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一天后,現代人最喜歡的減壓方法之一就是打開音樂。
有的人喜歡車里聽音樂,有的人喜歡在地鐵大巴上邊聽音樂邊刷手機,有的人也喜歡在家里放著音樂。
相當部分人甚至喜歡聽著音樂入眠。
你有沒有曾經擔心過,經常聽音樂是否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效果?
想想你最喜歡的歌,或者去聽聽某些被稱之為洗腦神曲的口水歌(《小蘋果》《甩蔥歌》《圓周率之歌》《我在那一角落患過傷風》),你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那朗朗上口的節奏反復在你的腦海里回蕩。
歌曲或其他音樂作品的某個片段不由自主地在腦子里反復出現并且不受大腦控制。研究人員把這種現象叫作earworm(耳朵蟲)。
當然,別害怕,并不是真的有蟲子,科學家只是形象得把這種現象描述成大腦中爬進一只小蟲子。
“耳朵蟲”也并非出現在耳朵里,而是一種純粹的來源于大腦的神經活動。心理學家發現,當“耳朵蟲”出現時,大腦的反應和聽到音樂時的反應類似,都引發了大腦聽覺皮層的活動。也就是說,即使我們只是通過想象,負責聽覺信息處理的聽覺皮層也會活躍起來。這種“聽覺想象”活動生動地重現了我們聽到旋律時的大腦反應。
在最近發表在《心理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 Bayor大學的科學家Michael Scullin, Chenlu Gao, and Paul Fillmore探討了這種“蟲子”對人的影響。
Michael Scullin和他的同事發現,經常聽音樂的人在夜間會出現持續性的耳蟲。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睡前聽音樂越多,就越容易出現耳蟲,睡眠質量也就越差。耳蟲也與白天表現較差有關。
研究者認為,睡前聽音樂似乎會導致大腦額葉某種形式的大腦活動增加(額葉慢振蕩活動)。這種大腦活動與我們睡眠時記憶的增強或鞏固有關。
研究者分析道,音樂喚醒了記憶,重新激活了耳朵蟲。
這與耳朵蟲的形成特點是一致的,即人們是否記得某一首歌,更關鍵的因素是,他是多久之前聽到的,以及重復聽到的頻率有多高。很多平臺的音樂網友表示,像《小蘋果》《甩蔥歌》《圓周率之歌》《我在那一角落患過傷風》這類歌曲,任意一首要是連續聽上2小時以上,大多數會出現這類現象。
當然,耳朵蟲并不是總是不好的, 一些研究人員也認為,耳朵蟲會分散對負面思想的注意力。從這個層面來說,在心情糟糕的時候聽音樂更加有益心理健康。
但是,如果耳朵蟲確實在晚上影響到你的睡眠,那么,要記住,越想趕走的想法就越難以擺脫,反其道而行之,卻能起到消除的效果。遇到耳朵蟲的時候,就不妨就讓它在腦海里飛一會,享受一下那美妙的節奏吧!
References:
Scullin, M. K., Gao, C., & Fillmore, P. (2021). Bedtime music, 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 and sleep. Psychological Scienc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