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拿那些LOW逼招來搞我,我還要找我的律師來告你。”這兩天百度副總裁、公關一號位璩靜現身視頻,自稱剛入職百度副總裁時,就被寫了300封舉報信灑滿工位,“我覺得這是最下作的方式,投訴的內容大部分都是誹謗和杜撰,想把我搞走,你還要在這繼續混嗎?”
看這內容,是不是一個橫刀立馬的女將軍的形象躍然而出?她在百度內部惡劣的同事斗爭環境下空降,力挽狂瀾,整頓職場,干掉勁敵,鞏固地位——動我的人都倒了,你們誰敢再來動我一下試試?
這條內容可能團隊已經認識到不對,第一時間被迅速刪除。雖然反應迅速,但舉報信的內容仍舊被大家扒了出來。
內容分為三部分,主要指控其指揮搜集國家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的喜好、媒體架構,制作隱私檔案,同時要求員工加班,哄好老板等等。
實話說,對特殊人士的調研,特殊組織架構的了解本身屬于公關工作的一部分,這些隱性工作內容盡管不宜在水上出現,但相信基本都屬于百度團隊“基操”,內部舉報恐怕確實對副總裁這個位置不痛不癢,鼓勵加班甚至能得到老板內心鼓掌叫好。
而這次,經過璩靜沒事找事放大了一番,舉報信徹底公開化,則讓更多人對公關的職責加深了理解和認識,對百度公司的整體情況又罩上了全新的濾鏡。
她可能還覺得爭議不夠,還繼續表達了一些,諸如員工鬧分手,自己不需要照顧員工的家庭,更不用考慮提供情緒價值;加班是應該的,自己每天不睡覺盯著網絡上對百度的言論。甚至她把華為前公司職位都套在了身上,不斷給自己的熱度添磚加瓦,生怕惹出的事情不夠大。
其實從整體公關策略來看,用爭議話題打頭吸引流量和關注度,后期希望沉淀部分粉絲,用于C端傳播變現,是一條特別常規的通路。這條“老板傳播”的前身大家耳熟能詳,而近期被周鴻祎、雷軍重新撿起,在北京車展上再次證明了一把,大概率惹急了身處焦慮情境,急需自我證明的百度公關們。
為什么要用第三方背書,與官方立場切割,長期以來,公關界早有定論。可下行的市場,讓更多企業公關感受到了危機感。在傳統媒體輿情洞察已經無足輕重之后,舊時代的百度公關,正在渴望越過中介,成為話語權本身,不論效果如何,至少有效減去了“中間商賺差價”這一環。
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百度公關整體下場,開始打造個人矩陣號。璩靜更是現身說法。畢竟,如果自己都無法證明自己的成功,那失敗的蓋棺定論,就會成為現在進行時。
可從根子上來說,公關這個職位本身具有隱秘性。當公關學進入中國,迅速和本土文化水土交融,成為一門隱學。不論是政府公關,還是企業公關,在大部分事件背后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游走在灰色地帶,不宜為外人道。盡管在價值變弱的當下,幕后人士脫下黑袍,走上前臺,恐怕也不是什么絕佳的選擇。
更何況,百度還有太多的污點沒有抹去,遠從谷歌退出中國市場,近到莆田系廣告,長期以來,它的撈金爭議和科技公司的外殼不斷兩極轉化,形成了尤為特殊的自相矛盾體。在這樣特殊的語境場里,公關副總裁所代表的身份,說的每一句話,可能都代表著百度的價值觀。
公關最重要的基本盤,還是滅火,是消防隊,而不是去放火燒山。在強爭議中,公關出位,品牌受損,就不是一個企業一號位應該做的事兒,甚至不應該是哪怕是剛入行公關應該做的事兒。
那些
對人設運營不屑,總以為自己能隨時被公眾檢閱,躺在僥幸之上的人群,終究會摔在自己造就的泥濘里;那些對流量渴望的人類,如果不知流量從何而來,到哪里去,忘卻了自己的立場,只惦記著乘風破浪,那必將會被流量反噬。
說到這,我想起了魏則西。我倒不是突然想起他。
大概一個月前的深夜里,魏則西的微信突然給一條視頻號點了贊。我突然意識到,這微信賬號,這么多年了,他的家屬一直沒有放棄過。
時間對百度來說,可能不算什么,對璩靜來說,也可以將這些過去切割撇清,但對魏則西來說,卻是沒有回溯機會的一條長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