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丨情牽文化廣場
作者:呂松軍
寫在前面:那一年,盛夏的地質宮廣場上,一把漂亮的花傘,展開了一場感人的故事……請您閱讀欣賞呂松軍老師精品佳作《情牽文化廣場》。
相信每一位長春人,都會有長春文化廣場的情感記憶,或遠或近,或多或少;或情懷所致,魂牽夢繞;或一往情深,揮之不去……
每座城市都有一張屬于自己的名片,而名片上的內容又少不了當地歷史最悠久的老街、名勝古跡。比如上海的外灘、城隍廟,天津的五道口,哈爾濱的中央大街、索菲亞教堂等等,它們見證著城市的變遷,承載著歲月的積淀。對于長春而言,歷史悠久、藝術氣息濃厚的文化廣場,就是一張獨特亮麗的城市名片,更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地標。
文化廣場是長春市最大的城市休閑廣場,其前身是地質宮廣場。文化廣場氣勢恢宏、雄偉壯觀。記憶中,每當重要節日或是有盛大的紀念活動時,文化廣場就會呈現人山人海、花團錦簇,人如海,花如潮的熱鬧景象。
【2015年和平拍攝,文化廣場地質宮前。↑】
小時候,媽媽經常帶我和哥哥、弟弟去地質宮廣場游玩兒,那時候,我們家離地質宮廣場很近,而且那里環境優美,很適合放風箏。我哥哥很喜歡放風箏,于是,地質宮廣場就成為我們兄妹玩耍、放飛心情的首選之地。無論春夏秋冬,只要是周末,我們都會興致勃勃地奔向地質宮廣場,當然,每次都少不了媽媽的陪伴。
在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暑假里的一天,媽媽帶著我們兄妹三人去地質宮廣場游玩,由于天氣炎熱,出門時,媽媽特意讓我帶一把陽傘防曬。那是一把非常漂亮的陽傘,是媽媽的同事去蘇州出差時帶回來送給媽媽的。我拿著陽傘興高采烈地一路小跑,很快就到達了地質宮廣場。
因為正值暑假,又恰逢周末,廣場上游人如織,一不留神,我們便走散了。我和弟弟在一起,找不到媽媽和哥哥了,弟弟急得大哭起來,我也有點兒慌了,拉著弟弟的手四處張望,由于精力不集中,手里的那把陽傘不知什么時候也沒了蹤影。這時,我更著急了,因為那把傘是媽媽的最愛,平時她自己都舍不得用,今天卻被我弄丟了,這可怎么辦呢?我和弟弟急得團團轉。
正當我們不知所措之時,突然,我的眼前一亮,在不遠處,我看見了一把高高舉起的、漂亮的陽傘,那不正是我丟的傘嗎?于是,我拉著弟弟擠過人群,快速地朝著那把傘的方向奔去,到了近前,我激動得大喊起來,原來,拿傘的人旁邊竟然還站著我的媽媽和哥哥。他們也在焦急地四處張望,見到我們,媽媽一把將我們摟在懷里。
原來,媽媽發現我和弟弟走散時,帶著哥哥在人群中尋找這把傘。因為這把傘很特別,不多時,媽媽就發現有幾個中學生似乎在尋找什么,其中一人的手里拿著一把傘,還有一個人說,這把傘真漂亮,失主一定會很著急的,咱們得想辦法找到失主。于是,媽媽上前詢問:“我女兒也拿著一把和這個一模一樣的傘,但我們走散了,不知它是不是我女兒的傘。”那幾個中學生連忙說:“阿姨,我們將這把傘高高地舉起來,如果你女兒看到它,一定會過來的。”
這時,媽媽指著那幾位大哥哥大姐姐說:“快謝謝他們,讓我們的傘失而復得,又幫助我們母女團聚。”我連連向他們致謝,他們卻說:“小妹妹,不客氣,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再見!”
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我感動不已。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五十多年了,但至今回憶起來仍記憶猶新,恍如昨日……
【文化廣場鳥瞰。張衛先生攝影作品,在此鳴謝。↑】
1996年年初,經相關部門批準,將地質宮廣場改建命名為文化廣場。改建后的文化廣場集現代、華美、古典、自然、飄逸、浪漫、詩意為一體。文化廣場上經常舉辦各種大型文藝演出活動,而且免費向市民開放,極大豐富了長春市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夏夜,伴著徐徐微風,聞著青草的芬芳;冬日,伴著皚皚白雪,品讀冬日的寧靜。漫步于文化廣場,整個人都會徹底放松下來。無論春、夏、秋、冬,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到文化廣場散步,包括談戀愛時的約會地點,大多也選在了文化廣場,毫不夸張地說,去文化廣場休閑娛樂、放松身心,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退休后,我報名加入長春老年大學,巧合的是,老年大學就坐落在美麗的裕華園內,與文化廣場相鄰。這個意外的驚喜讓我激動不已,我當時幸福地憧憬著:每次課前或課后,都可以盡情地徜徉于文化廣場了。
【2016年的文化廣場,和平拍攝。↑】
天遂人愿,我的想法很快就實現了。一起就讀于老年大學的幾位同窗好友,也對文化廣場情有獨鐘,非常喜歡那里優雅的環境、舒展的草坪、綠色的休閑場所,給人以遼闊、通透之感,于是,文化廣場就成為我們的第二課堂了。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我們的第二課堂里發生了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小故事……
當時,我們是一群年近花甲、古稀,甚至耄耋的老人,茫茫人海中,我們走到了一起,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盡管我們來自四面八方,從事過不同的職業,但是,我們有著共同的業余愛好,以及對生活的美好憧憬。
每周五放學后,我們就聚在一起共進午餐,隨后便抓緊時間奔向文化廣場,開展我們的第二課堂活動。我們的活動內容很廣泛,因為大家多才多藝,有愛好文學寫作的,有喜歡書法繪畫的,還有喜歡攝影、朗誦、聲樂、舞蹈、游泳、打乒乓球、演奏樂器的,每次都會安排不同的活動內容,每次大家都歡聚得盡情又盡興。
后來,老年大學搬到了新校址,離文化廣場遠了,我們的活動也隨之減少,但只要生活在外地的同學回長春,我們約見的第一站依舊是文化廣場,因為那里是我們夢寐不忘的地方,是我們歡聚的打卡地,那里留給我們太多太多美好的回憶……
(原載于2024年03月13日《長春日報》)
【2019年10月的文化廣場,和平拍攝。↑】
作者簡介:
呂松軍,筆名:呂松筠 1956年出生,中共黨員,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詩詞學會會員,長春市作家協會會員,長春市朝陽區作家協會副會長。桑榆文學社社長,桑榆文學平臺主編。著有個人文集《松濤》《 回眸》等,累計有120余萬字的作品見諸于各大報刊,在各類征文比賽中多次獲獎。
【胡同長春編發圖文,歡迎閱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