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卷斗士曾慶洪火了!
“再這么‘卷’下去不是個辦法,企業(yè)目的是什么?盈利,盈利干什么?為國家做貢獻”……
近日的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對汽車行業(yè)內卷形勢的一頓猛烈炮轟,讓廣汽迅速置身于風口浪尖之上,曾慶洪也很快遭到了業(yè)內外人士的“口誅筆伐”。
因工作風格的務實高效、睿智干練,曾慶洪被媒體稱為“南霸天”,如今卻言辭犀利,略顯暴躁,很多人說這與印象中廣汽掌門人的風格并不相符。
到底是什么讓曾洪慶徹底憤怒了?
滔滔不絕之下盡是心酸與無奈。
01
曾慶洪演講的核心思想總結就是是“痛批汽車行業(yè)內卷,企業(yè)要盈利要交稅,要有大格局”,具體如下:
1.車企不能再這樣卷下去了!企業(yè)的目的是盈利,是為社會做貢獻,現(xiàn)在呢?都在裁員,包括廣汽集團也裁了不少。
2.企業(yè)要有大局觀和格局觀,要站在國家大局,要有長期主義和長期長遠發(fā)展的思考。
3.要有理性的卷,不能隨便地卷,要不然怎么交稅,怎么為國家做貢獻。
4.要求“油電同權”!
整體言論風格非常“廣汽”。
先談談大局觀,目前的大局就是中國新能源品牌正在強力通過市場競爭洗牌合資品牌,而且是全價格段的深度洗牌。
于是有了漢蘭達、凱美瑞雅閣天籟被打的不斷降價,BBA同樣不好過,就連“加價王”保時捷都被經銷商逼供,你這個時候跳出來喊話國家有關部門出面適當介入,怎么個介入法,讓合資繼續(xù)賺取超額利潤嗎?
汽車已經成為中國第一經濟支柱的產業(yè),新能源汽車代表的就是新質生產力,其產生的就業(yè)崗位、稅收、經濟效益數(shù)不勝數(shù)。拋開個體多看行業(yè),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大格局。
曾洪慶還呼吁,等新能源汽車、純電占50%的時候,政府研究下油電同權這個課題。
那再重點說一下,曾慶洪所提及的政策“油電平權”是什么意思。
相對燃油車而言,新能源汽車產品競爭力弱、成本高、基礎較薄弱,在較長一段時間里享受財政補貼。
自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終止,但新能源汽車還享受購置稅減免政策。我國現(xiàn)行的汽車購置稅率是10%,新能源汽車則可以免除部分購置稅。
單車至多可達3萬元的購置稅,在市場競爭層面,確實能夠給予非常強的競爭力。曾慶洪所說的,正是這一政策。
這一點也是為什么比亞迪王傳福能挑起“油電同價”、“電比油低”的價格戰(zhàn),壓得以經濟省油著稱的日系車喘不過氣來的原因之一。
在談內卷時王傳福也顯得十分鎮(zhèn)定,他說:“這是一個自然規(guī)律,不必焦慮。所有的企業(yè)家要擁抱、參與這種卷,擁抱這種競爭,在競爭中出海”,頗有大家風范,也可以說是既得利益者的態(tài)度。
02
相比之下,曾洪慶的言論自然顯得有些小家子氣,得到了很多網友的嘲笑:卷不過了,你過來給我談格局,你天天靠著小日子的本田和豐田,過去的日子過得不要太舒服了,離開了小日子,看看你還有啥銷量?
確實,觀點表達的都是有利于自己的立場,曾慶洪為什么反對“卷”?核心還是銷量壓力太大了。
今年1月至5月,廣汽集團累計銷量699529輛,同比下降24.51%,整體銷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2.7萬輛。
這個數(shù)字像是一個大耳光,狠狠地打在了廣汽的臉上。
圖源:產銷快訊截圖
其中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的銷量分別下滑24.3%和27.26%。
以廣汽豐田曾廣受歡迎的品牌凱美瑞為例,它在2023年12月銷突破2萬輛,如今2024年2月到3月,凱美瑞每月銷量均不足1萬,而且這還是在降價超過20%的情況取得的戰(zhàn)績。另一款經典的B級車雅閣也在降價,起售價低至12.98萬元。
而作為全村人希望的廣汽埃安,在過去的幾年里,憑借其低價車型幾乎壟斷了網約車市場的一半份額。然而其前5個月的銷量僅為100637輛,比起2023年,累計銷量下滑了38.71%。
一方面,B端市場已經飽和,聚焦C端的昊鉑序列又遲遲打不開局面;另一方面,純電車型進入了增長瓶頸,比亞迪、長安等友商還可以依靠插混、增程等持續(xù)增長,廣汽埃安只有純電車型,顯得很尷尬。
按照目前的節(jié)奏,廣汽埃安2024年定下的70萬輛保底銷量目標,能完成一半都很懸。
同樣是自主板塊的廣汽傳祺,聲量也略顯不足,自從GS4跌落神壇,整個品牌便陷入了發(fā)展泥沼。2018年是它的銷量巔峰,53.52萬輛,但從那以后便連跌三年,2023年也只是回到了40萬輛的水平。
在所有子公司中,唯一實現(xiàn)增長的也僅有廣汽乘用車(也就是傳祺),具體數(shù)字為6.24%,但其占比不高,廣汽依舊任重道遠。
銷量下滑之際,廣汽集團開啟裁員。2023年7月,廣汽豐田裁員1000人;今年5月,廣汽本田又啟動了大規(guī)模裁員;廣汽埃安也被傳解約應屆生。
銷量下滑加上裁員,廣汽集團如同被架在火上烤。曾慶洪如果不急,就不正常了,所以才有了“停止內卷”的有感而發(fā)。
03
前日產雷諾總裁卡洛斯·戈恩曾說:“中國汽車廠商在與外國汽車制造商合作時,貢獻幾乎為零”,此話雖然難聽,卻也有幾分道理。
在燃油車時代,因為省油的日系車好賣,手握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兩大合資品牌賺錢“利器”,廣汽集團一度過著躺著賺錢的好日子。
其合資企業(yè)單車凈利潤從2012年的0.79萬元飆升至2022年1.75萬元,呈現(xiàn)快速攀升的態(tài)勢。相比于國內新能源汽車單車幾千塊錢的凈利潤,簡直是“血賺”。這一對比就更急了,要知道新能源王者比亞迪2023年單車利潤僅為0.99萬元。
2023年,廣汽集團割掉了自己的“大動脈”,廣汽菲克,廣汽三菱等合資品牌先后出現(xiàn)經營問題,被一一定在了歷史柱上。
圖源:極夢大模型
合資品牌的神話破滅之后,廣汽集團的業(yè)績也在走下坡路,因為廣汽集團一直以來的“利潤奶牛”,恰好就是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兩家日系合資企業(yè)。
今年一季度,廣汽集團的財報有點難看——營收215.7億,同比下滑18.79%;凈利12.2億,同比下滑20.65%。要知道,廣汽在2023年已經出現(xiàn)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自主板塊不賺錢,合資板塊賺的越來越少,在以比亞迪為代表的友商的巨大價格壓力下,廣汽確實是卷不太動了。
04
曾慶洪的骨子里本該是一位汽車工程師,從19歲學習機械制造業(yè)開始,他幾乎就沒離開過汽車專業(yè)。
55歲時,他被正式提任為廣汽的董事長,作風穩(wěn)健卻并非古板,豐田、本田、菲克混的風生水起之時,他也預判性的做出了廣汽新能源品牌,應對市場危機。
只是風水輪流轉,廣汽這家企業(yè),問題很多,距離換屆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63歲的曾慶洪在即將迎來退休二字之時,還在努力扭住局面,這算不算內憂外患。
敢做敢說在這個時代沒什么不對的,只是如今的市場風氣就是“打倒合資品牌”,再加上部分日系品牌一再作妖,豐田、本田、馬自達們齊齊為造假事宜鞠躬道歉,無疑加速了其滅亡的速度。
這不僅是廣汽一家的問題,更是整個中國汽車市場從合資主導到自主品牌崛起階段所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
尤其是國產新能源的崛起速度已經超乎預期,曾慶洪也表示,其進程已經比原計劃提前了10年,外國朋友看到都傻了。“本田、豐田的朋友跟我說,‘不是(還有)10年嗎?’”
面臨強敵環(huán)伺與銷量低迷的雙重困境,廣汽可能要步入更為艱難的挑戰(zhàn)時期。
依靠裁員調節(jié)生產經營,只能挽救于一時;完全寄希望于政策轉變,也不能挽救一世。若沒有新故事來逆襲,這“寒冬”恐怕還得繼續(xù)。
05
焦慮也平等的傳遞給了每一個車企,包括自主品牌。以至于車圈越來越卷,卷技術、卷價格、卷品質,當然這些最終受益的肯定還是消費者。
更離譜的是,受余承東、雷軍的影響,車圈現(xiàn)在開始“卷老板”了,這成為不少車企最后的王牌。
“六旬老漢”們紛紛下場開啟直播帶貨,典型案例就是長安朱華榮、長城魏建軍、吉利李書福和奇瑞尹同躍四人組,至此,銷量之爭淪為流量之爭。
不過從各家車企5月份產銷快報來看,結果卻大不相同。
長安汽車5月銷量達到206792輛,同比增長3.29%;吉利汽車銷售新車160658輛,同比增長約38%;奇瑞汽車銷量為188556輛,同比增長35.5%。
四位“老漢”中唯一面臨銷量下滑的新主播是長城的魏建軍。5月長城總計售出91460輛,較去年同期下降9.46%,環(huán)比下降3.52%。
這樣看來,流量也不能與銷量劃等號,老板下場卷直播只能錦上添花而已。
回歸到主題,時代之下的“卷與不卷”,市場才是最好的平衡大師。
身處其中誰都不要叫好,誰也不要叫苦,擼起袖子加油干就得了,畢竟你吃的就是這碗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