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盤活鄉村“土特產”,“土”可穩固產業根基,“特”能發揮競爭優勢,“產”為發展持續賦能,打造農業發展“新高地”,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挖掘資源用心思,突出產品“土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產一方物。”鄉村是一幅多彩畫卷,有青山綠水,有泥土氣息,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用“真心”尋“土味”,立足自然生態資源,實際調研當地山丘、湖泊森林、等資源,發掘原生態、零污染、最原味的農林產品、礦物產品。立足歷史文化資源,通過翻閱書籍、走訪調研等方式,將當地豐富歷史文化資源與產品相結合,打造具有地域風味的紛織品、藝術品。立足地理地標資源,充分發揮當地氣候、氣溫、晝夜溫差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經反復試驗改良,形成營養高、質量優、口感好的“土產品”。
因地制宜找路子,培育地方“特色”。“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西湖龍井、煙臺蘋果、丹東草莓、福鼎白茶……這些“農產品”不僅品質優良,市場認可度高,更成為地域發展的特色“金招牌”。“土特產”要“出圈”,必須要因地制宜找準產品特色,堅持特色是關鍵、文化是核心、創新是根本,打造一份“特別版”“限量款”,避免模仿復制做產品、盲目跟風造景點,陷入同質競爭。要加強特色品牌建設,將特色資源、產品轉化為優品質、名品牌,依托新媒體、大型展會、明星代言等載體,加強營銷宣傳,久久為功打造特色知名品牌。
融合發展下功夫,打造優勢“產業”。“產業興旺,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依托優勢資源振興鄉村產業,產業融合、延鏈補鏈是必由之路。要促進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聯、三產連前端,做足做精農產品深加工文章,實現特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為產業增收持續精準發力。加快產業與科技融合,利用信息化數字化等技術,為農村產業從基礎設施到物流倉儲、零售等環節插上智慧化翅膀,跑出產業振興“加速度”。推進農業與互聯網、金融、文化等的跨界融合,打造教育、休閑、采摘等更多價值的多元化農業,真正讓資源、資產、資金隨著產業充分涌流和合理配置,托起農民“致富夢”,托起鄉村“振興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