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核心
5月28日,“國資國企助力云南美好生活”網絡宣傳活動在昆啟動,包含“國資國企網聚正能量 財經名人大V面對面”現場活動,以及“解碼新質生產力 打卡國企新坐標”網絡媒體及大V走進省屬企業首期活動。
活動由省委網信辦、省國資委黨委指導,云錫控股公司、云南建投、農墾集團、云南工投、云南康旅、云南能投主辦,云南網和省新媒體協會支持。
沒錯,財哥也去了。
在前期跟隨國資委走訪參觀了建投、工投、云錫、農墾、康旅、南天信息等國企后,在前天的活動現場,財哥和云南財大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熊德平,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林,云南農墾咖啡董事長孫志清,云南天安化工核心設備管理技術員黃華,以及“雲鵬聊點啥”財經大V代表王昀鵬對談交流。
幾位嘉賓分別從新質生產力的內涵、云南案例、挑戰與障礙、實踐和成果幾部分進行了探討。
財哥主要講了“挑戰與障礙”這個話題。
討論它,首先要搞清楚兩個問題:
一、新質生產力不是拋棄傳統生產力,不是新老劃斷,而是新的更新,老的要加個“創新渦輪”,不合適的產能要淘汰,而不是全部拋棄;
二是和以前純粹的科技創新相比,更強調技術突破,比如人工智能,更強調和產業結合。
只有夕陽技術,沒有夕陽產業。
在具體的實操環節上,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是人才。無論什么時代,最核心的還是人才。云南國企能不能引進新人才,能不能用好現在企業里的人才,這是很關鍵的問題。
吸引人才一定要靠錢靠房子嗎?不一定。
最重要的還是要給他們一個可以創新、發揮才能的環境,比如說能不能少點形式主義,能不能給他們一個大膽試錯的空間,能不能給他們一個市場化運作的體系。
當然,最重要的是領導思維的轉變,愿不愿意在機制上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掃清障礙,有沒有沉下心來做產業的決心?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那句老話:
解放思想,尊重人才。
另外,在本來就擁有融資優勢的前提下,云南國企還不妨可以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引入民間投資。
據了解,2024年以來,“解碼新質生產力 打卡國企新坐標”網絡媒體及大V走進省屬企業活動共三期,已經分別走訪了昆明和文山的代表性省屬國企項目,接下來還計劃走進紅河、文山,共同見證省屬國企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探索與實踐。
云財財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