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羅羅姐非常震驚地發給我一個表格,說七七現在數學啟蒙,然后就有羅漢果發給她一個減法表,問她有沒有讓小七背。
當時她就震驚了,說竟然還有這種東西。認識羅羅姐這么多年,我總算有機會說她少見多怪了。
自從各種數學培訓班比較普及,幼小銜接班流行,為了讓家長盡快看到孩子的學習成果,老師會要求孩子背各種表格,甚至現在有些校內教學,老師也會讓背誦。我就經常收到一些咨詢,問下面這些表格到底有沒有必要讓孩子背。
不知道上面這些表格中的算式,大家在求學生涯中是否背誦過,現在大家的孩子在上學時,有沒有被要求背過。反正,大多數我是不會背的,而會背的那些,也是因為遇到的次數足夠多,自然就記住了,并非刻意背誦。一些記憶力好的孩子,也會在反復練習中,把常見的算式結果能背下來,但這都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如果這些數字強制要求孩子背下來,需要增加多少負擔呢,退一萬步,背下來這些肯定能加快計算的速度,但對于更多變式的數學題來說,尤其現在常見的大情境數學題,沒有絲毫幫助。既然如此,孩子付出大量的時間背誦這些單看是一道算式,合起來就是一堆摩斯密碼的東西,有多大意義呢?
其實不僅是這些算式,在孩子整個數學學習階段,還會面對大量的定理、公式,甚至一些所謂的做題套路,有些老師也會要求孩子背誦,我還見過有些“很負責任”的數學老師,上課讓孩子把總結的規律抄在書上,然后隔天挨個檢查背誦。比如之前羅羅姐還發給我一個截圖,問真的有地方這樣教么?那是一道()+6=15形式的題,有家長分享了如下解題方法:
這種套路教給孩子,可能對短期做同類題型有用,但意義真的不大,尤其是規律性的總結,會背真的不一定會用。
那孩子在數學學習中需要背誦么?先旗幟鮮明的表態,必要的背誦是必須的。
01
不管孩子的數學成績在什么水平線上,小學階段,下面這些知識,必須背!
比如各種圖形的周長面積公式,我們不可能每次用到的時候都重新推導一遍,像前面提到的圓的周長公式,重新推導就是一個大工程。
還有常見的各種數量關系,路程=速度×時間,總價=單價×數量。這兩種常見的量,是孩子熟練掌握乘法的意義后開始學習的,因為這兩個公式背誦負擔不大,孩子通常都能牢記。
我們將孩子的情況分為兩類,一類是純粹背誦公式,因為這類題目特點比較鮮明,孩子遇到題目,只需要根據題目中出現的提示詞速度、時間、距離、路程等判斷相對應的量,套入公式即可解題。
但遇到變式的情況就會有麻煩,如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時間,或者題目中找不到明確的提示詞,不再說速度,而是說每小時走了多遠等。
如果孩子是在理解各種量意義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就能解決上述這些問題,速度就是一小時、一分或一秒走了多遠,路程就是總共行駛的距離。這樣不管題目中的描述方式如何改變,都能將其和公式聯系起來。
除了上述基礎的公式外,之前的文章中和大家分享過(),乘法口訣非常重要,它是孩子后續進行乘除法計算的基礎,肯定需要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背誦。
還有六年級學習圓的知識,我會讓學生背誦一些特殊的π值。
這個背誦的需求,其實是孩子在實際做題過程中自己產生的,不僅每天都會用到多次,而且計算量超級大,如3.14×1.52反復出現,與列豎式相比,還是記憶下來所消耗的時間成本更低。
02
利用記憶曲線背誦相關內容
記憶曲線在各科學習中都適用,包括數學。上面提到這些必背的內容,不必著急一蹴而就,而是應該讓孩子在多次讀寫應用中熟記。
比如二年級學習乘法口訣,我從來不會今天要求孩子背誦,明天就檢查,而是通過多種形式,在課堂上帶著學生分析口訣的含義,找到能幫助計算的算式、圖畫和可以解決的問題,并且會針對一組口訣分析其中數字排列的規律,以及一句口訣如果忘記得數該怎么做等等,通常還會和孩子玩一些對口訣的小游戲,教給孩子一些輔助記憶的方法。
經過這樣反復多次、多樣的熟悉鞏固,最終不用刻意檢查,孩子都能輕松記憶。
再看上面提到的特殊數字π值,這應該是小學數學學習中,對于孩子來說,記憶負擔最大的一組數字,因為這組得數沒有什么特別的規律,而且數字很長,小數數位多。我的處理方法是分組記憶,先記1π到9π,再記平方π。那段時間,教室的前后黑板,都會寫上這組數字,讓孩子隨時可看到;上課前利用一分鐘讀一讀;抄在書上,每次做題前先看這組算式,再動筆寫題;還會組織開火車、打地鼠等游戲,形成每個小組間的競爭氛圍,督促大家主動的多讀多背。
孩子在這樣反復經歷讀寫的過程中,無形中就記住了這串復雜的數字。反倒是有年輕老師找我吐槽,班里學生怎么也背不會,做題又慢,又容易出錯,一問才知道他就布置了背誦的作業,孩子缺少反復持續的讀寫記憶,這樣的學習任務對于孩子來說就是極大的負擔。
03
對于更多的數學知識,理解才能真正促進學習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孩子在數學學習中,還會遇到大量的公式定理、解題模型、變化規律等,關于這些知識的考察,與背誦語文課文的考察方法完全不同。語文課文通常就是直接填空,或者根據語境填寫詩句,但真正的數學考試,從來不會直接讓孩子填寫一個公式,而是將其放在題目情境中,讓孩子利用公式解決問題,或者是用自己的方法推導公式。
以非常典型的植樹問題為例,缺少經驗的老師喜歡給孩子總結三種模型,兩端都植樹,兩端都不植樹和一端植樹另一端不植樹,然后讓學生背誦棵樹與間隔的關系公式,再套用公式做題。有經驗的老師則通常教給孩子畫圖或者用手指替代樹來找規律。
根據我的教學經驗,越是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在背誦三種模型公式的時候,越是容易混淆,做題時甚至會出現找到模型卻用錯公式的情況。
實際練習中會遇到很多麻煩,首先,題目并不會明確告知屬于哪種模型;其次,植樹問題的變式練習特別多,比如道路兩旁都植樹,環形跑道植樹,花壇一周植樹等。
面對不同的變式,孩子有可能無法正確的選擇公式解題,甚至不知道題目屬于哪種模型,而真正理解,善于用畫圖自己總結規律的孩子,則會根據每道題目要求畫出簡單的草圖,找到規律進而解題。
但我們不可否認,由于每個孩子認知能力的區別,的確有人就是理解不了,此時,多背誦不失為一個笨方法。比如有的孩子理解了用湊十法做9加幾的題目,那他看8加幾,7加幾都是一樣的,無非是湊十嗎;但個別孩子就是無法理解9加幾,為什么要從另一個數中拆出數字1,那就通過多背誦來彌補吧,雖然慢一些,但最終也能達到準確計算的效果。
簡單總結一下:
1.常用的基礎圖形計算公式: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和圓的周長與面積計算公式;常見的數量關系:路程=速度×時間,總價=單價×數量,需要記憶;
2.乘法口訣、圓計算中的相關π值,因為出現頻率高,計算量大,也需要背誦;
3.不要急于一次背會,而是利用記憶曲線,在反復多次讀寫中背誦;
4.數學學習是有趣的,我們應該更多的引導、幫助孩子去理解每一個所學知識,而非機械的背誦。
加減法的表,確實讓我震驚了,我想不出來,現在竟然會有人讓孩子背那些數字。一些套路化的學習,是可以快速展示出學生的學習效果,但偏偏,我是重過程遠超過結果的人,所以,一直非常贊同小周老師所倡導的理解后記憶。
當然,如果孩子就是死活沒有辦法理解知識點,或者常見的數字算很多很多遍也記不住,死記硬背應該也是能提些分數的。學習的所有路徑中,一定有優劣之分,但如果相對優的路走不通,相對差的路也不是一定不能走,無非低效一些,但只要往前走,就比站在原地強。就像英語啟蒙,原版路線用聽說拉動讀寫的路徑會更高效,但很多學齡后孩子沒那么多時間給英語起拉聽說,或者家長引入無門,那些,學校怎么教就怎么學,把單詞都背住,結果也不會差。
所以,不要焦慮,各科學習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和方法,一步步踏踏實實的走就完事兒了。
Read More
育兒干貨I好物分享I誠意滿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