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傣味牛肉丸
嘗鮮餐廳|和平村
傲客自費試吃第1024家 嘗鮮評級通過第563家
藍花楹一開,昆明的春天就好像要漸漸進入尾聲了。為了找回丟失的胃口,在夏天正式到來之前,我們又尋到一家酸辣開胃的滇緬風味小吃。
01
阿嬤招牌牛肉丸
店主告訴我們:阿嬤的寓意既是“媽媽”,在緬語里也可以是“姐姐”。對于他們來說,阿嬤是負責掌勺的媽媽,而對于街坊鄰居來說,阿嬤是提供美味的店家姐姐。
客人來來往往,阿嬤在幾平米的小廚房忙得不可開交,不曾露面,留下年輕的小輩們在外招呼客人,點單上菜。
硬幣大小的手捏牛肉丸子,是阿嬤必點的招牌。
空口吃就很鮮甜,“牛味兒”很足,丸子壓得扎實,韌啾啾的口感,咬下去一口爆汁,吸溜一口甜津津的湯,薄荷的沁香竄進鼻尖。
阿嬤特制的蘸水是錦上添花,酸辣味直擊腦門!
最近吃慣了清淡口味,剛入口會覺得酸味很有攻擊性,連炫個四五顆,胃口一下被打開,驚覺這種爽辣才是傣味的鮮活魅力。
02
小眾緬甸風味
云南雖然地域上靠近緬甸,但好像鮮少在昆明吃到緬甸美食。店主解釋:因為阿嬤早年在緬甸開餐廳,之后回到云南,就把拿手菜也悉數帶回來了~
是沒吃過的口味!
發酵過的茶葉略帶苦味,加了洋蔥、檸檬帶來清爽的口感,蠶豆也是從緬甸帶回來的,比我們平日吃得蠶豆更小些,炸成酥脆的薄片。
酸咸香,疊加出繁復的味覺體驗。不算驚艷,勝在新鮮感。
雖然在我們看來新奇,但在德宏街頭,緬甸油面就是跟米線卷粉一樣日常的小吃。濕面筋道爽滑,偶爾嚼到脆脆的干面和炸蒜,咸香濕潤。
空口吃會稍油膩,還可以澆點辣:油辣椒香,酸辣汁解膩,口味更加豐富。
03
美食加油站
因為開在居民區,客人大多是街坊和附近上班的打工族,最為暢銷的還是米線餌絲。
阿嬤家的主食搭配像數學公式的排列組合,帽子有好幾樣,地域風味有好幾處,米線卷粉餌絲,連粗細都照顧到了不同喜好。
細米線后面還標注了一個“超細”。比起我們認知的米線更像粉絲,但口感仍是米線的軟糯爽滑。
云南米線要好吃,佐料與湯頭一樣重要,除了小蔥、辣椒等常見的小料,還有阿嬤自制的辣醬,新鮮檸檬、山胡椒等十多樣“輔助”,組合出酸辣地道的德宏風味。
傣味里的經典——撒撇,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美食。
清新酸爽的檸檬撒是夏天拯救胃口的必殺計,沒有苦撒那么挑人,韭菜、緬芫荽、香柳、荊芥、芝麻、檸檬…… 看似簡單的一碗蘸水,融合了多種香料,酸辣層次豐富。
細米線很掛味,入口清涼酸辣,酸度和辣度都剛剛好,能夠撫平所有夏季的燥熱。
以一杯清爽冰涼的小甜水作為收尾,剛剛辣得斯哈斯哈的編輯部終于冷靜下來,敲定了這個夏天聚餐的據點,歡迎來偶遇。
晶晶傣味 | 江岸小區
阿媽景洪涼拌 | 錦悅四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