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丁。
今天下午,一則名為“北大畢業女生擺攤賣手串月入5萬”的網絡熱搜,引起了老丁的注意。媒體報道稱,80后女孩月川北大在職研究生期間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因為自己本身的工作經驗積累,月川的生意做得越來越好,擺攤收入每個月都要進賬3-5萬”。對于身邊人的質疑聲音,月川回應稱:“其實人的可能性有很多,不用給自己設限一定是職場精英,我們盡自己所能讓自己過得開心”。
老丁還記得,此前有關陸步軒這位北大畢業生街頭賣豬肉的消息,曾引發外界長期的驚呼、關注與議論。值得一提的是,若是放在當下的語境下,陸步軒或許會有一個這樣的正能量稱謂,叫做“脫下了學歷長衫的孔乙己”。
按照媒體報道中的敘事邏輯,月川應該也是這樣的一位“孔乙己”,在“脫下了學歷長衫”后迎來了事業的“藍海”。不知您是否注意到,在最近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媒體筆下類似成功的“孔乙己”還有不少,像是“211畢業女生收破爛月入過萬”、“海歸碩士回家種釋迦 兩個妙招讓她年入800萬”等等。
如果把視野再放大一些,更多的“造富奇跡”也正向我們迎面走來,像是“快遞小哥3年收入超百萬”、“年輕人入行裝修月入三四萬”、“95后夫妻擺攤日入9000”等。
只不過,并非每一個這樣的“造富奇跡”,都經得起進一步推敲。比如在那則“95后夫妻擺攤日入9000”的新聞爆火后,彼時不少網友質疑其收入的真實性,還有網友提出納稅問題。后續這對夫妻承認,日入9000只是偶然,平時營業額在六七千元左右。另外,一些間或出現的新聞,也與這些“奇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像是去年4月的一則“3位年輕人湊了20萬開店,日營業額僅79元”。
說回今天這則關于月川的報道。對于北大畢業擺攤,月川給出這樣的回應:“北大畢業,當時以為自己工作經歷、學歷還是挺好看,但是找工作的時候,這些都沒有用。第一次擺攤的時候4天賣了8000塊錢,當時覺得這個事可以干,然后就一直做下來了。”
話說得確實很大氣,但得先打住,在相關的新聞視頻畫面中,不少網友發現,月川拿出的北大文憑,竟然是“北京大學高級專門人才研修班結業證書”。具體頒發結業證書的單位,應該是北京大學藝術學院。
看到這一幕,眾多網友可有些不淡定了:“上個研修班,拿個結業證書,也好意思說自己北大畢業?”就算按照報道中提到的“在職研究生”,那也該是個有學位證、無學歷證的“單證研究生”吧?只拿出個結業證書算是怎么個事兒呢?
根據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官網2017年6月發布的《2017年藝術學理論專業(藝術品與策展方向)高級專門人才研修班招生簡章》,該研修班被納入的是非學歷教育的范疇,資格審查通過的申請人員只需參加由該學院組織的面試考核(無筆試),最終“根據考核成績,參考工作業績和有關科研成果,擇優錄取”。
招生簡章還顯示,研修班學費為4.5萬元(只含上課費和正常組織的考試費),學習年限為一年半(或兩年)。學員完成培養方案所規定的課程,考試成績合格者(60分以上)即可結業,頒發由北京大學研究生院蓋章的《高級專門人才研修班結業證書》。
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作為一名自稱今年40歲、4歲孩子寶媽的月川,若真能通過擺攤賣手串實現月入5萬,即便沒有任何的前綴修飾,也已是足夠勵志、令人仰視。但如今這“北大畢業”的前綴,卻頗有種尷尬他媽給尷尬開門——尷尬到家了的感覺。究其原因,這到底是新聞當事人本人的“臉皮厚”,還是說有關媒體很希望把它塞進“脫下了學歷長衫的孔乙己”的模子里呢?
您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