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前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時節進入芒種,南方也就進入了多雨的梅雨季節,青草茂盛,蛙聲清脆,雨絲都清亮亮的。
“平生詩句傳天下,白首還家自灌園”,陸游晚年時,退居山陰老家,過著讀書耕種的田園生活,以品茶、讀書、寫作、種菜為樂。
這一年的芒種節剛過,就很及時地迎來了梅雨天,天氣很久都沒有放晴,雨天道路泥濘,陸游難得出門,吟詩寫作,倒也自得其樂。
芒種初過雨及時,紗廚睡起角巾欹。
癡云不散常遮塔,野水無聲自入池。
綠樹晚涼鳩語鬧,畫梁晝寂燕歸遲。
閑身自喜渾無事,衣覆熏籠獨誦詩?!?陸游《芒種后經旬無日不雨偶得長句》
簡譯:
芒種節剛剛過,雨季就及時地趕來了,在紗帳中午睡初醒,頭巾都傾斜了。
云彩像是停滯了似的,久久不散,古塔常常被遮掩,野水無聲地流進池塘。
晚風拂過綠樹,帶來些許涼意,斑鳩喧鬧,白日安靜,燕子遲遲不歸畫堂。
無案牘勞形,身心清閑,歡喜自在,衣裳覆籠,熏香暖人,獨自吟誦詩篇。
賞析: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這一年的雨水特別及時,芒種節一到,就紛紛而至,田野里都是忙著插秧的人們。
“節序屆芒種,何人得悠閑”,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這是一個既有收獲又得播種的節氣,有喜悅也有期待。
“行年七十尚攜鋤”,陸游退居后沒有了俸祿,但還有百畝農田可耕種,日子雖然拮據,但足可以解決一家溫飽。
所以,農忙時節,陸游也親自下田參與生產勞動,民以食為天,自然也就十分關心農時,敏感于節氣天氣的變化。
收獲了有芒的麥子,播種下有芒的稻子,忙完了田間的事情,就進入了農閑時節,也來到了陰雨綿綿的黃梅季節。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喜歡尋幽訪勝,可連日陰雨,他只能困在家中。
“庭木集奇聲,架藤發幽香”,但陸游并不寂寞,你看,庭院里有清脆的鳥鳴,藤架上的花兒也散發出陣陣幽香。
而且,他還十分鐘情夏雨送來的清涼,“水國芒種后,梅天風雨涼”,他還生起炭火盆,熏暖那略顯潮濕的衣裳。
這首《芒種后經旬無日不雨偶得長句》,作于某一日午睡醒來,沒有老來交舊盡的慨嘆,只有欣喜從容恬淡悠閑。
從癡云不散、野塘水滿,到綠樹晚涼、畫梁燕遲,詩人的視線由遠及近,由傍晚到白晝,莫不是鄉村夏日的美好。
彼時,陸游亦是耄耋之年,雖然心中仍然掛念家國一統,但看透了世事,自知壯志難處,也就不再糾結入仕報國。
所以,彼時的他為自己沒有俗務纏身案牘勞形而慶幸和歡喜,而且熏暖了衣裳,還可以吟誦自己喜歡的詩詞歌賦。
“野老固不窮,擊壤歌虞唐”,陸游心胸曠達,雖然被投閑置散,也不覺得困窘,依舊是詩情畫意過得有滋有味。
這也是一種人生境界,不能兼濟天下,就獨善其身,即便是在陰雨連綿的天氣里,也要做自己的太陽,心向光明。
后記: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陸游罷官歸鄉后,隱居在山陰老家,雖茅屋陋舍,也自得其樂。
辛棄疾曾幾次提出要出資為他修建一棟別墅,都被他婉言謝絕,他安于清貧,陶醉于鏡湖的美好風光里。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湖水滿漲,白鷺翩飛,青草繁茂,蛙鳴陣陣,歲月如此清幽。
所以,即便有“睡來誰共午甌茶”的四顧茫然,和志士空老的慨嘆,也不過是他對美好生活的祈愿而已。
“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一切都剛剛好,就如那年芒種節后的及時雨,它承載了陸游的歲月靜好。
參考資料:
《宋史 陸游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