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屆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獎勵大會,都是展示科研人員的風采,彰顯我們國家重大科研成果和實力的機會。作為最具含金量的獎項之一,“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以下簡稱“自一”)是國內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獎勵那些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作出重大科學貢獻的研究人員。
也正因為這個獎項的重大分量,我們秉持“寧缺毋濫”的態度,對項目的評審慎之又慎。199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改制后,至今共頒發了22屆,其中便有9屆的“自一”為空缺,僅有14個項目獲得這一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獲得“自一”的第一完成單位,有8個為高校(10個項目),其余為中國科學院下屬研究所。其中,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均獲得2次“自一”并列第一。
現代的大學,尤其是頂尖研究型大學已經不僅僅是人才培養的基地,同時也憑借得天獨厚的科研條件和氛圍,成為引領前沿學術發展的中堅力量,這也充分體現了頂尖研究型大學在推動國內科學和技術發展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14個榮膺“自一”的項目分別是哪些重大成果。
歷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項目統計
2002年:有機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學的研究
① 主要完成人:
·蔣錫夔(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計國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張勁濤(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范偉強(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史濟良(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② 成果解讀:
有機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學是物理有機化學的兩座“高峰”,蔣錫夔院士領銜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勇敢攀登二十年,獲得重大突破,結束了“自一”長達4年空缺的局面。
2003年:澄江動物群與寒武紀大爆發
① 主要完成人:
· 陳均遠(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 侯先光(云南大學)
· 舒德干(西北大學)
由于陳軍院、侯西安光、舒德干三位學者對該項目均有重大貢獻,故三人并列為第一完成人。
② 成果解讀:
1984年,云南東部早寒武世澄江動物群,在澄江帽天山被發現,此后陳均遠、侯先光和舒德干等科學家通過對此進行不斷挖掘發現和深入系統研究,詮釋并回答了寒武紀大爆發這一重大疑難科學問題,,并提出了神經脊動物的概念,創建了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演化五個階段的假說。
2006年:介電體超晶格材料的設計、制備、性能和應用
① 主要完成人:
·閔乃本(南京大學)
·朱永元(南京大學)
·祝世寧(南京大學)
·陸亞林(南京大學)
·陸延青(南京大學)
② 成果解讀:閔乃本院士帶領南京大學團隊,成功將超晶格概念推廣到介電材料,研制成周期、準周期和二維調制結構介電體超晶格。該研究成果在光電子學、光子學等高科技領域將有廣泛應用。
2006年-金屬配合物中多重鍵的反應性研究
① 主要完成人:支志明(香港大學)
② 成果解讀:
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來,首個斬獲“自一”的項目,由著名無機化學家、中科院院士支志明主導完成,揭示了原子和基團向有機底物轉移的反應機理。該成果被認為是最近10年無機化學領域最重大的研究成果之一。
2009年:《中國植物志》的編研
① 主要完成人:
·錢崇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陳煥鏞(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吳征鎰(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王文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李錫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胡啟明(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陳藝林(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陳心啟(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崔鴻賓(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張宏達(中山大學)
② 成果解讀:
《中國植物志》的編研經過四代科學家歷經四十五年完成,參與編研的有146個單位,312位作者,164位繪圖人員。該叢書采集和查閱了植物標本1700余萬份,發表新屬243個,新種14312個,同時提出了一些類群的新分類系統,對東亞乃至世界的植物物種多樣性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
2013年: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
① 主要完成人:
·趙忠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陳仙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王楠林(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聞海虎(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方忠(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該項目的主要完成人趙忠賢和陳仙輝并列為第一完成人,故該成果也通常認為是中科院物理所和中科大共同完成。
② 成果解讀:
趙忠賢院士、陳仙輝院士等人領銜,基于長期積累做出了大量原創性的工作,成功發行鐵基高溫超導體,成為繼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之后最重要的進展,具有重要的基礎科學研究價值和巨大的應用前景。
2014年: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
① 主要完成人:
·張堯學(清華大學)
·周悅芝(清華大學)
·林闖(清華大學)
·任豐原(清華大學)
·王國軍(中南大學)
該成果是在張堯學院士帶領下,由清華大學、中南大學多位教師共同完成的。雖然張堯學聰2011年11月至2017年5月任中南大學校長,但張堯學完成主要成果的時間在清華大學,填寫的所在單位均為清華大學,故該成果為清華大學所有。
② 成果解讀:
這應該是“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史上最具爭議的成果了。該成果的獲獎理由是,該研究在國際上率先提出透明計算的新概念,開辟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和發展方向,為網絡計算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和理論基礎。然而,關于該項目涉嫌抄襲開源代碼、“透明計算”的概念與云計算似乎無異等質疑,久久不能平息。
2015年: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
① 主要完成人:
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彭承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陳宇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陸朝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陳增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② 成果解讀:
潘建偉院士帶領團隊長期從事光量子操縱方法的研究,系統地發展了多光子糾纏操縱技術,經過多年研究,創新性地將該技術應用于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量子計算等多個研究方向,實現了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中的應用。
2016年: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的中微子振蕩新模式
① 主要完成人:
王貽芳(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曹 俊(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楊長根(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衡月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李小男(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② 成果解讀:
作為宇宙中最神秘的粒子之一,中微子吸引了無數全球物理學家投入大量精力和財力進行研究。由王貽芳院士領銜的團隊,憑借在中微子振蕩上的基礎性發現與探索,揭示了超越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新前沿。
2017年:聚集誘導發光
① 主要完成人:
唐本忠(香港科技大學)
秦安軍(浙江大學)
董宇平(北京理工大學)
李振(香港科技大學)
孫景志(浙江大學)
② 成果解讀:
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本忠帶領團隊在化學領域深耕多年,提出了“聚集誘導發光”概念,同時在AIE體系開發、機制探究和應用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為發光材料研究打開一扇新大門。
2018年: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
① 主要完成人:
·薛其坤(清華大學)
·王亞愚(清華大學)
·何珂(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馬旭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呂力(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② 成果解讀:
薛其坤院士和團隊試驗了超過1000個樣品,克服了重重障礙,終于找到特殊材料“磁性拓撲絕緣體薄膜”,從實驗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率先在世界上驗證了量子霍爾效應物理領域一個期待已久的重要現象。
2019: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
① 主要完成人:
周其林(南開大學)
謝建華(南開大學)
朱守非(南開大學)
王立新(南開大學)
② 成果解讀:
周其林院士團隊歷時20年,發現手性螺環催化劑,在諸多不對稱催化反應中表現出優于其他手性催化劑的催化活性和對應選擇性。該成果是21世紀以來不對稱催化領域最重要的發現,將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至新高度,已被廣泛應用于不對稱合成反應,成為合成手性分子的重要工具。
2020: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創制和應用
① 主要完成人:
·趙東元(復旦大學)
·李偉(復旦大學)
·鄧勇輝(復旦大學)
·張凡(復旦大學)
② 成果解讀:
趙東元院士領銜的團隊,首次提出有機-有機自組裝的新方法,從而發現一種全新的介孔材料——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具有輕、柔、易加工、可降解等突出優點,開拓了納米科學的新方向,引領國際介孔材料領域的發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023年:拓撲電子材料計算預測
① 主要完成人:
方忠(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戴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翁紅明(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余睿(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王志俊(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② 成果解讀:
方忠院士領導研究團隊歷時近10年攻關,在“拓撲電子材料計算預測”上取得重大成果,不僅發現首個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絕緣體,以及首個狄拉克半金屬和首個外爾半金屬,同時提出并實現了判別拓撲性質的普適計算方法,使得中國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領先世界。
事實上,這是中科院物理所繼2013年之后,第二次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并且上一次獲獎團隊中同樣有方忠院士。
這些問鼎“自一”的項目,無不是各自領域的重大突破性成果,凝聚著科研團隊無數的汗水與智慧。這些研究團隊,大多數在高校單位,可見我們的頂尖研究型大學不僅是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主體,同時也是基礎科研的重要力量。
清華、中科大、南大等院校,都堪稱國內“理學”研究的實力擔當,能夠獲得“自一”也充分說明其學科實力之強大。略為遺憾的是,作為國內“理學”最強的院校——北京大學,迄今為止還未斬獲一項“自一”,這也不免讓我們對北大在未來的表現更加期待。
希望我們的科學家繼續努力,將來能取得更多“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引領世界基礎科研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