外求印。數(shù)十年刀石筆墨,成就其尚意印風。不泥古,不趨時,粲然成章又別自有在,看一個現(xiàn)代新文人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歷、深厚的文化積淀、品高度遠的藝術(shù)志趣,意到刀隨縱橫自得,盈盈寸石參互錯綜,才情靈氣酒膽詩腸。所謂性之所好情生,情之所寄道存。
蒼雄淳厚,返樸歸真
陳浩(西泠印社社員、曾任張宗祥書畫院院長)因情懷其真,浸潤既久,今天我們所見的蔡照波的藝術(shù),其印其書,不但有蒼雄淳厚,返樸歸真的古拙之美,亦有林泉高致,脫巾獨步的雅逸之趣,而其筆下的墨竹,更是凌空作勢,刻劃有力,淋漓酣暢之際性情畢現(xiàn)矣!
古樸勁健,收放有度
蕭暉榮(西泠印社社員、香港藝苑集團總裁、曾任中國美協(xié)理事、香港美協(xié)主席)蔡先生的篆刻,取法漢印之外又博采諸家之長,古樸勁健,收放有度,布局謹嚴又不失靈動灑脫;其書畫作品以印入書,以篆入畫,行筆之間兼具筆墨韻味與金石氣息,既不失筆墨法度,又富有個性體悟。特別是他所畫的墨竹,不斤斤于求工求似,達到了渾然天成的境界。
印追秦漢 刀出己意
周國城(西泠印社理事、廣州書畫研究院原院長)照波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體現(xiàn)了自己的審美意識,他的印雖然在秦漢印之間,但是有很多是自己的理解,這點很了不起。所以他能夠成為我們西泠印社的社員也是當之無愧的。
脫胎換骨 自家風格
韓水(大型科普叢書《少年時》總編輯)蔡照波的名字最先見諸書畫界,是因為他的篆刻。蔡照波早年投師著名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商承祚教授,得商老悉心指導,多有得益。他的印章雖有嶺南派黃牧甫的余風,但已經(jīng)脫胎換骨,開創(chuàng)自家風格。他尋求一種在傳統(tǒng)法度底線之上的無拘無束、灑脫自然的感覺,好像全不在意,卻又深勝以韻。
無念無得 出入自在
林豐俗(廣州美術(shù)學院教授)我很喜歡蔡照波的篆刻,他在平方正直中能夠化險為夷、寓巧于拙、刀隨心運,有賴于他兩方面的基本功,即文字學和篆刻學的功底。之外,就是他個人的修養(yǎng)。他的印章,好像是若不經(jīng)意,但其實是經(jīng)意之極,所以我在他的作品上題了這么兩句話: “無念無得,出入自在?!?/p>
風神流韻 率真高古
梁照堂(廣州畫院原秘書長、理論部主任)在嶺南的印人中,照波先生是位才情出眾的篆刻家,一種靈動之氣從他的印中散發(fā)出來。蔡照波的印,一方面得益于他對傳統(tǒng)印學、金石的研習與審視。他先從晚清印學六家入手,又在商承祚教授指導下研習秦璽漢印,得其風神流韻及追求率真、高古的意趣。而其印有今日此成就,更有賴于他的學養(yǎng)的陶冶。他對中國文化以至對東、西方文化的鉆研,以及從中山大學畢業(yè)后治學的不斷延伸,使他能站高望遠。
收放之間 頗為得體
陳映欣(廣東畫院專職畫家、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 蔡照波以秦漢文字為起點,遍習明清以來各派諸家的篆刻藝術(shù),爾后復于秦漢璽印中尋找形成自身風格的突破口,以及與當代審美趣味的連接點。單從審美趣味來看,蔡氏在十幾年前,即已確立了自身的刀法特征和美學追求。他的作品,總體追求樸茂大氣,不求細膩工整,有的作品在森嚴雄健的同時,洋溢著天真的童趣;而有些作品看似逍遙自在,細細觀之又自有“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的約束,收放之間,頗為得體。謀篇布局在方正中求奇崛,在靈秀中又透出沉穩(wěn)的力度,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章法不主故常 俏皮中有蘊藉
陳志平(暨南大學教授、博導、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照波先生書畫之外,雅善篆刻。幽邈之意多胎息于漢代將軍章,形式構(gòu)成則得益于黟山印派,又精研古文字,于繆篆和章草每多獨得,邊款文字,多取于此。其印之章法不主故常,俏皮中有蘊藉;字形略取縱勢,偶作橫斜,蓋墨竹之妙透入字中耶?
篆刻作品賞析
書畫作品賞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