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無心,以萬物為心;圣人無情,以萬物為情。
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筆者深刻地體會到一個人立于天地間,只有把自己的心靈修煉通透了,才能與天道產生交融和感應,而后從凡塵中超越出來,為天地立心,為民眾立道。
很多人沒有親身體驗過“天人感應”是怎樣的一種經歷,因此會覺得這個東西很玄妙,雖一心向往,夢寐以求地想要達到這種心境,卻不知道該如何著手修煉。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在進行著天人感應,在我們各自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煩惱和痛苦,便是“天人感應”的直接例證,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一個人之所以會造成身心上的困擾,原因在于無法感應得到天地運行的本質規律,無法調動自己的覺知,使得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不再脫離天規,與天合二為一。
由此,只要發揮一下我們的逆推思維,不難發現:
只需要把自己當前所遭遇的處境倒轉過來,便可進入“天人感應”的境界。
在平時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曾有過一些難以解釋的經歷。
比如,在某個無意識間走入一條死胡同,而后發生了一些奇妙的事情,或者遇上某個人,或者發生某件事,或者看見某些東西。
世界上所有的奇跡都是發生在無意識狀態,達種心靈狀態中,你永遠感受不到任何煩惱和痛苦,因為當你拋開了一切世俗的枷鎖,那么“天人感應”即刻生效。
但是,這些現象對于普通人來說很難察覺得到。
就像《周易.系辭》上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平常老百姓每天都在運用陰陽之道,卻不知其所以然,整天懵懵懂懂的,餓了吃飯,倦了睡覺,過一天算一天。當忽然有一天靈光閃現,想要重新找回那種奇妙的感覺的時候,卻再也沒有辦法找回來了。
“修道”的意義就在于此,你可以一直住在“天人感應”的境界里面,然后讓現實世界中的一切事務都能自發地完成,不需要人為意念的干擾,做到無所為,無所不為。
入世修身,所修之物無非只是一個“誠意”而已,意念至誠,即可隨感而應,感而通達。
- 正如理學家程顥先生所言:“天地之間,只有一個感與應而已,更有甚事?”
意思是說,天下間的萬事萬物,雖各類繁多,但所有事物都是以“感應”的方式被關聯在了一起。
這邊被觸發而感動,那邊就會隨之產生相關的效應,如此循環往復,無始無終,使得萬事萬物各行其道,井然有序地在天地間運作。
人作為萬物之靈,每個人的自身內在早已被上天賦予了一套有別于其它物種的“感應”機制,這里面所隱含著每個人的天然屬性,所以你必須保證這種天性不被世俗污染,從而時時刻刻與天道產生感應連接,如此,你的人生才會順風順水。
這就是跟著感覺走的真正意義。
多說無益,自修自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