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山雨欲來風滿樓。夏天的雨總是要帶著點儀式感,風起,云涌,電閃,雷鳴,盆傾如注,旋即風住雨歇,云開日出,又是艷陽高照。
夏雨是個急脾氣,總是令人猝不及防,也會帶來意外的驚喜,和感悟,比如山中夜宿的翁卷,小舟獨臥的偰遜,舟中獨釣的杜荀鶴。
01
一夜滿林星月白,亦無云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宋 翁卷《山雨》
賞析:
夏日炎炎,酷暑難捱,夜宿山林中,這一夜星月皎皎,天空無云,也沒有電閃雷鳴。
早晨醒來,卻發現溪流湍急,水面也高了許多,忽然明白,愿來昨夜別的山落雨了。
月明星稀,晴空萬里,沒有云,更沒聽到雷響,為什么早起林中小溪卻漲得滿滿的?
明白了,一定是別的山中昨夜下雨了,雨還很大,都匯集到這座山林中的小溪里了。
詩人寫山雨,不直接寫山中雨落的過程,而是直接給出結果,他山雨驟,此山溪滿。
真是出乎意料,令人眼前一亮,昨夜山中夜景很美,今晨林中溪水潺潺,清新舒爽。
都是清涼之景,讀著這樣美的詩句,感覺眼晴都透著涼氣,這場山雨來得真是時候。
翁卷這首詩清新脫俗,蘊含理趣,頗有李嶠“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的意味。
此山星月皎潔,他山風雨大作,世事難料,不能以偏代全,總會有出其不意的驚喜。
翁卷工詩,與趙師秀、徐照、徐璣并稱為“永嘉四靈”,一生以詩為業,布衣終生。
02
一夜山中雨,林端風怒號。
不知溪水長,只覺釣船高。 ——元 偰遜《山雨》
賞析:
昨天夜里,山中下了一夜的大雨,風刮過林端,它一路怒吼著,從林中呼嘯而過。
小船停泊在山里的小溪中,不知道溪水是不是漲了,只感到這釣魚的小船更高了。
夜宿山中,獨臥釣舟聽風雨,雨打在船蓬上,風呼嘯著掠過林端,一夜雨驟風急。
夜里看不清船外的情況,也不知道雨有多大,躺在小船里,感覺小船逐漸在升高。
艙外的雨有多大?夜黑風高看不清,只是感覺到身下的小船上升,溪水應是滿漲。
只憑聽聞和感覺,就寫出了夏日山中的雨驟風急,真是別具匠心,偰遜真不簡單。
偰遜的這首《山雨》向來好評如潮,詩選家贊其為“純乎天籟”,真是實至名歸。
偰遜原名偰伯遼遜,元朝大臣,官至端本堂正字,后避亂留高麗,此詩作于高麗。
03
山雨溪風卷釣絲,瓦甌篷底獨斟時。
醉來睡著無人喚,流到前溪也不知。——唐 杜荀鶴《山雨》
賞析:
山雨來得急,風裹挾著雨絲忽然而至,讓正在垂釣的詩人猝不及防。
匆忙地卷起釣絲,躲進船艙,拿出盛酒的陶罐,對著風雨自斟自飲。
不知不覺已經是醉意沉沉,倒頭睡去,因為沒有人喚醒,酣然入夢。
待到酒醒后,才知道自己的小船,已經順著山溪一路漂流到了前溪。
因為熟悉山中的地形,所以才敢放任小舟在滿川風雨中自由地飄蕩。
彼時,杜旬鶴隱居在九華山,遠離塵囂,過著閑適自在的隱逸生活。
一任風吹浪打,我自閑庭信步。杜旬鶴這首詩即是他閑適情懷寫照。
相傳,杜荀鶴是詩人杜牧之子,才華橫溢,但生不逢時,有志難酬。
“文章甘世薄,耕種喜山肥”,他隱居九華山,躬耕隴畝自給自足。
后記:
急雨射蒼壁,濺林跳萬珠。
山根水壅壑,漫窗若注壺。——宋 梅饒臣《得山雨》
山雨來勢洶洶,像箭一樣射向青黑色的墻壁,濺落在樹林中,就像跳起無數的珍珠。
山腳下,雨水已經把溝壑填滿,雨打在窗子上,水流成注,就像是用壺往外倒似的。
快,急,大,這就是夏雨的特點,梅堯臣這首小詩,不事雕琢,寫出了夏雨的神韻。
就是這脾氣火爆的夏雨,讓隱居山中的詩人們豁然開朗,而收獲了不同的人生感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