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濱湖區以“小區黨建”為突破口,把黨的工作觸角延伸到城市最小細胞,著力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不斷擦亮城市社區“幸福底色”。
濱湖20年的城市化進程,安置房小區、商品房小區層疊而起,老舊小區華麗煥新,產業園區、商圈樓宇等新形態“小區”不斷涌現。今年以來,濱湖區立足區位特色,大力弘揚“支部建在連上”的光榮傳統,針對不同小區分類施策、重點攻堅,大力培育“紅鄰善治 繡美湖灣”小區黨建品牌,推動老新村“和美和善”、安置房“安居優居”、商品房“同心同治”、產業集聚區“宜居宜業”、商圈市場“融合融享”……以點滴變化不斷回應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精繡靚麗湖灣高品質生活“新畫卷”。
紅睦鄰 幸福心
馬鞍苑小區開出“幸福列車”
背景·動因
用“幸福列車”搭載居民“幸福生活”,馬鞍苑小區有方法!
如何實現“農轉居”小區內部治理效能、外部資源聚合攀高向強?如何滿足“農轉居”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新期待?馬鞍苑小區成立于2014年,是胡埭鎮面積最大的“農轉居”安置房小區,由征地拆遷安置村民、新市民混居而成。為把小區居民“心愿清單”點亮成“幸福清單”,馬鞍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統”的作用,以隊伍聯動、機制聯并、議事聯席、服務聯合為著力點,探索打造“紅睦鄰·幸福心”小區黨建品牌,以“黨群同心車”“治理匠心車”“文化紅心車”等N架馬車帶領居民駛向幸福生活。
聚焦·做法
從“心愿”到“如愿”,幸??吹靡?!
物社聯動,描摹小區治理秀美圖。馬鞍苑黨支部把物業機構作為小區黨建的重要力量,聯合藍盾物業黨支部,實行黨建聯建、活動聯辦、服務聯抓、資源聯享“物社聯動”服務機制,每周召開聯席會議,商議解決物業管理方面的問題,同時指導物業公司黨支部開展黨建活動。每個樓棟配備一名物業“紅管家”,微信建群、實時回應,將服務“嵌”在日常,確保居民訴求零遺漏、溝通交流無障礙。
黨群同心,構建多元共建新局面。馬鞍苑黨支部積極打造“1+12+2”黨建聯盟組織體系,與胡埭中學、胡埭衛生院等12家事業單位和2家企業單位簽約黨建共建協議,以共建黨組織認領民生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等形式,合力升級小區服務。打造“黨群同心 志愿同行”服務品牌,常態化開展“愛心大篷車”“互助一幫一”等20余類志愿服務活動,制定志愿服務“積時兌換”激勵制度;每年底開展“十佳馬鞍服務之星”評選,吸引小區居民廣泛參與。
多級議事,繪就攜手善治新畫卷。馬鞍苑黨支部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構建“三級黨群議事會”,在樓棟設立黨群議事點,在小區設立黨群議事室,按照“小事糾紛小區議、大事要事往上提”的議事規則,開展“小區管事”“圓桌議事”“支部說事”“群眾議事”等各類協商議事活動,引導黨群協同參與小區治理。同時注入專業力量,邀請胡埭法庭、交警隊等聯盟單位共同出席小區協商議事,讓多元力量延伸到小區治理“神經末梢”。
煥新服務,打造文明小區新高地。馬鞍苑黨支部融匯“新”“老”居民喜聞樂見的服務功能,將小區睦鄰中心打造成集黨群活動、居家養老、擁軍優撫、文明實踐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陣地,提供表演演出、教學講座、文化交流等40余項個性化“服務菜單”。同時,針對“農轉居”居民的農耕情懷,通過“枝葉關情”民生微實事項目將小區周邊10畝閑置土地整合改造成“幸福農耕園”,劃分出黨員責任田、幸福認領田等功能區,邀請“土專家”“田秀才”提供農技輔導,有效破解小區“圈綠養殖”問題。
行動·效應
“同心同向”助推小區治理換新顏
“紅色物業”促進服務提效增速。通過“紅管家”微信群和物業公司前臺“黨員先鋒崗”,進一步拓寬居民訴求反映通道,切實讓居民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少跑路、多辦事。通過“紅色物業”的建立,有效將物業問題解決時間減少3個工作日,平均每月解決小區裝修垃圾臨時堆放點、小區污水管道破損、小區地下車庫滲水等10多個問題,物業居民滿意度達95%以上,馬鞍苑榮獲“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服務工作省級示范點”。
“同心聯盟”以紅為核聚力賦能。依托“大黨建”格局的黨建聯盟單位、轄區內商鋪等各項資源融合優勢,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健康義診、矛盾調處、普法宣傳等服務30余次,惠及小區居民1200余人次。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截止目前已吸引180余名居民加入“黨群同心”志愿隊伍,每年底評選出的“十佳馬鞍服務之星”進一步激發鄰里互助、服務小區熱情。
“傾心議事”聯通各方民情民意。“三級議事平臺”暢通了黨群交心渠道,有效滿足群眾差異化需求。近年來議出小區共享晾衣架50余個、電動車智能充電雨棚26個、垃圾分類收集房11處等各類“微心愿”,議出馬鞍苑幸福家園的改造工程等重大項目方案,用“心愿清單”點亮“幸福清單”。
“悉心服務”牽引列車駛向甜蜜。馬鞍苑黨支部依托睦鄰中心陣地,擦亮“居家養老服務”特色,配齊家庭醫生、康復理療、日間照料等功能,已初步實現小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服務中心、呼叫服務中心“三中心聯動”。孵化10余支“愛立方”文藝團隊,成立“葡萄哥”吳歌工作室、毛雪峰書法工作室等“大師工作室”,創作出《春風吹來百花開》《二十大帶著幸福來》等新時代文藝作品,讓文明鄉風、高雅藝術吹進居民“心坎上”。
建言·啟示
黨建引領“幸福列車”,搭載居民“幸福生活”
以“紅色物業”模式提升小區治理水平。通過小區黨組織牽頭來打造紅色物業,把黨的工作體系融入物業服務建設,為物業的服務方向把關定調,也充分調動起了物業管理人員的“主人翁意識”,推進物業服務融入小區治理創新。
以“大黨建”格局提升為民服務能力。引入多元黨建力量,才能為各項業務聚力賦能。小區黨支部要積極與周邊企事業單位結成黨建聯盟,創建黨群服務激勵機制,積極調動各方積極性,將跨行業、跨領域的黨建服務資源有力下沉“家門口”。
以“居民自治”建設提升小區共融氛圍。居民臉色是檢驗小區治理成色的“晴雨表”“風向標”,需注重推動民主協商機制,搭建小區議事平臺,暢通民意“微心愿”表達渠道,開展以居民參與為主體的協商議事工作。要注重為志愿者隊伍提供專項服務培訓,提升自治水平。
以“服務陣地”升級提升居民幸福指數?!靶£嚨亍蹦芊窦芷稹斑B心橋”,關鍵在于是否以居民需求為落腳點。小區黨支部要建設好綜合服務陣地,完善基礎設施、整合服務供給,使之成為有人氣、接地氣的綜合服務中心。依據“趣緣”成立例如“幸福學院”、“大師工作室”等文藝培訓載體,讓居民生活有滋有味,幸福感“原地升溫”,打造出“民聚、民趣、民樂、民愛、民治”和諧共融新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