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幫」注意到,“喜馬拉雅”也跨界布局了助貸業務,上線“聽小貝借錢”。難道互聯網的盡頭真是放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互聯網大廠90%都涉獵此項業務,持有金融牌照的還不占少數。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喜馬拉雅及主體或關聯公司目前尚未持有金融貸款牌照,因此可以判定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助貸”服務,平臺主要是給合作方網貸平臺提供導流。
個人信息“層層層層”授權,協議套協議再套協議
為什么標題是4個層字呢?因為「金融幫」經過實際測評發現,喜馬拉雅助貸服務內嵌套娃式協議授權關系有4層之多,但具體有沒有到5層或者6層我也不好評判,大家看我分析完可以評論區留言討論。合作機構中“信用飛”下掛的協議合同,點開后并不是合同,而是又嵌套了4個協議。
舉例示意:喜馬拉雅→→合作平臺(錢小樂)→→合作平臺的合作平臺(錢小樂→信用飛)→→合作平臺的合作平臺的合作平臺(錢小樂→信用飛→天津信飛擔保)→→合作平臺的合作平臺的合作平臺的合作方(錢小樂→信用飛→信飛擔?!趴罱鹑跈C構)
來源:喜馬拉雅助貸服務截圖
簡明示意:(用戶→→喜馬拉雅→→錢小樂→→信用飛→→擔保金融機構→→放款金融機構)
一鍵授權簽署超17家網貸和100余份協議
「金融幫」經過實際測評發現,喜馬拉雅提供的助貸服務,通過4份協議“套娃式”,將用戶個人信息層層授權給17家合作的網貸平臺,而實際一鍵簽署協議超100份各種協議。
其中就光“錢小樂”一家平臺,就內嵌了高達87份各種協議授權書。例如:擔保、征信、個人信息、授信、快捷支付、委托扣款等相關協議,關于個人信息及征信授權就多達近50份,具體機構包含:
持牌金融機構:蒙商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重慶攜程小貸、中原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等;
助貸平臺:羊小咩等;
擔保公司:華瑞融資擔保等。
個人征信存安全風險個人信息存泄露隱憂
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相關規定,開展個人信息處理當遵循最小必要之原則。這種“套娃式”一鍵授權多家機構涉嫌個人信息過度收集。還涉及到多平臺且協議繁多,也并未以顯著方式提醒。對于用戶而言,壓根難以注意到授權協議的具體情況,這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一種損害,同時個人信息也有被泄露的風險。
參看法條:《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十七條,個人信息處理者在處理個人信息前,應當以顯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語言真實、準確、完整地向個人告知下列事項:(一)個人信息處理者的名稱或者姓名和聯系方式;(二)個人信息的處理目的、處理方式,處理的個人信息種類、保存期限;(三)個人行使本法規定權利的方式和程序;(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告知的其他事項。
用戶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將個人信息授權給十幾家金融機構,如助貸憑條、小貸公司、信托公司、消費金融公司、銀行、擔保公司、支付公司、百行征信、人行征信等產生關聯。
有一點貸款常識的小伙伴都知道,征信被查詢的記錄越少越好。而喜馬拉雅關于征信授權的協議就超過50余份,有消費金融公司、有小額貸款公司、還有擔保公司以及信托公司。加起來有幾十家持牌金融機構,如果這些公司都查一遍征信的話,那真是不敢想象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
層層導流,借款成本逐層累加
助貸平臺本質上是通過自身的流量優勢,將流量導給持牌金融機構,從而獲得中介或者信息服務費用。
喜馬拉雅跟多個助貸平臺有合作,包括:信用飛、錢小樂、百維金科、百分唄等。而層級多達6層,用戶→→喜馬拉雅→→錢小樂→→信用飛→→擔保金融機構→→放款金融機構。而這種“層層嵌套”就不可避免將費用逐層累加,最終使得借款人所承擔的借款成本顯著上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