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
昨天的留言區有人說資本作怪,導致對社會無益的事頻頻上演,想談談這個話題。
很長時間以來在中國都有四大寶:資本、專家、明星(網紅)和美帝(或言繁華實力,此處不接受糾錯),有了這四大寶,幾乎所有的社會問題、經濟問題、道德問題、軍事問題、國家發展問題都找到了根源,似乎國家就是壞在這四股勢力上了——資本負責剝削人民,導致人民入不敷出,貧苦不堪;專家專出餿主意,壞點子,協助資本盤剝人民,欺負弱勢群體,從水稻上山到天然氣表自動開啟F1賽車模式,再到強力收繳電動車,都是專家把老百姓害慘了;而明星和網紅則敗壞了我們的道德,讓孩子們成績上不去,讓男人們學壞,讓女人們墮落,再就是以美帝為首的繁華勢力,把我們的外部環境搞壞了,卡我們的脖子,導致我們某手機品牌發展受阻,等等。
也就是說,把這幾種壞蛋全滅了,我們就無敵于宇宙了。
我有不同看法。
先說資本,我們可以看到如今網絡上只要一說到資本,就是指民營企業,似乎國有企業不算資本,那么國有企業算不算資本?我認為算,國有企業無論是國有獨資,還是控股參股,都是股本參與,股本不是資本是什么?
國企的運行也有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人等部門和職務,而股東行使權力也要按股權比例,公司的利益分配也要“按資分配”,即按股權分配,此外公司的發展遠景、企業目標,公司章程,也都是按公司邏輯運行,所以國有資本也是資本,比如兩桶油,比如電信和鐵路,都是資本,可以說民間資本有的國資都有,民間資本沒有的國資也有,而且國資相比民資,自我糾錯能力和企業發展靈活度都不如民資,因為民間資本是拿自己的錢創業,危機感十足,有錯不改會倒閉的,所以民資面對消費者不敢怠慢。
但是在我們很多網民心里,似乎資本單單就只指民間資本,國資企業不是資本而是義父,也就是說,網民罵資本,就是在罵民企,國企他們不敢罵,像倆捅由這樣的企業,都是他們的慈父。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另有25%為外資企業創造),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以及90%以上的企業數量,單單從提供就業這一點上說,資本(民企)居功至偉。
以前我寫過文章,說我們應該感謝民企,因為民企讓很多人有了工作,而民企提供的很多服務,比如金融方面的電子支付方式,比如通訊方面的語音電話,都給我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實惠,要是用回銀行卡和現金,不僅不方便,還有跨行手續費,要是用回電話卡,有幾個人打得起長途電話?
明明享受著民企帶來的巨大福利,卻天天罵資本不是個東西,要是沒有這些資本,你個龜兒子能用智能手機在網上發言?
明星和網紅昨天才說了,今天就不說了,
長期以來,罵資本家無良、罵明星無德是我們民間社會的一項獨門絕技,也是“泄壓閥”,其實民間也有明白人,只不過沒人聽得到他們的聲音,如今資本已經離場,明星已經散場,不少外資也已經夾著尾巴逃跑了,他們都去了遙遠的地方……而那些失業的網友還在原地自嗨。
美帝這個沒啥說得了,反正全世界所有的壞事都是他們做的,包括很多網友被保安叉出去,買東西被缺斤少兩,或者霧霾天氣,甚至有的0.5被戴綠帽子……也都是美帝的陰謀,不接受反駁。
接下來重點說說專家,之所以想說說專家,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看到很多視頻下面在罵專家,比如大量收繳電動車,說這事都是專家導致的,再比如很多人尋短見,也說是因為專家禍國殃民。
我覺得不能這樣理解問題,很多專家固然可惡,但網友這樣說未免太看得起他們了,而且有避重就輕之嫌:要么別說,要么晦澀表達也行,但是不要張冠李戴,專家承受不起的事情硬安在他們身上未免不妥:你可以不表達事實,但不能亂捏造。
很多事物和群體在中國都有其特殊存在形式,比如“邏輯”和“中國邏輯”,“專家”和“中國專家”。
因為某些原因,一些原本看起來是同義詞或者近義詞的詞句,一旦加上“中國”的前綴,往往詞句本身就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有時候甚至成為反義詞,猶如英文加上了“UN”的前綴,有時候還成了反文明反人性的代名詞,比如“中國專家”。
有一點必須聲明,那就是此處的“中國專家”是一個泛指概念,是群指,不是特指,不能包括所有的專家和知識分子,因為我相信無論世道多么不堪,一定有人堅守知識分子的底限,絕不做逐臭之夫,只是這樣的人極少極少——嚴格意義上,中國如今只有知識階層和知識精英,并沒有知識分子,極少數配得上知識分子這個稱呼的人因為人數太少而無法形成任何影響力,因此,從“影響力”這個角度看,中國是沒有知識分子的。
而所謂“專家”,正是知識精英,這種精英構成的知識階層如今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掌握著很多話語權,但遺憾的是,他們的話已經越來越少有人會聽信,不過這并不影響他們會繼續胡說,尤其是在有巨大影響力的媒體上,這些專家未來把自己的謊言說成實話,下了極大的功夫,也往往能取得一些效果,尤其是面對涉世不深的年輕學生們,還是有些作用的。
民眾對專家不滿意是有原因的,比如經濟學博士王福重說中國農民干的都是體力活,沒有為國家做貢獻,還呼吁農民不能用收割機收麥子,免得污染環境;經濟學家譚雅玲建議年輕人找工作時一定要放棄高工資或者福利性工作,不要嫌苦也不要嫌錢少,應該好好鍛煉自己,以大局為重;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許憲春建議低收入群體可以出租閑置房或者用私家車拉活來增加收入……話說,有房有車,還叫低收入群體?那沒房沒車的叫什么?
經濟學家陳浩曾說:國內家庭平均總資產300萬很正常,現在誰家沒個50萬現金呢?
除此之外,還有諸如“自行車是造成堵車的罪魁禍首”,“應該處罰那些不結婚不生孩子的年輕人”、“中國人月收入2000元比美國人月收入3000美元更幸福”……等等奇葩言論不一而足,還有些其他領域的專家,更是有些驚人之語,比如“中國可以一小時擊沉美國所有航母”、“死四千等于沒死”、“我們死十億人還有四億,依然是人口大國”、“鄭州大雨是美國氣象武器搞的鬼”……“專家”已然令人害怕,再要是疊加個“教授”殺傷力就更大。
為什么會這樣?難道這些專家教授真的是智障嗎?顯然不可能,他們能擔任大學講師,能進行經濟課題研究,有的還是國家級智囊團成員,怎么可能是智障?他們不僅不是智障,而且是精英中的精英,這些人很多從小就是學霸,長大了更是成為各自行業里的翹楚人物,有的精通多國語言,有的發表過高質量的專著和論文,還有的在某些研究領域擁有很高成就——這樣的一群人,怎么可能是智障?
那么他們為什么表現得像智障?因為那是他們故意的,心甘情愿的——他們知道為誰站臺有好處。
民眾也并不怕專家,經常罵他們,而專家也知道這一點,尤其是一些明顯就是公然侮辱人的智商的奇葩觀點,專家也知道老百姓不會相信,但他們還是要說,因為他說的目的并不是讓老百姓信,而是在表演自己的忠誠。
自古以來一直都有騙子和諂媚之徒,但像今天的專家教授這樣能做到沒有一絲焦慮、一點內疚、一些羞恥而公然扯謊的,人類史上也是空前絕后了。
我相信所有的專家都知道真相和信任才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動力,但是他們一直在破壞這種基礎,透支民眾的信任——他們根本不在乎留給后人一個怎樣的世界,反正那時候他們已經將自己的家人移民到了四大惡人之首美帝那里。
所以我經常說,中國最壞的兩個階層,一是底層的SB0.5,再就是這些精英,而這些精英,尤其壞:他們作為道德最低下的一群人,偏偏掌握了最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知識在他們手里,只是鐮刀,不是手術刀。
我對知識精英是如此的失望,但是當我看到不管出了什么壞事民眾都一股腦兒地全算在專家頭上,我又覺得太扯淡:專家再壞,但其實他連一個村長都指揮不動,而你敢罵他,是不是也足以說明專家的壞其實只是表象?
專家固然可惡可恥可憎可恨,但是把所有的帳都算在他們這群高級替死鬼身上,也只能說這種行為跟專家沒什么兩樣——轉移矛盾,不說實話。
一個理想的社會環境才會涌現一批真正的專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