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味道龍蝦館
嘗鮮餐廳|珥季路
傲客自費試吃第1032家 嘗鮮評級通過第567家
對湖北的美食印象,除了每年夏天必吃的小龍蝦,倒是不曾正經吃過什么湖北代表菜。偶然間在“書”上刷到這碗咕咕冒泡的魚籽,饞蟲已經幫我打好了車,下一秒就閃現在店里。
店里除了湖北菜,入鄉隨俗的還有店里看菜點菜的冰柜,據老板說是“從湖北運來的甜瓜和綠皮茄子”,是否真實就不去考究,因為今天我們的目標是魚籽!
老板說在魚米之鄉的湖北,魚籽本來是春夏限定的時令食材,不過得益于現在保鮮技術的進步,四季都能吃到了~
但是呀,還是當季的風味最足!
煮好的魚籽魚泡端上桌又繼續加熱,一股濃醬鮮香味頃刻溢滿整個空間,印象中總是被丟棄的邊角料,在此刻化身餐桌上的主角。
肥嫩的魚肚一口咬下去,汁水瞬間在口中爆開,QQ彈彈、韌勁十足。魚泡則更為滑溜,也是“tree tree”的口感~
煮至湯汁濃稠、魚籽吸飽汁水,香腴糯綿。魚籽又有白色和黃色兩種,黃色的魚籽更為軟嫩,舌尖一抿就劃開,白色的則口感脆彈,咬下去咔哧作響。
湖北尤愛吃且擅做小龍蝦,恪守四季時令,立夏一過,小龍蝦閃亮登場,油燜、麻辣、蒜蓉蝦、口味蝦,可以變化出數十種風味。
餌季路已經被我們默認為小龍蝦一條街,一到夏天,夜色將暗未暗,一陣陣香料摻雜著辣椒的濃烈香味竄入鼻尖,整條路上就聚集了痛飲著啤酒、兩手油碌碌嗦蝦的食客。
朋友剝蝦很嫻熟,剝下蝦頭、嗦一口蝦黃,再掀開蝦腳、尾巴一揪,一只完整的小龍蝦Q彈躍出,色澤紅艷、油潤光亮。
雖然個頭還不是很大,一只接一只地嗦,越吃越鮮、越吃越甜,吃到鹵汁滿手滿臉,蝦殼堆得冒尖,才是讓人滿足的夏日呀!
招牌的還有臭鱖魚,也是湖北安徽一帶的名菜,因其獨特的風味而廣受喜愛。
“臭”在于腌制后的發酵氣味,發酵食物總會自帶一種特殊“香”氣,愛的人覺得風情萬種,恨的人覺得這是什么人間疾苦。
鱖魚本就質地緊實,經過腌制之后更有韌勁,筷尖隨意挑開一塊都是標致的蒜瓣肉,不嫩、卻耐嚼。咸香的風味蓋過發酵氣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除了菜單上的招牌,冰柜里還碼著許多可以自由發揮的食材,綠色的茄子一下闖入視線,忽略了老板對于甜瓜的力薦,我倒要看看綠茄子比起紫皮茄子有什么更勝一籌的地方!
答案就是無。口感一樣的軟糯,只是綠色的外皮不甘示弱,比起普通的茄子嚼著更有存在感,朋友喜歡它兼具脆和軟的口感。
盡管現在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茄子,但最好吃的還得是時令,夏天就是茄子正當季的時候。
綠皮的燒茄子味道其實也一樣,肥厚軟糯,家里的茄子很難炒得這般好吃,一是得猛火爆炒,二是油要下得重,重油才能調動出茄子本身的風味。
看我們唧唧呱呱地問湖北菜,老板仿佛遇見老鄉一樣熱情,“給你們送個清炒藕帶,來我家吃飯的湖北老鄉必點。”
臭鱖魚要“等”,等時間發酵帶來別樣滋味,藕帶則得“趕”,趁著時間吃鮮。在雨后的荷塘里萌芽、生長,到最水靈生脆的時候,搬上餐桌。
時令的蔬菜最不出錯的做法就是清炒,柔軟細嫩的口感,清新水靈的香氣,難以拒絕。
店里不乏操著湖北口音的外地人,我們在店里倒更像是“老外”。關于食物的經驗,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驕傲和不妥協,他們扎根于陌生的城市,給同為異客的老鄉帶去家的味道,也為我們這些本地口味帶來了新鮮感。
中環牛腩世家 | 梁源小區
廣州美食館 | 積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