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京輝是擅長將文學經典搬上戲劇的先鋒派話劇導演。
2018年6月27日,在北京首演的話劇《太陽和太陽穴》,就是孟京輝改編德國戲劇大師經典作品《潘蒂拉老爺和他的男仆馬狄》。
一句話,當孟京輝碰上布萊希特,那是藝術的碰撞,那是原創與二次原創的強強聯合,那是用經典《太陽和太陽穴》向更早的原經典《潘蒂拉老爺和他的男仆馬狄》致敬。
布萊希特,被人熟知的不止他所創作的戲劇作品,他和作曲家魏爾合作的《暗刀麥奇》,就是《三分錢歌劇》的主題曲。犀利的歌詞、暗黑、低沉的聲線,控訴著劇中主角的罪行。
布萊希特本人也演唱過一個版本,這個版本后來出現在日本導演三池崇史的Cult經典作《惡之教典》的片頭,來引發一整個故事的發生。
孟京輝,1964年3月11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國內地導演、演員、制片人,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1987年,主演荒誕劇《犀牛》,這是他第一次走上中央戲劇學院的舞臺。
1990年,執導個人首部話劇《送菜升降機 》。1992年,進入中央實驗話劇院。1994年,自編自導實驗戲劇《我愛XXX》。1999年,執導小劇場戲劇《戀愛的犀牛》。2002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 像雞毛一樣飛 》,該片入圍第3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處女作、第55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金豹獎。
2006年,孟京輝執導話劇《鏡花水月》。2010年,執導話劇《柔軟》。2015年,執導中國第一部浸沒式戲劇《死水邊的美人魚》。2019年,執導話劇《茶館》,該劇受邀進入第73屆阿維尼翁戲劇節核心板塊IN單元演出。
當文學離開故紙堆,走上戲劇舞臺,孟京輝為布萊希特的文字賦予全新的生命力。
《太陽和太陽穴》是充滿荒誕的黑色悲劇,故事主要講述了農場主商人潘蒂拉老爺是一個嗜酒如命的人,酒精能使他變得善良,喝醉時他對整個世界、對所有的人都充滿愛意,甚至愿意獻出自己的一切;而酒醒以后他又像變了一個人,尖刻、暴力無情、目光短淺、毫無廉恥,一個十足的尖酸刻薄的資本家。
酒精是潘蒂拉的魔法藥水,喝點酒就變成一個寬容、濫情的人,以至于醉酒后騙了四個老 娘 們來找他訂婚,一群待價而沽的打工人等他雇用。酒醒后理直氣壯以喝醉了為借口不認賬,反反復復,喝完酒就口嗨,清醒了就翻臉。
潘蒂拉為自己的女兒愛娃安排了一樁婚事,把她許配給一位債臺高筑的外交官,但她卻愛上了父親的司機馬狄。外交官迫于財務壓力,逆來順受。馬狄喜歡艾娃的美色和錢財,一邊對艾娃說自己不配,一邊勾引她。
艾娃為了愛情反抗父親為她鋪設的婚姻,義無反顧地奔向馬狄,可馬狄本就不愛她,愛娃陷入絕望,由于命運的被安排和兜兜轉轉,艾娃最終不堪愛情的折磨而開 槍 自 盡了。
雖然結局是悲慘的,但是里面摻雜了很多笑點和包袱,讓人在猝不及防中被結局破防。
天使和魔鬼,圣人和混蛋,誘惑和救贖,放肆和理性,現場樂隊伴隨著粗糙的吶喊和叫嚷,似乎這又是一出荒誕的瘋狂喜劇。
結局?沒有結局。
誠如《太陽與太陽穴》宣傳海報里對人物腦部輪廓線條與圖形進行注釋的英文單詞“temple”一樣,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了temple(太陽穴),似乎所有劇情的歸宿與軌跡就是temple。
也誠如《太陽與太陽穴》的官宣海報,這是一場沒有結局的表演,一場開放式的表演,一場需要觀眾參與思考并將觀眾的思考力牢牢地摁在劇情里的話劇。
或許,太陽是大家賴以生存的太陽,太陽穴是最后直通要害的的那一槍的話,這個劇名改編的還是既具象化又抽象化。
還記得2013年孟京輝將再次把馬雅可夫斯基的諷刺戲劇《臭蟲》搬上中國的話劇舞臺時候,為了激發觀眾思考和參與度,孟京輝以戲謔開放的手法處理劇中人物命運,設計了二三十個結局,每場結局根據與觀眾的互動而定。
這是孟京輝對于戲劇的一次嘗試性舞臺處理。他說他將不再給出答案,而是希望觀眾自己思考,并把這種思考帶進未來生活。這樣的大膽嘗試將給演員的現場把控能力和即興表演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重要的事說三遍,《太陽與太陽穴》是開放式的結局,又是開放式的結局。
劇中,孟京輝通過采取場景式的、充滿無意識關聯的、碎片化的非有機場景戲劇的方式,不僅對劇中多個角色進行變革,更打破了戲劇的“第四堵墻”,讓觀眾與劇情直接產生聯系。
這種打破又重組的表演方式,徹底顛覆了寫實主義戲劇、情節劇那種旁觀式觀演模式,從而改變了藝術與觀眾間的關系。
孟京輝一向以實驗先鋒、創新探索著稱,他有著獨具個性的創造力和多元化的藝術風格,不僅開拓了中國當代戲劇的新局面,而且已經成為一種值得矚目的文化現象,他的作品還常常突破傳統的舞臺設計和表演方式。
孟京輝作品主要特點為突破常規,混搭語言,并在舞臺藝術中增添高科技元素加持舞臺藝術感染力,他常常運用不同的舞臺設計和燈光效果來表達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并不斷嘗試采用多種鏡頭和影像效果等現代技術來營造出獨特的舞臺效果。
如在《太陽和太陽穴》中,孟京輝采用了多媒體藝術和舞美設計,使得整個劇目更加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
尤其是舞臺前方的兩盞大燈,把演員的影子打在后方的屏幕上,與演員的表演和臺詞一起,烘托整部劇的各種氛圍,單看演員影子的各種表演,都是一場大戲。
孟京輝的作品經常融合多種音樂元素,包括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等等,營造出一個神秘而又充滿活力的氛圍。舞蹈表現也非常精彩,通過舞蹈的表現,展現了角色內心的情感和掙扎。
眾所周知,孟京輝癡迷地熱愛搖滾樂。從搖滾音樂劇《空中花園謀 殺 案》,到話劇《臭蟲》,再到浸沒式戲劇《死 水邊的美人魚》、《成都偷心》,乃至最新的戲劇作品《茶館》,還有《太陽和太陽穴》。
在他的每一部作品里,觀眾都可以沉浸式地體驗到搖滾樂的視聽震撼效果,同時他還在蜂巢劇場舉辦了無數次搖滾音樂現場。
孟京輝還在創作過程里與大批的搖滾、民謠、電子音樂人合作,從早期《戀愛的犀牛》作曲張廣天,到蒼蠅樂隊、青銅器樂隊、邵彥棚、姚謙、李霄云等知名音樂人或團隊。在中國當代搖滾樂的眾生相里,孟京輝毫無疑問地將他的名字寫了進去。
舞美和音樂絕對是該劇的buff加持,的加分項。同時,在戲劇編排方式上以音樂切入戲劇,聲音藝術家華山作為音樂總監,從音樂出發,介入戲劇,多媒體藝術和舞美設計完美融合。
《太陽和太陽穴》的音樂編排也是恰到好處的彰顯了舞臺藝術表現,演員歌舞功底見長,將戲劇張力拿捏的很有分寸感,肢體表演精準到位,關鍵是還會演奏樂器。
如飾演潘蒂拉老爺的演員呂京就是一位出色的搖滾架子鼓手。潘帝拉老爺的司機馬狄(張弌鋮飾)擔任主唱。
呂京架子鼓一響,直接把觀眾的情緒帶到了劇本中,感染力爆表,每段歌曲的演繹也可圈可點。現場樂隊發出野獸般的聲響,在浪漫主義里無限回蕩,音樂元素貫穿劇場始末,將舞臺感染力指數拉滿。
劇中的音樂不僅僅為了襯托劇情,更是為了表達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狀態,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劇中角色的情感變化。
《無聊至極》的歌出現了兩次,充分洗腦。《四個老 娘 們滾回家之歌》這首歌的合唱非常好聽,雖然演員們都不是專業的歌手,但現場的演奏和演唱都非常棒。
《太陽和太陽穴》延續了孟京輝一貫的風格,雖然男主在演出之前就強調這不是一部音樂劇,但整部劇就是由音樂和演唱貫穿始終的,畢竟這是一支主打歌唱表演的劇團。
演出《太陽和太陽穴》的團體,是孟京輝戲劇工作室旗下資歷最深的一支優秀劇團,粉絲們給了他們一個閃亮的稱號“空花組”。
他們是孟京輝創作風格的集大成者,他們能唱能跳,收放自如,他們天生會演,極具爆發,他們用表演表達社會批判,他們的戲劇詮釋了當代美學。
“空花組”現已成立11年,共創作并參與演出了12部以上優秀戲劇,每年的演出量達到300多場。
《太陽和太陽穴》這部戲,更是“空花組”從原創音樂出發,介入戲劇,再從戲劇引發話題,劇中的十幾首搖滾樂都是由他們原創、編曲的作品。
整部劇看下來,戲劇張力很足,喜劇效果很有感染力,舞美音樂很拉風,隨著劇情推進情感沖突越來越強,仿佛一根越拉越緊的風箏線,最終繃斷在空中,劇終沒有喜悅,也沒有結局,大概也是對應到宣傳單頁上的——沒有結局。
故事里的角色都走向了不同的方向,當我們以為還有轉變的時候,就突然散場,只留下潘蒂拉在角落沖我們揮手再見。
綜上,《太陽和太陽穴》這部戲劇就像一個多面立體的鏡子,直映要害。“太陽穴和太陽,絕望地擁抱理想”,太陽不可直視且不可或缺,太陽穴是生命要害,然而沒有理想一切則變得荒誕而又無意義,所以雖絕望但依舊合力擁抱。
為什么沒有演員謝幕?或許因為一切仍在繼續,沒有結局。不產生直接生產力的藝術,為何存在?因為需要我們需要透過這把刀尖看清世界。
最后,還是要感謝空花組演員用頂流的舞美和音樂為觀眾帶來的一場兩小時的視聽盛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