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的冷熱,靠什么來感知?
一直以來,在核心城市的二手房市場都有一個衡量樓市溫度的重要指標——
成交量的榮枯線。
如果連續(xù)幾個月的二手房成交量高于榮枯線,通常會被認為是樓市回暖的標志。
那么,現(xiàn)在哪些城市,樓市正在復蘇?
為什么榮枯線對判斷樓市非常重要?我給你舉個例子。
要確定一個城市的樓市回暖,二手房成交量連續(xù)3個月突破榮枯線是關鍵標志。
就說北京2015年那一輪大牛市吧。
從4月開始,北京二手房成交量連續(xù)三個月沖上1.5萬套的榮枯線。
以此為開端,北京的二手房在2016年房價更是翻了一番,月均成交達到了2.2萬套。
成交的火熱,正是樓市興旺的關鍵,也是價格上升的真正推手。
說到這,你應該理解了榮枯線的作用。那么,不同的城市榮枯線有何區(qū)別?
其實,區(qū)別非常大。
由于樓市榮枯線的制定并不是官方行為,而是市場運行的客觀結果。不同時期、不同機構對榮枯線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如果你去網上查,可以看到各個城市的榮枯線,有多個不同版本。
我綜合研判了各個城市的情況,發(fā)現(xiàn)有個比較重要的參考標準,大致是按照過去5年內,月均二手房成交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取平均數(shù)。
就拿上海來說,近幾年二手房成交的高峰出現(xiàn)在2016年,月均成交超過3萬套。
而低點出現(xiàn)在2011年,月均成交僅1萬出頭。
這么一算,上海的榮枯線大約定在2萬套,這個數(shù)字是比較合理的。
北京的二手房成交高峰同樣出現(xiàn)在2016年,月均成交量達到2.2萬套.
而成交低點出現(xiàn)在2014年,月均成交僅為8000多套。
所以,市場普遍認為北京的榮枯線就應該在1.5萬套左右。
廣州的1.2萬套榮枯線,還有深圳的8000套榮枯線也是同理,成交的高點基本都出現(xiàn)在15、16年,低點出現(xiàn)在14年。
那么問題來了,市場廣泛討論的這條成交“榮枯線”,是否一定靠譜呢?
再來看個最新的例子。
近幾年深圳樓市的月均成交最高值,已經從2015年的1.2萬套變成了2020年的7939套;
而最低值也從2014年的4770套,降至2022年的2141套。
由此,市場上不少機構就提出,深圳的榮枯線要從原先月均8000套的榮枯線,降到5000套。
關于“小陽春”到來的呼聲,也不絕于耳,媒體到處在唱響,深圳突破榮枯線的壯舉。
在我看來,這是不太靠譜的,因為按此方式計算的“榮枯線”,實際上在不斷降低。
樓市在經過了幾年的深度回調之后,正在緩慢修復,成交量也降低了不少。
我統(tǒng)計了2017年之后部分核心城市二手房的月均成交,并根據(jù)這些城市近幾年二手房成交量的最高位和最低位,重新計算了“榮枯線”。
如果按照新的標準看來。
北京的榮枯線應該從1.5萬套降至1.3萬套。
北京去年的月均成交大概是1.29萬套,這么看來已經很貼近新的榮枯線了。
上海的榮枯線應該從2萬降到1.8萬套。
不過去年上海的月均成交是1.42萬套,不論距離哪條榮枯線,都還有很大差距,以價換量將依舊是二手房市場的主流。
廣州則應該從1.2萬套調整至8800套。
廣州去年二手房月均成交9083套,要高于下降之后的榮枯線,不過這也說明廣州如此大力度的救市,還是有點效果的。
而深圳去年二手房月均成交只有3543套,距離5000套的榮枯線也還有一段距離。
雖然今年3月深圳二手房小小爆發(fā)了一下,但關鍵還是要看,5000套這個標準能不能維持住。
而在強二線城市中,成都依舊是當紅炸子雞。
月均成交已經遠遠超過榮枯線,已經算是大熱了,而就在今年3月,成都樓市的獨立行情還在繼續(xù),二手房的成交量接近3萬套,領跑全國。
可以說,成都眼下的行情,甚至超過了2016年的大牛年。
除了成都一馬當先,武漢和南京的樓市也已經進入了復蘇的階段。
當然,這種計算方法只能顯示短期的回升,不能判斷大行情的出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機構都用的是這款“榮枯線”,效果需要打個折扣。
正因如此,今年3月,樓市又叒叕傳來回暖的信號。
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二手房成交量齊刷刷逼近,甚至超過了“榮枯線”,大有一種齊頭并進的架勢。
今年3月,北京二手房成交14280套,創(chuàng)下了近12個月以來的小高峰。
上海3月的二手房成交,更是讓不少人喜大普奔,達到了19364套。
深圳也終于在煎熬了3年之后,二手房成交量突破了5000套。
3月廣州二手房成交量是9373套,也算是回到了去年金九銀十的水平。
如果按照新的“榮枯線”標準,它們都實現(xiàn)了“突破”。但這種說法,其實有一定的欺騙性。
原因,就是我前面說的榮枯線的“調整”。
人們總是不知不覺地,為了自己的愿望,而扭曲對客觀世界的觀察。榮枯線就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去年3月的時候,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同樣超過了榮枯線,甚至突破了2萬大關。
結果呢?去年北京二手房月均成交僅僅1.2萬套左右,房價也始終不溫不火。
我統(tǒng)計了從2018年到現(xiàn)在,一線城市3月份的二手房成交情況。
把這些數(shù)據(jù)放在一起就可以明顯看出,
今年3月,一線城市二手房的成交水平雖然有一些起色,但整體還是遠遠比不上疫情前的2019年,依舊瘋狂的2021年,還有放開后的2023年。
換言之,樓市距離真正的大舉反攻,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榮枯線這個詞,主要是2017年以后才被廣泛用來衡量二手房成交量的。
在此之前,榮枯線主要指的其實是采購經理指數(shù)(PMI)的臨界值。
PMI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
簡單點說,當PMI大于50%,則說明擴張的企業(yè)多了,經濟向好。反之則是收縮的企業(yè)更多,經濟放緩。
正因如此,樓市的榮枯線,也應該有更加客觀的標準。
我認為樓市真正要出現(xiàn)行情,榮枯線的觀察標準,至少不應低于15-16年行情起步的成交量。
這條榮枯線,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