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環境越來越卷的當下,“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成為很多打工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也因此,哪怕現在的國企、央企也越來越卷,依然成為就業的“香餑餑”。不過隨著有這樣想法的人越來越多,進國企的“門”也越來越難。
1、門檻越來越高。
首先是學歷門檻。以前很多崗位大專也能進,現在至少要本科。重要的技術含量高一點的崗位,非985、211不能進,本科湊合,碩士才算合格。以前有個985就算高學歷的,現在遍地都是清北復交畢業生、海歸碩士。絕大部分高學歷人才的基礎素質、職業素養、知識水平和責任心、學習能力都還是很優秀的,很可惜在現今學歷這么卷的國央企,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熬出頭。
其次是年齡門檻。雖說國央企在年齡方面并不像一些私企那樣卡得那么死,也很少出現“35歲非升即走”這樣一刀切的殘酷標準,但可以肯定的是,國央企也存在無處不在的“年齡歧視”。首先在面試關,超過35歲的基層員工或普通主管級別就很難進,其次在職業晉升方面,35歲以上員工的提拔,也很少被列入考慮范圍。超過35歲還沒升上去,就不要再幻想著在職場上能有什么作為了,當好后來居上者的“綠葉”,就是最好的選擇。
最后是“身份門檻”。做到分子公司中層及以上,一般都要求D員,尤其是重要的D政、人力部門。D員身份對于將來的升遷、職業道路的再進一步也很重要,所以有想法的國企er,還是建議去入個D。
2、外包員工越來越多,“正式員工”越來越少。
這里說的“正式員工”不是指傳統意義上有編制的員工,現在的國央企基本沒有所謂“編制”一說(除了很早以前舊體制留下來的老人),都是簽訂固定或無固定期限勞動。
這幾年很多國央企更是很少再與員工簽訂“正式勞動合同”,新進人員基本都以“勞務派遣用工”的方式解決。勞務派遣員工,平時和“正式員工”一起上班,干的是一樣的活,甚至名義上是一樣的級別和職位,基礎待遇也差不多,但勞務派遣用工從公積金社保的繳納比例、日常福利、企業給予的權限(比如一個簡單的財務系統權限)都會有一些差別。
更大的差別體現在離職待遇上。如果是“正式員工”,裁員、辭退是要按照勞動法進行賠償的,不合理的辭退還會引發勞動合同糾紛和仲裁,對于企業來說是存在用工風險的。工作年限長的老員工,萬一裁員也需要付出大筆的補償金,增加企業成本。而如果是和第三方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合同,則是想裁員就裁員,不用擔心違反勞動合同,也不需要進行賠償。
我這個公眾號寫了很多國企的文章,有很多人就留言說,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大多數人想進還進不去呢!想想也有道理,以現在國央企這樣的招人門檻、這樣的用工方式來說,想進國央企還真的不容易。
哪怕它有很多身處其中的人才能切身體會的弊端。但,哪里還沒有弊端呢?
真是“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人想出去”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