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古代,廣西巴馬這片神秘的土地上,流傳著一個關于米酒的傳奇。廣西巴馬的米酒,香醇可口,回味無窮,深受人們的喜愛。
那時,巴馬地區生活著一位美麗聰慧的瑤族姑娘,名叫巴馬麗瑯。她不僅容貌出眾,更有著一顆熱愛家鄉的心。因為巴馬麗瑯的淳樸和善良,一位神仙奶奶給了巴馬麗瑯一眼神仙泉,位于巴馬長綠山半山腰。
神仙泉水涓涓流淌,滋養著一株參天大樹,其枝葉繁茂,五個人聯手方能環抱其軀。但是樹心已然空洞,形成了一處神秘的樹洞,成為小動物們藏匿珍寶的秘境。在這梅雨季節的某個晴朗午后,巴馬麗瑯途經此地,不經意間嗅到一股淡淡的醇香,縈繞鼻端,引人沉醉。
她循香覓源,發現這誘人的香氣竟源自樹洞中流淌出的一縷乳白色液體。麗瑯好奇地伸出指尖,輕蘸些許,置于舌尖細品,頓覺一股淡淡的甜香在口腔中彌漫開來,令人心曠神怡。
巴馬麗瑯,這位聰慧善感的女子,心中頓時涌起一股創造的沖動。她順著乳白色液體的流向,探尋至神秘的樹洞,發現那液體竟是由發酵的大米滲出。這一發現讓她靈光乍現,她決心效仿自然的智慧,利用大米釀造出這種神奇的液體。
巴馬麗瑯憑借她的巧手和匠心,將神仙泉之水與糯米巧妙搭配,歷經無數次試驗與改良,盡管失敗連連,上百斤大米化為烏有,但她從未放棄。終于,在陰歷六月六,她意外地發現了一種名為酒藥草的野菜。她將其與巴巖香等草藥晾曬、碾粉,再與細膩的米糠混合,揉成拳頭大小的圓球,置于陰涼處。待其生出茸茸白毛后,再晾曬于陽光下,終于制成了酒藥,讓巴馬麗瑯釀酒有了大的改進。
自此,巴馬麗瑯掌握了一套獨特的釀制米酒的方法。她精選大米,浸泡一日一夜,淘洗干凈后晾干,再置于蒸籠中蒸熟。隨后,她將蒸熟的大米倒入陶罐,加入適量的神仙泉水和酒藥,用木棒攪拌均勻。緊接著,她密封陶罐,讓大米在陶罐中靜靜發酵。
經過五至八天的等待,巴馬麗瑯揭開陶罐的蓋子,再次向陶罐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又經過四五天的醞釀,米酒終于釀成。此時的米酒,色澤乳白如玉,香氣撲鼻醉人,口感醇厚甘甜,讓人回味無窮。
巴馬麗瑯慷慨地將米酒贈予鄉親們品嘗,贏得了鄉親們的稱贊。鄉親們親切地將她所釀的米酒譽為“甘泉佳釀”,稱巴馬麗瑯為“米酒女神”。
隨著時光的推移,很多人學會了巴馬麗瑯做米酒的方法。巴馬的老人們也形成了一種習慣,每日勞作歸來,晚餐時分定要暢飲一大碗米酒,仿佛這甘甜的瓊漿能為他們注入無盡的活力,讓第二日的勞作更加得心應手。他們深信,巴馬米酒不僅具有舒筋活血、養顏美容的神奇功效,更能延年益壽。
后來,巴馬麗瑯釀的米酒不僅成為巴馬百姓待客的上佳之選,更是外地游客爭相品嘗的珍饈美酒。
歲月流轉,巴馬麗瑯的米酒傳奇一直流傳至今。如今,在巴馬地區,每逢佳節喜慶場合,人們總會舉杯暢飲米酒,共同分享這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和家鄉的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