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時刻,女性會意識到,自己是沒有“家”的。
在爸媽家長大,她是個順從的女兒;和丈夫組建家庭,她努力成為賢妻良母;去子女家照料,她扮演慈祥的祖母。
每一個角色都急切地要求她奉獻自我,努力和犧牲常常被視為理所當然。
但是,當她們靜下心來,可能會發現,自己在這一切角色轉換中,逐漸失去了真正屬于自己的空間。
她的房間,一個承載女性思想的容器
「她的房間」是頌藝術中心旗下的女性藝術家個體研究計劃,也是國內首個寫作性女性藝術家項目,陸續邀約女性藝術家,進行獨立單元的自由創作,同時邀請觀眾探訪藝術家的私人世界。
獨立空間,意味著人格的尊嚴、思考的權力和創作的自由,對女性而言則更加重要。我們期望:她,不僅是一個房間,一個藝術的家園,還是一個承載女性思想的容器,一個女性發聲的公眾平臺,一個詩意的棲居之所。
正如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在《一間屬于自己房間》里寫道,“一個女人如果要寫小說,每年必須有五百英鎊的收入,外加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
如果女性不能在空間中 “ 經受 ” 和 “ 逗留 ” ,她們的聲音和思想也難以得到充分的表達和認可。
意識到自己 “ 沒有家 ” 的那一刻,對于許多女性來說,是一種頓悟與覺醒。
對 “ 空間 ” 的渴望,促使女性開始思考如何為自己建立一個心靈的 “ 家 ” ,一個可以自由表達自我,不被外界定義和期待所限制的空間。
在這個過程中,她們開始重新審視自我價值,探索個人興趣,甚至重新規劃生活方向。
“ 女性在室內待了幾百萬年,她們的創造力浸透了墻壁,遠遠超出那些磚塊和灰泥的容量,只有寫作、繪畫、商業和政治才能駕馭它 … 這種力量是幾個世紀的嚴厲約束換來的,它不可替代。 ”
女性的創造力,在屬于自己的 “ 空間 ” 中綻放。
「她的房間」,存放記憶與思考的容器
書籍、紙筆、顏料、畫架……這個簡約又溫馨的“空間”,被命名為「她的房間」,坐落于頌藝術中心。
藝術家楊伯都在這處“空間”將自己的回憶撰文, 并結合啟蒙老師楊鷹的遺作進行繪畫創作,致敬了她“藝術生命的母親”。
自1999年開始在楊鷹老師的家中學畫一直到2010年去美國留學,十幾年的歲月,楊伯都從一個懵懂青澀的小女孩到堅定的藝術家,曾經在老師畫室中的時光記憶始終給她力量。
進入頌藝術中心的這處「記憶宮殿」,聽到、看到、聞到、感到的門、床、燈光、文字、紙片、玻璃、靜物,詩意地串聯起了楊伯都和鷹的故事;一種不真實的幻想,讓她好像又回到了12歲,面前只有要畫的水果,手中只有畫筆,此外再無其他。
空間藝術圖像與時間藝術文字共同構成了楊伯都藝術表達的雙軸。物體、文字、圖像和身體,都成為了顯現的媒介和記憶的載體,像是一個個“回憶發生地”。
正如策展人鄧婷在《獻給鷹:記憶宮殿》前言中所說的,“所有回憶的過程都是尋我之旅。”
在女性的生命長河中,有段歲月被儲藏在回憶之所…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是時間和回憶凝結的居所。
這個由頌藝術中心館長蘇芒發起、鄧婷擔任項目策展人的“寫作性女性藝術家研究項目”,將陸續邀約女性藝術家進行獨立單元的自由創作。
同時,頌藝術中心還發起了「藝術體驗官」招募,開眼作為合作媒體,與頌藝術中心一同邀請你拿出人生中的 2 個小時,進入藝術家的房間,探訪藝術家的私人世界,感受「她」也感受你我。
向外發聲,向內探索,我們一同深入探索女性主義與空間敘事。
▲ 左滑查看現場觀眾來信
流動的靈魂,游牧與生長的創作
「她的房間」,并不是一個固定的地點。
策展人鄧婷期望這個項目是生長型的,這處房間可以在別的空間、 別的城市 、別的國家有不一樣的演繹,每一次展覽,每一個地點,都能為世界各地的女性帶去新養料。
就像“根莖”一樣,不斷從莖部生出新的組織,「她的房間」在世界范圍內落地,散發一種開放性的、非中心的、無規則的、多元化的形態和活力。
這種游牧式的開放性,與藝術家楊伯都對“空間”的展望不謀而合。
一直以來,楊伯都的作品都延續著對“空間”的思考。在創作過程中,她想象自己有一種超能力——隨時改變大門的方向,然后門會隨機出現在房間里任何地方,這對她來說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思考游戲。
▲ 從左至右:策展人鄧婷、藝術家楊伯都、頌藝術中心館長&出品人蘇芒
這項超能力的靈感,其實來源于“迷失方向”的體驗。
女性在生活中扮演著一個又一個既定的角色,經常面臨“迷路”的境遇;無論是楊伯都藝術創作中的“空間”還是鄧婷所策劃的「她的房間」,都可以隨時成為一扇為女性提供引導或者理清思緒的“門”,一扇包容又開放的“門”,可以把任何地點變為宜居之所,讓柔軟的靈魂在此棲居。
這樣的愿景,讓頌藝術中心“開放、多元和創新”的DNA也變得更加鮮活、立體。
頌藝術中心館長、出品人蘇芒在采訪中分享道,多年的媒體經驗讓她格外關注女性生存狀態和女性精神;女藝術家不僅是一個“藝術家”,更是一個活的女人,而女性擁有巨大的創造力,創作的創新形式是無限的。
把創作權、講述權、話語權還給女性,交給女藝術家,「她的房間」可以成為一份“有人,有故事,有藝術,有情感”的立體雜志,「頌藝術中心」可以成為“讓藝術充滿溫度和情感”的女性主義藝術的微縮景觀。
而這些,可以指引女性打開那扇不僅看得見也摸得到的“創作之門”,尋覓到那處“屬于自己的房間”。
作者 - 懶羊羊
圖片承蒙頌藝術中心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