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3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錄得51.1,高于2月0.2個百分點,已連續五個月位于擴張區間,創下2023年3月以來的新高。
這個消息就像給市場打了一支強心針,本來已經有點頹勢的A股,馬上全線大漲。
其實,此前的3月31日,官方統計局已經公布了3月的PMI指數,大致趨勢是差不多的,但透露的細節信息更多。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看看哪些行業和板塊是主要的增長方向。
先看整體數據,3月份的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8,比上月上升1.7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
看圖一目了然,這個數據同樣是去年3月以來的最高點,經歷了一年的漫長萎縮后,PMI指數終于重回擴張區間。
如果這個趨勢能夠持續的話,今年經濟回暖,A股重返牛市,是很有希望的。
那么增長的動力來自哪里呢?
最值得關注的幾個細節數據,我給大家挑出來——
一是新出口訂單數據。
2024年3月為51.3,大幅高于2月的46.3,而且高于2023年以來的任何一個月份,包括去年3月的50.4。
二是小型企業PMI指數。
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51.1、50.6和50.3,比上月上升0.7、1.5和3.9個百分點,小型企業提升幅度最大。
三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
非制造業相關指數也在顯著復蘇,其中3月份表現最出色的,是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數值為53.0,環比上升1.6個百分點。
以上,是3月PMI指數中增速最快的3個板塊,怎么看呢?
君臨的結論是:內需仍未復蘇,這輪增長主要是靠出口和新質生產力投資兩大驅動力支撐的。
先看內需。
3月份的建筑業相關指數是參差不齊的。
比如3月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56.2%,較上月回升2.7pct,看起來很亮眼。
但實際上,建筑業新訂單指數、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均仍處于2012年以來的低分位水平,30城商品房銷售仍然大幅弱于往年,鋼鐵、建材等價格也仍然在低位。
這些都明確無誤的釋放出一個信號:以房地產為龍頭的內需市場,仍未復蘇。
3月份的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上升,很可能是節后開工所導致,并不具有趨勢性的參考價值。
另外,房屋需求以外的第二大內需支柱,3月國內乘用車終端銷量在165萬輛左右,這個也是低于預期的。
要知道,去年3月份的乘用車銷量數據是201萬輛,同比下跌了17.9%啊。
難怪今年汽車價格戰打得空前激烈。
這個行業今年的機會是結構性的,出口+高端智駕是主要看點,低端就只能看誰被淘汰了。
既然龐大的內需市場都尚未復蘇,PMI指數的大幅擴張就更值得重視了。
這輪經濟擴張,注定是跟過往不一樣的。
再強調一遍,這是一輪不靠房地產拉動,完全依賴于出口增長和新質生產力投資驅動的經濟擴張。
看出口增長數據。
3月新出口訂單指數51.3%,較上月回升5pct;進口指數50.4%,較上月回升4pct,反映外需改善程度強于內需,是拉動增長的火車頭。
出口鏈中,景氣度較高的主要有三大板塊:
第一是汽車。
這是我國近幾年的優勢出口產業,今年繼續維持強勢。
3月的出口數據還沒出來,我們參考1-2月,中汽協數據顯示汽車出口82.2萬輛,同比增長30.5%。
1-2月整車出口前十企業中,比亞迪出口6萬輛,同比增長1.1倍;長城出口5.7萬輛,同比增長91.9%;長安出口9.8萬輛,同比增長86.8%。
中汽協預計今年中國汽車出口650萬輛,在今年我國汽車總銷量預計3100萬輛中占比超過20%。
第二是計算機和通信電子。
這個行業應該是受益于今年以來爆發的新一輪AI需求驅動。
這個行業以代工為主,向來是我國單一最大宗的出口商品之一,上下游帶動了大量的供應鏈,影響很大。
不僅是我國,今年韓國(3月前20日)和越南3月出口同比分別增長11.2%、15%,也能側面反映出這輪IT需求回暖的信號明顯。
韓國出口爆發,主要是HBM存儲芯片供不應求;
越南也是代工基地,跟我國有強烈的競爭關系。
以前君臨的文章分析過,我國這兩年計算機代工產業大約一年有7-8個點的份額在向越南轉移,流失的速度很快。
這也是我國去年下半年出口萎靡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個趨勢很難阻止,因此計算機行業出口的暫時復蘇,未必能持續下去。
當然,我國通信設備相關零部件行業的自主出口能力也在增強,比如光模塊、PCB、芯片行業等近年來就發展很快。
第三是紡織化纖、塑料制品、木材加工及家具等勞動密集型行業。
這些行業的規模很大,復蘇也是超預期的。
跟3月份小型企業PMI指數領漲的趨勢一致,是拉動增長的關鍵之一。
按道理來說,我國勞動力密集型行業的競爭力在減弱,很多產業都在向東南亞轉移,為什么今年還能大幅復蘇呢?
主要原因,一個是美國的經濟確實是太強了,需求超預期。
相關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支出在2月份出現反彈,2月支出增長了0.8%,為13個月以來的最大增幅(市場預期為增長0.5%)。
強勁的消費支出,導致2月美國物價指數環比上漲0.3%,通脹遲遲降不下來。
看我國商品的出口價格,1-2月我國美元計價出口增長7.1%,高于Wind一致預期0.3%,也能互為佐證。
這比國內商品價格戰的氛圍要好多了。
另一方面,中國近年來的跨境電商行業大發展,進一步提升了我國小商品在歐美市場的份額增長。
匯豐的一份報告指出,2019年國內電商海外GMV僅為1550億美元,2023年GMV已增長至350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中國跨境B2C電商GMV將達到5000億美元。
從份額來看,2022年國內跨境電商交易總額約占海外電商交易額的12%,2023年預計上升至12.5%,在2024-2025年將進一步增至13.7%、14.7%。
這本質上是渠道變革的勝利。
目前我國電商的滲透率為38%,而海外市場的整體滲透率只有22%,比我國低了16個百分點。
海外電商滲透率較低,主要的原因就是線下零售行業成熟,并且終端商品主要被大品牌壟斷,線下的利潤率較高,導致它們不愿意轉移到線上銷售。
假設未來在我國跨境電商高性價比商品的沖擊下,海外市場的電商滲透率也能提高到38%,便意味著超過1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空間。
這相當于我國2023年出口3.3萬億美元的三分之一左右,市場空間還是很大的。
而且,這也將讓我國的小商品終于擺脫了傳統的代工出口模式,全面轉向自創品牌出口,利潤率的提升是可以預見的。
除了阿里、拼多多等電商企業,這里面也可以關注幾個A股企業:
樂哥股份(辦公家具,出口占比91%)、恒林股份(辦公家具,出口占比78%)、匠心家居(智能電動沙發,出口占比99%)、濤濤車業(電動滑板車,出口占比78%)、永藝股份(辦公椅,出口占比78%)、建霖家居(廚衛產品,出口占比76%)。
整體來看,海外需求回暖帶來的出口高增長,仍是這輪經濟擴張的重要動力之一,值得大家關注。
除了出口制造業的繁榮,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國內服務業商務活動的回暖。
數據顯示,3月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4%,比上月上升1.4個百分點。
細分來看,我國服務業兩極分化明顯——
其中郵政、電信廣播電視及衛星傳輸服務、貨幣金融服務、資本市場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
另一邊,航空運輸、餐飲、房地產等行業的商務活動指數則低于臨界點。
郵政,主要是快遞行業在拉動增長,應該跟跨境電商的繁榮有很大關系;
電信廣播電視及衛星傳輸服務,就是通信行業,應該跟AI需求爆發對相關數據中心的投資擴張有很大關系;
貨幣金融服務和資本市場服務,就是金融行業,明顯跟當下A股的春季行情有密切關系。
這輪股市行情,領漲的板塊就是AI、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等新質生產力概念。
可見在政策推動+股市拉動的兩大發動機驅動下,大量資金正在流向新質生產力,讓相關行業迎來一波投資繁榮。
市場升溫反饋到了生產端,3月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消費品行業的PMI分別為53.9%、51.6%和51.8%,環比分別提高3.1、2.1和1.8個百分點。
高技術制造業的PMI值,不僅環比領漲各個行業,也錄得了2022年以來的最高值。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數據值得留意——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電氣機械器材,兩大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也來到了60.0%以上的高位景氣區間。
注意,是預期指數,而不是實際經營指數。
這兩大行業跟“大規模設備更新”密切相關,預計從二季度開始將逐漸迎來政策補貼落地,景氣度持續上升的行情,也是值得重點關注的。
整體來看,在海外出口回暖+新質生產力投資繁榮+大規模設備更新預期落地的情況下,今年的牛市行情是值得期待的。
或許,中國不靠房地產拉動的新一輪經濟擴張,終于要開始了!
這些板塊的其它個股,我會在后續文章和私享版中和大家繼續深入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