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街說路丨小五馬路與東五馬路
作者:李春昌
近日讀到一篇有關講述松竹梅胡同的文章,這篇文章說松竹梅胡同原來是小五馬路,這不對呀。感覺很有必要把小五馬路說一下,連著東五馬路一起說說。
1998年長春市交通地圖冊,小五馬路與松竹梅胡同,和平胡同翻拍。↑
在長春商埠地大馬路兩側,用小字命名的馬路,只有小五馬路和小六馬路。
其中小五馬路在大馬路以東的東五馬路南側,小六馬路在大馬路以西的松竹梅胡同往北。
大馬路以東沒有小六馬路,大馬路以西也沒有小五馬路。
小五馬路和東五馬路,形成于長春開埠之后。開埠以前,這里是長春城北門外,有通向農安的大道從這里經過。
1934年“新京”街路地圖,小五馬路,和平胡同翻拍于《長春歷史地圖集》?!?/p>
查看長春歷史地圖,在1934年“新京”街路地圖上,放大了可以看到,就在東五馬路南側,寫著小五馬路。這應該是最早出現小五馬路的一張地圖了。
此前,筆者了解到的是,在1956年命名了小五馬路。更早,小五馬路只是胡同。
《長春縣志》上,小五馬路記載為安業胡同。安業胡同,西通大馬路,東至永長路,中間與積善胡同(即北市場胡同后為鐵行街)相交匯。
在偽滿時期,安業胡同改名為輔仁胡同。透過1934年地圖,我們了解到,安業胡同也好、輔仁胡同也罷,都曾經叫過小五馬路的。
小五馬路的永長路至東四馬路段,原來叫花園南門胡同,這在《長春縣志》上有記載。后來改叫公園路。公園路在1934年地圖上有記載。
繼續閱讀歷史地圖。
1923年長春地圖,東五馬路,和平胡同翻拍《長春歷史地圖集》。↑
在1923年地圖上,看到永長路標注為東大馬路,這也是第一次看到有這樣的記載。
在1923年的地圖上,東五馬路,還只有大馬路到東大馬路一段,過了永長路,就沒有東五馬路了。這一點,在另一張地圖上也有所體現。
1916年長春城埠馬路建筑圖,東五馬路為東慶路。和平胡同翻拍于《長春歷史地圖集》。↑
這張地圖就是1916年的長春城埠馬路建筑圖。在這張圖上,大馬路不叫大馬路,而是叫做永安路;東五馬路也不叫東五馬路,而是叫做東慶路。圖上東五馬路只有大馬路至永長路這一段,不能通向長通路。
因為永長路與長通路之間的東五馬路一片,原來有一座公園。這座公園是1914年3月,吉長道尹孟憲彝決定修建的?,F存史料中大都直接稱其為“公園”,也稱“長春公園”;為區別于日本人修建的西公園,又叫做“中國公園”。
公園在偽滿時期舊影,房友良供圖,鳴謝?!?/p>
這座公園大約在今天的東五馬路東段新天地購物公園和加油站兩塊地方的位置,占地28畝(約合1.9萬平方米)。這是長春歷史上第一座由官方出資修建、具備現代意義的公園。但到了偽滿時期,這座公園就被改變了模樣。首先就是將東五馬路向東延伸,穿過公園,通向長通路,并與興運路(即今天的陜西路)相對。后來東五馬路北側一部分的公園逐漸消失,變成了建筑用地。
1938年“新京”街路地圖,東五馬路附近。圖源《長春歷史地圖集》?!?/p>
在1938年的“新京”街路地圖上,東五馬路就是西起大馬路,向東至長通路。在原來的公園北片位置,有長通路警察署。東五馬路南側,有輔仁胡同和公園路。
查看1935年“新京”地圖,在東五馬路與永長路交匯處,有兩個地理標注,我們去看看。
1935年“新京”街路地圖,東五馬路附近,圖源《長春歷史地圖集》↑
在東五馬路與永長路交匯處西北角的,為東五馬路5號,是偽滿初期的“國務總理公館”。
這個“公館”就是鄭孝胥的宅邸。為青磚套院院門朝南開。院里有兩座帶回廊的青磚房,前院還有東西廂房。
東五馬路鄭孝胥舊宅舊影,資料圖片?!?/p>
鄭孝胥還在他的東五馬路“公館”里主辦起了“王道書院”,在1935年5月講解他的“王道”之后,發起了“滿洲國已經不是小孩子了……”的牢騷,隨后日本關東軍以鄭孝胥年事已高,倦勤思怠為由,革去了鄭孝胥的偽滿國務總理大臣之職。1936年,鄭孝胥從東五馬路搬出,入住了柳條路宅邸,至1938年3月死去。長春解放后,這里有南關區稅務分局等在此辦公。
鄭孝胥公館舊址處現貌,和平胡同拍攝?!?/p>
在鄭孝胥東五馬路公館對面,東五馬路與永長路交匯處西南角,1935年地圖上顯示為“最高檢察院”。
東五馬路口蒙古會館舊影,資料圖片?!?/p>
這是一座獨特的建筑,叫做蒙古會館,也是一個院落,院內有二層小樓。1932年偽滿洲國“最高檢察院”成立,占用蒙古會館建筑辦公。1938年,“最高檢察院”從蒙古會館遷出。解放后,這里曾經是南關區人民法院所在地。
蒙古會館舊址處現貌,和平胡同拍攝?!?/p>
在1935年地圖上,公園路北側,還有“軍政部”和“被服廠”。這兩塊地,原來都曾經是公園。
資料顯示,1914年建成的公園,在1925年的時候,在公園東部,又興建了東北軍的吉林被服廠。到1932年7月,被服廠的一部分成為偽滿“軍政部”的最初辦公地點,吉林被服廠也就變成了偽滿軍政部下屬的軍用被服廠。到1937年,在偽滿洲國的機構調整中,“軍政部”并入“治安部”,從這里搬出。
1951年11月利用被服廠舊址,建成東北財政部303被服廠,在抗美援朝期間,為志愿軍生產大量軍用棉衣。
1958年303廠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部3504工廠。在2000年的前后幾年,3504工廠遷出,這里建成龍興商貿園,現在是中東新天地購物公園。
新天地購物公園,和平胡同拍攝?!?/p>
東五馬路在城市更新中拓寬,永長路成為亞泰大街的一部分,大馬路也被加寬;小五馬路在城市更新過程中消失,僅有大馬路口一段,在亞泰大街口還能辨認出小五馬路的走向。
在大眾劇場的南側,原來小五馬路的路北,存有一處院落,那就是袁家大院。
2014年10月,小五馬路袁家大院大門,和平胡同拍攝?!?/p>
袁家大院的主人叫袁致和,字育生,1884年出生,土生土長的長春人。他的姐夫是奉系軍閥張宗昌,1925年袁致和被任命為山東省全省警務處長兼省會警察廳長。在1927年被北京政府授予和威將軍銜,后來回到長春養老,置辦了這座袁家大院,1960年,袁致和在長春去世。在山東任職期間,收購到一些書畫珍品,其中有一套完整的宋版書視為珍寶,那就是宋版《昭明文選》。1978年轉讓給吉林省圖書館,成為省圖鎮館之寶之一。
袁家大院現貌,和平胡同拼圖制作?!?/p>
袁家大院門前,可以視為僅存的一小段小五馬路。
在東五馬路與大馬路交匯處東南角,東五馬路48號,坐落著建于1937年的國泰電影院。
東五馬路與大眾劇場,老趙拍攝?!?/p>
長春解放后后,將國泰電影院改名為大眾藝園,1950年代,更名為大眾劇場,并且成為當時的長春京劇團的演出主場,同時也放映電影。2009年,大眾劇場建筑列為長春市文物保護單位。隨后幾年,對大眾劇場原建筑進行了修復建設,2014年經過修復建設重新開演的大眾劇場,吉林京劇院在這里演出不斷,名家薈萃,特色戲曲精彩紛呈,成為傳播和欣賞中華傳統戲曲藝術的好地方。
大眾劇場,和平胡同拍攝?!?/p>
【和平胡同-春發盛】原創圖文,如有利用務必注明出處?!竞L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