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7日,四川省公布了《深化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從明年(2025年)起,高考不再分文理科,改為“3+1+2”模式:
“3”為語文、數學、外語;
“1”為首選科目,從物理、歷史2門科目中自主選擇1門;
“2”為再選科目,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科目中自主選擇2門。
新高考的到來,意味著學生能夠根據個人愛好、興趣、特長,結合志愿高校及專業的招生要求,在12種學科組合中自由選擇,但也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帶來了新的挑戰。
面對即將到來的首屆四川新高考,學校如何應對新教材、新變化,有效開展選課走班?近日,小浪對話天立教育旗艦校高中部掌舵人劉應成,了解學校如何抓住高考改革契機,探索適合天立學子的特色發展之路。
01
破局:
提前一年走訪全國改革先行學校
“新高考改革,在四川是剛起步實施的階段,但重慶、上海、江蘇、湖南等省市已經先行試點了,并且有做得很好的學校。”劉應成校長表示,應對新高考,做好先行“規劃”至關重要。
在新高考前一年,天立教育旗艦校高中部已經提前布局應對。在劉應成校長的帶領下,新高一的年級主任、一線骨干教師先后到重慶巴蜀中學、湖南省長郡雅禮學校、浙江省學軍中學(新高考80余人被清北錄取)等名校參觀考察,學習新高考先行試點省份的成功實踐經驗,了解新高考下的課程、師資、選課走班等的設置。
應對新高考下的選課走班,天立教育旗艦校邀請到新高考先行試點學校的年級主任進校園,分享他們在分班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走過的彎路及成功經驗;邀請四川省教科院分管新高考選課走班的專家進校園,分享四川省在選課走班中的思考。
在家長和學生初步建立對選課走班認識的基礎上,天立教育旗艦校結合高校的招生政策,為學生設置出對應的選課方案,在滿足學生需求的基礎上,適配更多優質學校及專業的需求。
結合改革領先省市學校的成功經驗、四川省教科院的指導及高校招生政策,天立教育旗艦校相信,只有在先行工作下苦功夫,學生才能少走彎路。
02
硬核:
提前一年儲備1/3教師
天立教育旗艦校的師資之強,一直都有目共睹,中學部師資更是一度出圈。
清北教師近30人,新晉教師中,碩博學歷占比超70%,國外留學背景教師占比超22%,100%的青年教師畢業于985、211、“雙一流”高校等。
學校不止師資實力強,在人員儲備上也十分寬裕。劉應成校長表示:“集團對旗艦校的支持很大,在師資方面更是不遺余力,假如今年我們新高一招聘50個老師,明年我們也會配備同樣的50個老師,并且在今年提前把明年1/3的教師儲備好,這對選課走班而言是有很大利好的。”
選課走班對教師數量的要求更高,劉應成校長解釋道,以前一個年級450人,按照10個班級的老師配置,每班上課的人數為45人。但是新高考選課走班后,會出現更多元化的選擇,一些小眾的班級可能只有十多二十個人,學校儲備的30%教師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需求。
“學生有教育需求,學校都會盡力去滿足。”劉應成校長說。
03
因材施教:
打造更適合天立學子體質的校本教材
新教材對于教學而言的挑戰在哪里?什么是最優的解決辦法?劉應成校長說:“去年九月,學校高中部開學,但新高一的老師是提前一年到位的。這也讓每個學科老師都能提前一年著力新高考研究,為高中教育教學支持賦能,通過比對新舊高考的變化,研究新教材的挑戰點和解決辦法。”
集團化辦學之下,學校有更多的同行者與智囊團。劉應成校長談到,天立教育集團在全國有近60所學校,高一年級超1000人教師會進行集體備課,共同應對新高考。同時,集團教研院也會研究新高考,為一線教師提供指導思路和意見。
“從教學的角度講,新教材的知識板塊更加零散,不再是曾經一整個單元學習一個知識內容,而是螺旋式上升,從簡單到復雜的遞進。”劉應成校長指出,變革,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有的學生適合零散的學習,但有的學生更容易接受把一個知識點學透再學習下一個,所以,因材施教很重要。
為了更好地適配天立學子的需求,目前,天立旗艦校已經著手打造了應對新高考的校本教材、講義。在參考新高考的教材、教輔資料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04
科技+教育:
大數據助力高質量教學
高質量教學,課前備課、課中授課、課后查漏補缺,缺一不可。劉應成校長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學校的教學手段與方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科技和大數據被廣泛應用在天立教育旗艦校的教學之中。
充分利用大數據,在備課中,天立教師會搜索3-4種主流教輔、賽課特等獎視頻等,學習優秀的備課思路,并根據學生層次,篩選全網題目,匹配難度適宜且全面的練習題,讓備課更加精準、高效。
在課堂授課中,天立教師格外重視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在提問中,匹配難度適宜的問題,讓學生在破解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劉應成校長指出,老師的提問方式格外重要,要讓學生感受到回答問題是很光榮的事情,在學生回答正確后給予肯定,錯誤時給予鼓勵,通過正向反饋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
在課后作業布置中,天立從不一概而論,而是注重針對性,對于特優生可以減免基礎性的題目,對于后進生則削弱習題難度,實現“個性化”的作業布置。此外,根據學生考試和作業情況,學校充分利用大數據監控,根據學生薄弱點,進行精準作業布置。
05
多元升學:
成就每一個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所在,教育要因人而異。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教育需求,學校在高考的基礎上,拓展出學科競賽、高校(中科大、西安交大)項目班、清北項目班(攀登計劃、卓越計劃等)、強基計劃、藝體特長生、國外升學等多維升學渠道。
在學科競賽、項目班選拔、藝體特長培養中,師資是支撐的關鍵力量。目前,天立教育旗艦校五大學科競賽教練已全部到位,由國際金牌競賽教練葉新年擔任學科競賽總教練,清北競賽教練齊聚,從他們手上帶出的全國金牌、國家集訓隊不計其數。
葉新年
國際數學奧賽金牌教練
中學數學特級教師,中學正高職稱,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教練,指導學生19 人(22 次)入選數學國家集訓隊、4人入選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中國國家隊,指導數名學生獲IMO 金牌,助力中國隊贏得參賽史上最佳成績。
在藝體培養中,高中部的3名美術老師,均畢業于清華美院、中央美院。劉應成校長還透露,學校還招聘到一名以年級前三畢業的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擔任學校音樂教師,用于特長學生培養。
“讓每個選擇天立教育旗艦校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長發展道路。”劉應成校長強調,學生有興趣愛好和學習意愿,學校就愿意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平臺和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