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飛蠓
1907年5月5日,位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會維多利亞城(Victoria)的一家小型本地報紙“Victoria Daily Colonist”(直譯為“維多利亞殖民者日報”,創刊于1858年)在第三版以“維多利亞風景寫真”(Views of Victoria in Realistic Form)為題向維村的紳士們報道了一件新鮮事:
“維城美景未來將在文明世界的五百個地方向那些足不出戶的人展示。通過一個所謂的電影放映機,這些栩栩如生的美好畫面將傳播到整個美國,以及整個舊大陸和歐洲的主要城市。‘風光之旅’的這項工作會吸引全世界關注(加拿大)西部省會,對真實展示本城及其周邊環境的景觀將有所裨益。 “昨天有一位先生在本市游玩了一整天。他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電力鐵路公司專門租來的有軌電車上穿過條條街道。他下到水里,沿著海邊旅行到阿姆【1】地區。在此期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奇怪的盒子形狀的設備上,轉動曲柄,調整它,使位于前面的高清鏡頭可以看到最好的景色。……
這個人叫威廉·哈貝克(William H. Harbeck,1866?-1912),他要為“黑爾世界風光之旅”【2】這家“五分錢影院”(有點兒類似于現在的4D影院)拍攝一系列加拿大西部風光短片。1907年5月4日,他來到風光秀麗的維多利亞,拍攝了一天,用掉了600英尺膠卷,并接受了“維多利亞殖民者日報”記者的采訪;第二天,他乘坐火車沿E&N線從維多利亞到溫哥華島北部小城納奈莫(Nanimo),用電影攝影機拍下了沿線風光;之后他渡海來到溫哥華,7日拍攝了溫哥華的街景,8日他再次乘火車從溫哥華來到立頓(Lytton),并拍下短片。哈貝克所拍的這些電影被歸入塞利格·波利斯普公司(Selig Polyscope Company)1907年為“黑爾世界風光之旅”提供的風光片系列之中。當時人們才剛剛開始嘗試拍攝有演員演出的帶情節的故事片,觀眾們到“五分錢影院”觀看這種沒有情節或者簡單情節的小短片是那個時代的時髦消遣之一。它們在全世界放映,然后又迅速被遺忘。
“黑爾世界風光之旅"影院的外觀像一列車廂
幾十年后,在遙遠的澳大利亞悉尼一家廢棄電影院的地下室里,人們發現了一些古老的電影拷貝,顯然是當初的電影院經理決定把他不再需要的電影膠片丟棄在那里的。這些電影片段中就包含了哈貝克在加拿大西部拍攝的風光短片。可惜的是,整理出來的片段中跟加拿大有關的,只有維多利亞的6分鐘和溫哥華的約5分多鐘,哈貝克在火車上拍攝的鐵路沿線風光大概已經永遠湮滅了。1994年,這些珍貴的電影拷貝被澳大利亞國家音像檔案館收藏并公之于眾。這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有關北美西海岸城市風貌的動態影像。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段8分鐘長度的經數碼高清修復后的短視頻(見文末),就是2008年左右加拿大人從上述電影拷貝片段中剪輯的,其中前3分鐘,是哈貝克在維多利亞拍攝的,后5分鐘是他在溫哥華拍攝的。電影攝影機安裝在有軌電車的前部,這是當時的城市風光片常用的拍攝手法。在省會維多利亞的拍攝從位于道格拉斯街(Douglas Street)的市政廳開始,攝影機由有軌電車攜帶一路向南行駛,到達耶茨街(Yates Street)路口之后向右轉,沿著耶茨街西行到達政府街(Government Street)路口后向左轉,南行一直走到詹姆斯灣(James Bay,現在叫內港,Inner Harbour)附近。在這里,哈貝克跳下了電車,原地從左向右掃攝了正在建設中的費爾蒙特帝后飯店(Hotel Fairmont Empress,1908年完工)、政府街、省議會大樓(1897年完工)、詹姆斯灣和蒸汽船碼頭大樓(Steamship Terminal Building,1905年開業)。澳大利亞收藏的膠片中還有三分鐘左右的哈貝克在船上拍到的視頻,沒有剪入這個短視頻。
今日的道格拉斯街,視頻第一個畫面中的教堂還在原處
在溫哥華的拍攝從格蘭維爾街(Granvelle Street )開始,一路向東北方向到達赫斯廷斯街(Hastings Street),然后右轉,折向西南方向,在赫斯廷斯大街一路行駛,沿途路過威斯敏斯特大街(Westminster Avenue,現名Main Street)、卡拉爾街(Carrall Street),西科爾多瓦街(West Cordova Street)、鮑威爾街(Powell Street)、坎比街(Cambie Street),羅布遜街(Robson Street)和戴維街(Davie Street)等路口。
這些路名現在大部分都還存在,個別建筑物也保留至今。總體而言,這兩個城市的布局跟100年前一模一樣。影片中電車是靠右行駛的(BC省直到1921年才改為靠左行駛),人們的衣著打扮還是19世紀晚期的風格,路上人們騎著自行車,不時有馬車經過,街口沒有紅綠燈(這種交通設施要十幾年后才出現),路人在街道上隨意穿行。此外,在溫哥華拍攝的電影里還有一部早期汽車出現,當時的人們可能想不到它日后竟會如此普及……
這些視頻猶如一個時光膠囊,珍藏了北美早期城市風貌和人文環境的寶貴記憶。
回過頭來我們再說說攝影師威廉·哈貝克。他是一個美國人,1863年或者1866年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曾經在美國各地做過會計、洗衣工、面包師、圖書銷售代理等等諸如此類的工作。1899年,他在科羅拉多州的一個金礦小鎮的小報社當上了編輯,并最終拿起了電影攝影機。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后,他是第一個用電影攝像機拍攝地震善后工作的人。1907年初他在美國西雅圖開辦一個電影工作室并擁有一個電影膠片沖印廠。
威廉·哈貝克在工作中
這年位于波特蘭市的“黑爾世界風光之旅”(Hale’s Tours & Scenes of the World )公司安排哈貝克到加拿大BC省拍攝風光短片,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這為他贏得了聲譽。后來他獲得了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縮寫為CPR)殖民部的合同,給該公司拍攝了一系列宣傳短片,以吸引歐洲人移民加拿大。此外他還拍了一部喜劇短片“船上的丈夫”(The Ship’s Husband),劇情是兩對夫婦在CPR的渡輪上相遇并意外地交換了伴侶。
這些電影很成功,CPR與他續簽了兩年合同,并于1912年春天把他送到法國巴黎,向戶外風光攝影先驅里昂·高蒙(Leon Gaumont)取經。他的下一個任務是拍攝育空河和阿拉斯加。這年1月哈貝克離開西雅圖,2月27日乘坐輪船到達歐洲,先后去了倫敦、布魯塞爾、巴黎和柏林。4月1日,他從柏林寫信給妻子,說他將經由阿姆斯特丹返回倫敦,在那兒乘郵輪返回紐約。很不幸,他要乘坐的那艘船叫“泰坦尼克”號。
泰坦尼克號
不知道命運已經被決定的哈貝克在罌國南安普頓登上了這艘龐大的號稱永不沉沒的郵輪(他船票的票號248746,售價13英鎊)。雖然他已婚并且有了兩個兒子(John Samuel 和 Stanley),但陪伴他登船的卻另有其人——一個22歲的法國女模特亨麗埃特·伊沃斯(Henriette Yvois),她是哈貝克在巴黎認識的情婦。哈貝克對外聲稱,她是他的妻子。一位二等艙幸存者事后回憶說,哈貝克在整個航程中看著他的“妻子”亨麗埃特玩單人紙牌。
法國女模特亨麗埃特·伊沃斯
哈貝克和伊沃斯都死于這次著名的海難事故。當哈貝克的尸體被找到時,在他手里抓著一個錢包,這個錢包后來被確認是伊沃斯的,然而伊沃斯的尸體從未找到。哈貝克是通過他的電影工會會員卡才得以確認身份的。
當他的妻子凱瑟琳·哈貝克從美國俄亥俄州托萊多市趕到加拿大哈利法克斯認領尸體時,她幾乎被當做冒名頂替者拒之門外,當局告訴她,哈貝克夫人已經和她的丈夫一起落水死亡了。最終滿腹怨恨的哈貝克夫人還是將他的尸體帶回托萊多,并埋葬在當地的伍德勞恩公墓,據說沒有給他立碑。
他的遺孀從未再婚,在托萊多度過余生,并一直與兒子斯坦利住在一起。她于1940年5月18日去世,與丈夫合葬在伍德勞恩公墓。他們的兩個兒子都未婚,其中老大約翰于1917年去世,老二斯坦利于1947年去世。
哈貝克、“黑爾世界風光之旅”和塞利格·波利斯普公司都先后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那些曾經給無數人帶去新奇感官刺激的電影也大部分煙消云散(塞利格發行了3500部電影,留存至今的只有225部左右),所幸維多利亞和溫哥華的歷史動態影像保留下來了,使后人得以目睹這兩座城市昔日的風采,而這也是這些人和這些機構的一座不朽的紀念碑。
注釋:
【1】Arm,現在叫Gorge-Tillicum。
【2】Hale’s Tours & Scenes of the World,1905年于美國堪薩斯城開張的一家連鎖經營的"五分錢影院",并迅速在美國和全世界擴張,1907年僅在美國就擁有500家連鎖放映機構,之后于1911年前后逐漸消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