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到底有多復雜,看完井柏然、周依然主演的《新生》就明白了。
《新生》是申奧執導的首部電視劇,此前,他曾執導過爆款電影《受益人》《孤注一擲》。
類型都差不多,都是聚焦詐騙的社會性話題,因此討論度特別高。
《新生》主要講述了女記者何珊受邀參加費可的追思會,同時受邀出現的,還有五位和費可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去的陌生人。
他們聚在一起討論,才發現他們認識的費可并不相同,只有每個人都講清楚自己的故事,才能揭開關于費可的真相。
雖不是傳統的本格推理懸疑片,可電視劇用了封閉空間的概念,將所有人齊聚孤島,如同玩劇本殺一樣步步推理。
導演申奧在采訪中說,之所以采用山莊的模式,是因為這樣帶有很強的互動性和游戲感。
觀眾在看劇的同時,容易將自己代入到山莊中的第七個人、第八個人。
讓本是旁觀者的觀眾,變身其中一人和局中人對話,做自己的判斷分析。
每個人的故事都有兩個版本,拍攝起來也特別難,別說觀眾看劇燒腦,就連演員都經常迷糊。
這種密室模式,給演員的表演帶來了難度。因為5個人的講述和事實都有沖突,實際上拍攝需要拍兩遍。
有時候演員自己都不清楚,這一幕的拍攝到底是現實還是謊言?
《新生》只有十集,劇情反轉又反轉,井柏然飾演的費可有五重身份。
這就意味著他身上有5個故事,10個版本,演繹起來挑戰太大。
經常上一秒還是惡貫滿盈的欺騙者,下一秒就變成楚楚可憐的受害者。
導演說:“我們不光是給觀眾設門檻,還要給觀眾搭臺階,不是設立了一個難題讓觀眾破,而是一步一步讓觀眾進入到故事中。”
如果說《孤注一擲》是讓我們警惕電信那頭的詐騙,那《新生》無疑是讓我們警惕以信息差犯罪的身邊人。
費可的學霸人設為他詐騙加成了很多分,高智商加高情商,才能讓他在各種人設中斡旋。
他們各取所需,費可要錢,他們則從費可身上汲取到所需的感情、名利、陪伴等。
在沉浮的十年跨度下,所有人都面臨著抉擇,和對生活境遇及人性敞望的思考。
費可的后媽希望費可替他兒子高考,最終害得兩個孩子都被禁考,斷送學業生涯。
費可爸爸對費可媽媽的漠視,算是他早逝,且臨終見不到費可最后一面的懲罰吧!
何姍暗戀費可,卻也因嫉妒舉報他替考,在她眼里,名利大于愛情。
可出于愧疚,她又在費可蹭課被發現時替他打掩護。
何姍算不上好人,卻也沒有大惡,有時善惡就在一念之間。
陳樹發利用女兒接近費可,被騙了幾千萬,最終害死了女兒。
陳浩對費可的感情在劇中描述得非常隱晦,他以為費可是可以提供情緒價值的乖弟弟,所以主動拿出2千萬拉他入局。
最終在費可一聲聲的“哥”中迷失自我,人財兩空。以至于在講述自己故事時,他也不敢輕易表露。
蘇倩感情不順利,孤獨、寂寞,對丈夫沒有愛,因此才會對外遇的情人費可掏心掏肺。
挪用公款敗露后,丈夫替她頂罪,而她似乎沒有悔過之意。
在墨守成規按部就班的生活里,我們經常被外界的色彩所吸引,導致忽略了身邊人。
有時候愛我們的人就在身邊,只是我們不愿去發現,只有被騙了才知道后悔。
張萱年輕會跳舞,因為缺少機遇而不惜以色侍人,靠不斷整容變美來討好取悅他人。
如果陳樹發安守本分不搞黑礦,女兒不會死;如果張萱好好讀書跳舞,必然前途無量;
如果蘇倩多愛丈夫一點,就不會挪用公款被抓;如果陳浩不貪心,他依舊是逍遙自在的單身貴族。
費可原生家庭不被重視,在卑微和扭曲中成長,為了報復,本該保送的他丟掉了上大學的機會。
拖著行李進校園時,費可滿臉雀躍,甘愿放下自尊撿別人的牛排吃,無奈在最狼狽的時候見到了最愛的人。
如果小喬不威脅他,如果徐歐不揭發他,他或許可以平平安安的蹭完學業。
親情、友情、愛情,所有美好的一切都背叛了費可,這是一切根源的開始。
井柏然本人回應觀眾說,在他走進爸爸病房的時候,還是陷入了與血肉的感情里。
直到后媽提到錢,才讓他瞬間回歸到現實,他再也沒有機會證明自己了。
爸爸死了,他再無牽掛,徹底清空了李澤瑞與這世界的聯系,踏上了成為費可的航班。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不管怎樣,錯了就是錯了。
人生沒有后悔藥,一步錯步步錯,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抉擇承擔一定的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