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照
在別人眼里,我是個“動口不動手”的文人,但他們并不知道,我在教育兒子這件事上卻顯得幾分野蠻,不那么君子范兒。
記得兒子剛上初中時,我對他說:在學校要力求與同學友好相處,不可欺負同學,遇到小事要盡量讓步。但記住,若有同學欺負尤其是動手打你,那就一定要還手,即使打不過對方,也不能做待宰的羔羊。
高中一年級時,一個高出他一人頭的男同學動手欺負他,不僅推了他一掌還踢了他一腳,兒子后退兩步后向對方發出警告,但對方仗著個大沒把我兒子放在眼里,撲上來揮拳就打,我兒子情急之下出手還擊,結果把對方打進醫院去了。哦,順便介紹一下,我兒子從剛上初中時我跟他談話后,就在我家天井里吊個沙袋,堅持每天打沙袋,身上的肌肉一坨一坨的。比拳頭,那大個子同學應該不是我兒子的對手。雖然兒子拳頭硬,但他從不惹事,很講“武德”,能忍就忍,不到萬不得以不會出手。我了解到兒子把那個高個子同學打進醫院去的來龍去脈后,沒有責怪兒子,反而安慰兒子說:沒事,剩下的事我來處理。從那以后,兒子直到高中畢業再無同學欺負他。
近日看到“邯鄲事件”和那些有關校園霸凌事件的各種新聞和評論,我覺得當年對兒子的引導和教育是正確的。細想起來,孩子在學校,父母包括老師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守在孩子身邊起保護作用,絕大多數時間都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對,尤其是突如其來的暴力侵害,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所以,兒子在家里打沙袋,舉扛鈴、練臂力器、壓腿等,我都不反對,還積極支持,一是可以讓兒子強身健體,二是可以防身。兒子至今仍記著我當年對他的人生啟萌教育:不惹事,不怕事,遇到人身攻擊時一定要奮起抵抗和還擊,這一點要像軍人一樣有血性,絕不給對方一個軟弱可欺的印象。一個人如此,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我認為,教育孩子與人為善和友好相處甚至隱忍謙讓都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引導孩子在受到身體傷害時要勇于自我保護,出手還擊,該出手時一定要出手,即使不敵對方,也不能做待宰的羔羊,如果這次被對方輕易欺負,一定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嚴重的欺負或傷害。所以,面對暴力傷害時,一定要敢于說“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