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盧寺始建于南朝,重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因寺中供養毗盧遮那佛,初名毗盧庵。歷史源遠的毗盧寺也是飽經滄桑,幾興幾衰。清咸豐年間毀于兵火。清光緒十年(1884年),曾國荃任兩江總督,在原毗盧庵址建寺,建大雄寶殿、萬佛樓和藏經樓等,將原毗盧庵舊址周邊擴大,改毗盧庵為毗盧寺,毗盧寺乃“金光明道場”,為南京第一大寺。
主要建筑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萬佛樓、藏經樓、毗盧殿、塔院、法堂、齋堂等。
中華民國建都南京之時,因毗盧寺坐落在民國政治文化中心,而一躍成為全國佛教的中心,中國佛教會、中華佛學研究會、中國宗教聯誼會、首都中醫院皆設于此。
當時寺中有萬佛樓一座,供奉鎦金銅佛3000尊,造型各異,金碧輝煌。
民國要人多相往來,連孫中山先生也曾親往靜思。趙樸初先生長期在此工作,1947年還在毗盧寺召開全國佛教代表會議。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曾經莊嚴肅穆的毗盧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寺內所供奉的3000尊佛像,散失在歲月的長河中。而原本用于修行和供奉的房屋殿堂,也被用作工廠用地。
1988年,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會會長的趙樸初居士,故地重游重返毗盧寺,面對著斷壁殘垣,表露了恢復這座古老寺廟的堅定心愿。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籌備,終于在2004年,中國最大的漢傳佛教仿明清單體古建——萬佛樓在毗盧寺內復建完工。隨后,2011年大雄寶殿的修繕也圓滿竣工,復建的鐘樓、禪堂也相繼落成開放,寺廟再次恢復了往日的莊嚴與肅穆。
2015年10月,大雄寶殿前的放生池落成,雙井注水,活水引流,源源不斷,象征著生命的延續與佛法的傳承。當清澈的泉水注入池中,泛起層層漣漪,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段關于信仰與堅守的傳奇故事,法喜圓滿,人心皆安。
斗拱飛檐間,“萬佛寶樓”四字描金大字熠熠生輝。樓外琉璃飛檐層疊而上。
走進寶樓,內中更是雕梁畫棟、珠燈藻井,金碧輝煌,恍若仙境,讓人目不暇接,驚嘆不已。那些形態各異的鎦金銅佛,更是金光萬道,與日爭輝,仿佛有生命一般,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凈土,善男信女們虔誠地供養著這些佛像。
如今的毗盧寺,莊嚴而精致,香煙繚繞,給人一種寧靜而神圣的感覺。院中,兩株黃色的銀杏樹葉子已落滿地,如同金黃色的地毯一般。
據說這兩株銀杏樹是曾國荃當年親手種植的,它們見證了歲月的流轉,仿佛在訴說著百年的因果輪回。每年秋天,這兩棵黃色銀杏樹與毗盧寺的紅色建筑相映襯,形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吸引了無數年輕人前來拍照打卡,留下美好的回憶。
寺內的西方三圣殿往里邊走,有一處禪茶齋面供應。雖然今天是個工作日生意顯得有些冷清,但那份寧靜與禪意卻更加濃郁。
毗盧寺內有一個不大的毗盧寺史料博物館,參觀一下對了解毗盧寺歷史很有幫助。
毗盧寺Tips:
地址:南京市漢府街4號
開放時間:9:00-16:30
門票:20元(含3支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