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張際才先生從事當代寫意山水畫的研究和創作50多年,形成了屬于他自己的繪畫語言和理論體系,其對寫意山水畫技法的研究和運用,達到了學術高度。
“筆墨當隨時代”是他在山水畫創作中始終奉行的原則,他畫贛南、畫嶺南,贛南山水和客家風情是他創作的不竭源泉,鄉情、鄉愁、鄉韻,是他寫意的內核。他筆下的鄉村,山水靈動,樹木蘊韻,小河含情,一派生機,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仿佛是夢中那遙遠而熟悉的故鄉。
際才先生的山水畫,筆墨奔放灑脫,靈動而富有生氣,既保持了傳統筆墨的內涵,又彰顯了中國山水畫的寫意特性,使傳統繪畫語言成功轉換為現代意境,極具時代審美氣息,形成了自家獨特的山水語境,在當代寫意山水畫壇中可謂獨樹一幟。
我認為,這正是中國山水畫新時代創作的大方向。
本次展覽精選了張際才先生109件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全面展示了其山水畫藝術的風格面貌和藝術特征,大部分作品是第一次公開展出。這次展覽,不僅是贛州美術界的一件盛事,對繁榮發展贛州美術事業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我省山水畫創作成就的一次高水平展示,并對如何傳承創新當代寫意山水畫,提供了很好的樣本,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第七屆江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 王向陽
2024年3月
開幕式
2024年3月20日上午,由中共贛州市委宣傳部、贛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游局主辦,贛州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贛州美術館承辦的“水墨暈章 夢中家園——張際才中國寫意山水畫藝術展”在贛州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贛州市圖書館)西門廣場開幕。
▲贛州市文廣新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夏涵涵主持
▲贛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 贛州市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羅春輝致辭
▲贛州美術界代表、山水畫家張義賓先生致辭
▲張際才先生致答謝辭
▲張際才先生為作品加蓋印章并捐贈作品
▲ 贛州市文廣新旅局黨組書記、局長李俊銳為張際才先生頒發《收藏證書》
▲《風景這邊獨好》長卷(局部)展示
▲贛州市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朱家柏宣布展覽開幕
嘉賓發言
作為晚輩、后學,今天能受主辦方邀請并委托由我來代表贛州市美術界同仁向張際才先生畫展開幕致賀辭,我感到非常的榮幸與高興。首先,我謹代表贛州市美術界同仁及主辦方對前來參加“水墨暈章·夢中家園——張際才中國寫意山水畫藝術展”的各位領導、嘉賓和朋友們表示熱烈地歡迎,向張際才先生表示最誠摯的祝賀和衷心的感謝!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習總書記明確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傳統山水畫藝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我國特有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弘揚民族精神,振興民族文化,提高全民素質和滿足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張際才先生是從我們贛南走出去的全國山水畫名家,他生在贛南,長在贛南,在贛南深耕藝術二十余載,對家鄉的山山水水有著特別的感情。他的畫作始終飽含著對家鄉熱愛的濃濃深情。此次展覽展出的百多件畫作幾乎都取材于贛南的景致和風土人情,展現出濃厚的地方特色。這些畫作生動地表現了贛南客家山水人家的場景,無論是起伏的山巒,靜謐的流水,還是古樸的村落,都是張際才先生魂牽夢縈的精神家園。
筆隨墨轉,墨韻隨人心,家鄉的一山一石、一溪一河,盡在其筆下潤澤生發。他的畫面水暈而墨彰,滿目云煙,神氣彌足,行筆運墨于蒼中蘊秀,又于秀中得蒼,秀潤蒼雄統而為一。其每一幅山水皆運筆鮮活流麗,墨色秀潤儒糯,筆意空靈,構圖新奇,意境幽遠,深得書法灑脫蘊藉之意,匠心獨運,自成一家。盡觀滿堂畫作,其酣暢淋漓的表現力與沖澹高逸的藝術性非百日之功所能為之。
“新枝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今天的贛南畫壇發展得枝繁葉茂,異彩紛呈,這與張際才先生等前輩藝術家們所起到的竭力創作與宣介分不開,贛南美術史必將記錄下老前輩們所做出的可貴貢獻。贛南美術的繼續繁榮,需要我們向張際才先生等老藝術家們潛心學習,像他們一樣,“十日一水,五日一石”,腳踏實地,畢生兢業于畫道,積久而宣,至桑榆之夕,藝術功力愈發爐火純青,為藝之德愈發芬芳馥郁。
承師賢之風范,發潛德之榮光。相信通過此類展覽,會吸引更多像張際才先生一樣的藝術家來到贛州,攜手共建與交流,不斷推動贛州文化藝術事業的繁榮與發展。(羅春輝)
展覽主題
本次展覽精選了張際才先生109件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其中大部分作品是第一次公開展出,全面展示了其山水畫藝術的風格面貌和藝術成果。這次展覽,不僅是贛州美術界的一件盛事,對繁榮發展贛州美術事業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江西山水畫創作成就的一次高水平展示,并對如何傳承創新當代寫意山水畫,提供了很好的樣本,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水墨暈章”出自五代荊潔《筆法記》“夫隨類賦彩,自古有能。如水暈墨章,興吾唐代”,是山水畫中的重要技法。本次展覽主題充分體現了張際才山水畫的藝術特色,如兼工帶寫、以寫為主,水、墨、色相融,以水墨為主,以及其水暈墨、墨暈色、水暈色等高超技法。而“夢中家園”,則體現了張際才山水畫題材與意境特色---鄉情鄉愁鄉韻,同時也體現了人們對山水畫藝術的精神追求。
展廳現場
筆會交流活動
媒體報道
部分參展作品
《云山古寺》 2000年
2m x 2m
《牧歸》 2006年
68cm x 68cm
《綻放》 2004年
68cm x 68cm
《陽嶺初雨》 2008年
68cmx68cm
《桃園春色》 2014年
90cmx90cm
《崢嶸歲月》 2008年
97cm x180cm
《竹鄉行》 2023年
68cmx68cm
《仙谷人家》 2008年
180cmx97cm
長卷《風景這邊獨好》(局部) 2013年
26mx56cm(畫芯21mx44cm)
長卷《贛鄉情》(局部) 2013年
20mx60cm(畫芯16mx46cm)
關于藝術家
張際才,1940年生,籍貫南康,當代著名山水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其上百幅作品參加省內外展覽并獲獎。著有《怎樣畫寫意山水》(嶺南美術出版社2017)、《寫意山水技法解析》(中國書畫報社2017)、《當代寫意山水畫技法新編》(嶺南美術出版社2022)、《張際才山水畫作品選》(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等。
早年工作生活在崇義縣,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和創作,投身基層群眾文化和美術教育工作,培養了大批美術人才。1980年代后,專攻南派山水畫藝術,在贛南山區潛心寫生十余載,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并積極參加和組織省市縣主題性美術創作活動,作品多次參加全省、全國性展覽并獲獎,多幅作品被江西省、贛州市政府作為外交禮品贈與美國、日本等國的客人。1986年加入江西省美協,是江西省先進文化工作者、崇義縣拔尖人才。
1999年至2015年,旅居北京期間,結識各方名家,融通南北,融合中西,潛心研習寫意山水畫藝術,風格日臻成熟,創作了很多優秀作品,得到業內肯定與贊賞。期間創作了三幅10米以上的山水長卷,作品《崢嶸歲月》獲2008和諧中華迎奧運全國美術、書法、攝影大展一等獎。曾受聘、擔任首都師范大學、中央電視臺、中央機關康樂文化指導中心、解放軍總后勤部美術高研班、核工業集團美術創作班、中國殘聯創作班、全國中小學名師工程藝術工作室等單位及機構的藝術指導、教授,培養了大批美術人才。
2018年至2023年,旅居廣東肇慶期間,深研當代寫意山水畫,晚年變法,求新求變,風格愈加鮮明,并大力弘揚寫意山水畫藝術,開辦了12期全國性的線下山水畫訓練營,同時開展網絡公開公益教學,受教人員超百萬人,影響甚廣,受到廣大美術愛好者、美術教育界的高度稱贊。
(圖文整理自/贛州美術館、客家新聞網、贛南日報、張際才水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