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汽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品牌,業內存在一定的爭議。
《經濟觀察報》今年1月發布了一篇這樣的報道:智己汽車“高端定位”為何失敗?文章稱,“以價格換取銷量的智己,已難以稱得上是一個真正意義的高端汽車品牌”。
到底應該怎么看這件事呢?
從銷量看:智己仍需努力
簡單對比一下極氪和智己,就能看到兩者在銷量上的差距。
2021年3月,吉利控股集團宣布成立新的純電品牌——極氪汽車;2021年4月,極氪首款車型——極氪001正式發布。2023年,極氪品牌全年銷量為11.86萬輛;同一時期,“蔚小理”年銷量分別是16.00萬輛、14.16萬輛和37.60萬輛。
作為對比,2020年12月,上汽宣布與阿里巴巴、張江高科合資創立“智己”品牌;2022年4月,智己首款車型L7宣布上市;2023年,智己汽車全年銷量為3.8萬輛;同期東風嵐圖為5.05萬輛,北汽極狐為3.0萬臺。

也就是說,極氪和智己這兩個差不多同期成立的新品牌,都背靠大的集團,并且都定位“中高端”,從實際經營結果看,智己不如極氪。
這意味著,以“混改”之名成立的智己汽車,最終還是沒能打贏民營品牌“極氪”“蔚小理”,而是和同為國企背景的嵐圖、極狐處在了同一水平線上。
如今,智己即將迎來一款全新重磅車型L6,這款車能為智己汽車打開新的局面嗎?
價格下探 逼不得已的“價格戰”
2023年10月12日,智己LS6(參數丨圖片)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4款車型,售價區間為22.99萬-29.19萬元。并且,消費者只要在當年11月12日24點前鎖單,并在2023年內支付車款的用戶,可享受1.5萬元的鉅惠立減,優惠后新車的價格區間為21.49萬-27.69萬元。
這是智己汽車第一次逼近20萬元這個價格區間。在此之前,2022年3月,智己正式發布L7 pro,售價40.88萬元;同年4月,發布L7 Dynamic,售價36.88萬元。2023年2月,智己LS7正式上市,售價30.98-45.98萬元。
也就是說,在智己LS6之前,智己所有車型售價均高于30萬元。
與之相對應,2022年,智己全年累計銷量約為5000輛。2023年1-9月,智己汽車累計銷量約為1.51萬輛。
直到2023年10月LS6正式上市,售價降到20萬元這個區間之后,智己汽車的銷量才略有上升。2023年10-12月,智己月銷量分別是4018輛,8703輛和10412輛。
這意味著,智己LS6的“降價策略”,為智己汽車在2023年“掉頭向上”打開了局面。
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智己汽車高端化失敗了呢?事實上,不僅智己,包括特斯拉、比亞迪、蔚來、極氪等品牌在內,甚至大眾、奔馳、寶馬的電動汽車,均參與了這一輪由中國新能源汽車發起的“價格戰”。
最新信息顯示,剛剛發布的小米SU7,起售價甚至只有21.59萬元,遠低于小一個級別的特斯拉Model 3的價格。比亞迪則利用左右電動車成本的動力電池技術,成為了帶頭降價的“價格領導者”。
這么多品牌集體“降價”的背后,其實質是日益龐大的市場規模;高度完整、完善的供應鏈帶來的成本下降,以及新品牌蜂擁而入帶來的競爭壓力,幾個因素湊在一起,促成了這樣的局面。
無論是蔚來、理想,還是極氪、智己,到底誰才是最終的高端品牌,或者“智能品牌”,還存在很大的變數。
最新消息顯示,即將于今年5月上市的智己L6,將首搭130kWh超快充固態電池。屆時,“突破1,000公里超長續航”、“準900V超快補能”和“整包無熱蔓延不起火的超級安全”三個關鍵因素將成為電動汽車的新標簽。這意味著,此前一直困擾電動車發展的“里程焦慮”、“熱失控安全焦慮”、“充電時間過長”的焦慮,將不復存在。

“小米SU7潑天的流量為行業引來了空前的關注度,而智己更擅長用顛覆性的技術去推動行業的變革”,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日前發微博稱。這意味著,智己正在帶領新的一輪由“固態電池”引發的電動車技術革新,這或為智己品牌高端化帶來新的契機。
據悉,全新智己L6將于4月8日發布,5月份正式上市。新車長寬高分別為4931/1960/1474mm,軸距2950mm。和小米SU7一樣,如何定價,將成為這款車能否引爆市場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