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上海樂樂茶和譯林出版社聯名出品了“煙腔烏龍”奶茶,說是“致敬魯迅”,圖案是魯迅拿著茶杯,下方寫著“老煙腔,新青年”。
近日,魯迅長孫周令飛先生稱,已向樂樂茶及譯林出版社發出律師函,要求停止侵害魯迅肖像權的行為,并公開澄清事實,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聯系賠償事宜。
我覺得樂樂茶作為商家,想和讀書聯系起來,肯定是好點子;作為出版社,聯名商家拓展文化建設空間,更是一個不錯的創意。出版社也是商家,售賣的是文化產品。
但是文化創意一定要有文化,沒文化可就糟了。
譯林出版社稱,他們只提供魯迅系列贈書,其他如宣傳文案、魯迅形象圖案設計等都是樂樂茶方面負責。這個說法如果屬實,說明出版社實在太馬虎了,這樣一個聯名活動,文化單位竟然不去把關文化,簡直是自毀名聲。
這個創意是沒文化的,“老煙腔,新青年”六個字,并沒有讀出魯迅。
2
1928年6月,魯迅病了,他看過德國醫生、日本醫生,最后用自己的專業挑戰醫生,才知道自己得了肺病。
6月6日,魯迅致信章廷謙:
我酒是早不喝了,煙仍舊,每天三十至四十支。不過我知道的病源并不在此,只要什么事都不管,玩他一年半載,就會好得多。但這如何做得到呢。現在的瑣事仍舊非常之多。
魯迅致章廷謙手跡
可見魯迅吸煙相當兇,但這不是病因,他的病需要休息。
但是他歇不下來。據郁達夫的夫人王映霞回憶,在生命里的最后幾年,魯迅接待過五百多名文藝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經常熬夜,有時候還搞通宵。他也喝點酒,多是紹興老酒,喝得很少,得病之后也不再喝了。
唯獨煙他戒不了,那是他寫作的支柱。
魯迅也酷愛喝茶,他的日記里留下了太多喝茶的記錄。他曾經一下子買了十斤茶葉交給內山完造,讓內山在書店外放了一個大茶桶,免費給路過的人力車夫等解渴。內山驚奇地發現,茶桶內經常發現幾個銅板,那是這些販夫走卒的中國人不愿意白喝的緣故。
喝茶向來是文人悠閑生活的象征。從不休息的魯迅寫了一篇《喝茶》,把喝好茶當作“靜坐無為的清福”,“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就須有工夫”,“假使是一個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時候,那么,即使給他龍井芽茶,珠蘭窨片,恐怕他喝起來也未必覺得和熱水有什么大區別罷。”
魯迅在文章里寫,他正忙于寫作,雖然順手喝著好茶,但是“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覺的滑過去,像喝著粗茶一樣了。”
蘇東坡說“人間有味是清歡”,魯迅從來沒有享受過這種清歡,這和茶的好壞無關。
樂樂茶的這款“煙腔烏龍”,說醇厚口感,說輕盈絲滑,說濃而不澀,說回味繞梁,這些都是魯迅在《喝茶》中諷刺的無病呻吟的“細膩敏銳”。如果知道了這一點,樂樂茶還會拉來魯迅嗎?
3
世界讀書日,倡導讀書,應該提升閱讀深度。四十年前,對全民讀書貢獻最大的是連環畫,現在倡導讀書,必須提升深度。
魯迅的確是深度閱讀的好伙伴。
活著的魯迅,是一個清醒著的孤獨者,他和弟弟周作人反目,罵楊蔭榆,罵陳西瀅,罵顧頡剛,罵林語堂,罵胡適,罵梁實秋,罵李四光,罵郭沫若。作為作家的魯迅,罵盡天下人,因為他發現了一種叫“國民性”的東西,阿Q就是代表。
他又是熾烈的,他的《吶喊》,他的《熱風》,只看書名,一團火熱的氣息撲面而來。他的熾烈來自于改造中國人的自我使命。
魯迅死了,然后他的臉上突然被涂抹了太多油彩,他從一個文學家變成了革命家,他成了被誤讀最嚴重的人。被他罵過的人,除了科學家李四光,幾乎全都成了壞蛋。郭沫若是一個特例,只此一例。
生前寂寞,死后熱鬧,然后被遺忘,這是魯迅經歷的三個階段。現在再撿起來,魯迅已經完全成了一個符號。
郁達夫曾經贈魯迅一首詩:
醉眼朦朧上酒樓,彷徨吶喊兩悠悠,
群氓竭盡蚍蜉力,不廢江河萬古流。
魯迅唯獨對郁達夫最好,郁達夫也是最了解魯迅。樂樂茶如果真的把手中的這款烏龍和魯迅聯系起來,應該建立一款冷峻的茶,嚴肅的茶,孤獨的茶,熾烈的茶,體驗人生甘苦的茶。
甚至,是忙于讀書寫作讓好茶在口中滑過的“粗茶”,這個創意簡直太妙了!
樂樂茶早找我該多好!
現在呢,一個不錯的點子,成了營銷噱頭,難怪魯迅之孫要求你道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