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們都沿著相同的路線穿梭在高樓大廈之間,眼前的景象快速閃過,留下一片模糊的印象。
但在西班牙小鎮洛格羅尼奧,居民們走上街頭偶爾會有些新發現。
自2015年以來,Concéntrico國際建筑設計節每年都在此舉辦,聚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新銳設計師和 建筑師們展示一系列臨時裝置,希望運用創意來創造一個更好的城市。Concéntrico期間,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成為設計師們的舞臺, 居民們也可以自由地嘗試與這些裝置互動。
今年,圍繞“十年后的街道”和“致敬城市”兩個主題,從44個國家提交的 625 件作品通過建筑與藝術結合的手段構想日常生活,優秀作品在4月25日至5月1日進行了展出。
放置在了月球上。","inline-dir:\"ltr\""]]" data-copy-origin="https://shimo.im">
在蘭洽諾葡萄莊園,枯萎的葡萄園留下了深深的“耕痕”,期待新的活力。
藝術家針對幼兒園、小學及特殊教育學校發起了一場繪畫競賽,小小市民們繪制出花朵、太陽、云朵、閃電、彩虹、鳥類等,從中選出的10-15幅作品被制成木質結構,并“飛越”了葡萄園。
活動結束后,展覽中使用的木材將被拆卸,轉換為秋千和游樂設施布置在洛格羅尼奧的各個公園里。創意由此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繪圖的小創作者們將變成這些公共設施的使用者。
童真的筆觸不禁讓藝術家為此賦詩一首:
在這片葡萄園的耕痕里,我要寫下一首詩
放置在了月球上。","inline-dir:\"ltr\""]]" data-copy-origin="https://shimo.im">如同撫平我憂傷的線條
放置在了月球上。","inline-dir:\"ltr\""]]" data-copy-origin="https://shimo.im">不用文字,也不留錯別字
放置在了月球上。","inline-dir:\"ltr\""]]" data-copy-origin="https://shimo.im">太陽將在這耕痕的筆記本上飛翔
放置在了月球上。","inline-dir:\"ltr\""]]" data-copy-origin="https://shimo.im">還有云,那些帶來暴風雨的云
放置在了月球上。","inline-dir:\"ltr\""]]" data-copy-origin="https://shimo.im">那些帶來雨水的云,使我因雨而喜悅
放置在了月球上。","inline-dir:\"ltr\""]]" data-copy-origin="https://shimo.im">太陽與彩虹不會遲到,一只鳥兒歡快地飛翔
放置在了月球上。","inline-dir:\"ltr\""]]" data-copy-origin="https://shimo.im">慢慢地,花兒也開始出現
放置在了月球上。","inline-dir:\"ltr\""]]" data-copy-origin="https://shimo.im">有了陽光和雨水,它們的開花無需其他學問
這一切共同構成了我渴望的彩色形態詩篇
一切都將被這份美好所滲透
在電影《宇宙探索編輯部》中,森林里的太空艙曾是尋找外星生命過程中的一處重要線索。
在圣巴托洛梅廣場(Plaza San Bartolomé ),草坪上同樣出現了一處形似太空艙的裝置,但看起來并不那么突兀。
設計團隊發揮想象力,將農業文明與宇宙幻想相結合,創造出一處隱于自然心臟的“蠶繭”,巧妙地將農民的簡樸實用與太空探索艙的精密緊湊相結合,為體驗者提供非常規的居住體驗。
從外觀上看,這處棲息地似乎經受著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打,處處顯示出拼接與修補的痕跡;實際上,內部空間與粗曠的外觀截然不同,一張柔軟的床營造出既安全又舒適的巢穴般的空間,供體驗者們在星辰和自然的擁抱中安然入睡。
躺下的一瞬間,你大概會共情詩人陶淵明抒發“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時的閑適。
想象一下,每所大學都有的孔子雕像紀念碑里其實住著一個人,是不是瞬間體驗到了什么是“驚悚”。
荷蘭藝術家威廉·德·哈恩(Willem de Haan)把類似的玩笑送給了洛格羅尼奧的居民們,通過將紀念碑的基座替換為一個普通的私人住宅,當地歷史上的偉人埃斯帕特羅將軍(General Espartero)雕像似乎不再那么嚴肅。
當然,“驚悚”過后你可能有些“忤逆”心理:好像這樣做也不是完全不可以?
藝術家也正有此意,威廉·德·哈恩以幽默和引人入勝的方式質疑了榮譽雕像在公共空間中的作用,邀請公眾以一種更個人化和日常化的視角來看待這些歷史人物;私人住宅的普通隨意與紀念碑的宏偉莊嚴形成了鮮明對照,引發公眾對公共藝術、歷史記憶和日常生活之間關系的思考。
實際上,這并不是威廉·德·哈恩第一次這么大膽,他的作品通常都會以一種令人信服而又不可思議的方式在公共空間中加入刻意的人工元素,挑戰并破壞我們習以為常的社會條件和政治規則。
不信的話,可以看看他的公式照??
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上桌”的權利。
藝術家Ander López Alberdi 和 Sarai Olabarrieta Morales決定給洛格羅尼奧的居民們平等的機會。
從地理位置上看,拉里奧哈高級設計學院、市政府廣場和洛格羅尼奧歷史中心圍繞著這處巨大的藍色桌子,藝術裝置似乎成為了社區之間的交匯點。
再簡單不過的桌子,為人們日常的吃飯、討論、工作和慶祝提供平臺,也承載著歷史上的決定性時刻,例如和平條約的簽署、宗教儀式(最后的晚餐)以及著名藝術家馬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的表演“藝術家在場”。
而現在,洛格羅尼奧的居民們可以在這張桌子上做任何事情,僅僅是走累了坐下來歇歇也未嘗不可。畢竟,公共藝術的價值,在于公眾的互動與解釋。
靠近埃布羅河(Ebro River)的岸邊,有一處i人天堂。
利用膠合板和自然石材打造的 “Hiber Space” ,邀請每一位過路者在茂盛的樹木下享受涼爽的樹蔭,靜靜地感受河水流淌,斑駁的陽光在墻面上緩緩移動。
古希臘和羅馬人將這條河流稱為Hibēr或Iber, 伊比利亞半島的名稱即來源于此。河流塑造了地理和歷史格局,承載的意義超越了時間,成為文化討論中不容忽視的參考點。
坐在岸邊, 人們氣定神閑地體會著簡單而豐富的日常;與此同時, 河流牽動思緒,提醒我們時間的流逝,以及今天所做的選擇將會如何影響下游的流向,一直到河口和海洋,也就是未來。
一塊樸素的膠合板,可以成為讓人隨時躺平的“地毯”、發表公共講話的演講臺、樂隊演出的專屬舞臺、時尚街拍的天然背景板,或者只是被隨手扔在街角的巨型“印度飛餅”……
FAHR 021.3工作室在訪問木工作坊時,木匠談到了由于技術進步和預制化興起,木材已不多以原料形式使用,而是作為板材或夾層。
但設計師們返璞歸真,將形似“樹葉”的膠合板作為“時間”的表現形式,不對這塊木板下定義,沒有特定的規則約束,使其成為一個人們可以自發使用的作品,一個可以被公眾自由使用和互動的空間。
一片樹葉,就是一個民主占有的階段。
城市公園的樹,你無數次經過,看見了卻也從未“看見”。
特雷維亞諾學校廣場( Plaza de las Escuelas Trevijano )里, 由13個結構框架組成的C型露天亭子圍繞著一棵栗子樹。
50毫米厚的木板經過一系列設計形成門-窗-屋頂組件,參觀者可以通過15扇不同的門進入,并通過13扇窗戶觀賞。
淡綠松石色的窗戶, 藍綠色的門板,鮮紅色的地板,再配合粉紅色的栗子花,形成一種視覺上的色彩游戲。
當居民們被色彩吸引,走近這處裝置,視線也就不由自主地落在了中心的栗子樹上。
此時,一棵樹就成為了一處旅行的目的地。
在城市景觀中融入公共藝術和藝術活動,不僅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美的享受,更是城市文化多樣性和創新精神的體現。
藝術作品和活動通過獨特的設計和互動性,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激發了人們的創意思維,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對重要議題的關注。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格外需要放慢腳步、向內思考和感受美的機會。 正如這句經典的話語: 生命短暫,但藝術永恒。
作者 - 懶羊羊
視覺 - 阿斯巴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