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三元里打響禁止電單車進村第一槍,可謂是“成績斐然”!
村中井然有序了,街道干凈整潔了,住戶大量搬走了,門面沒生意也關門大吉了......
這一切似乎是那么的歲月靜好,熙熙攘攘的人間煙火氣息似乎也消散不見了,這到底是文明社會的進步?還是因噎廢食的一刀切“懶政”所引發的反噬?
因為五月初的一起電動車自燃事故,廣州三元里直接宣布:5月16日零時起,廣州市白云區三元里村正式禁止電動車及五類車入村停放。
如此一來,三元里也就成為廣州首個禁止電動車進入的城中村。
然而,這個“第一”的頭銜戴得似乎有些別扭!
對于“禁止電動車”的爭論從來沒有停過,而對于“禁止電動車”的行政管理自然也分成針鋒相對的兩派:一方認為有必要禁止,另一方持有強烈的反對意見,而雙方的觀點也都十分鮮明!
立竿見影,這是三元里最希望看到的樣子嗎?
認為必須要禁止電動車的人認為,電動車就像是城中村中的“搗亂份子”,毫無節制見縫插針地穿行于各個角落當中,一個不當心就會被疾馳的“飛車黨”給嚇著,嚴重的可能還會被刮碰到;同時,電動車隨意亂停亂放的情況也十分嚴重,本來就不寬敞的道路,被這些停放得橫七豎八的電動車這么一占,想好好的走個路都成了奢望。
更為嚴重的是,電動車自燃事故的發生,才是最危險最致命的缺點。
憑借著以上種種“麻煩”,有的人就認為必須要禁止電動車進入到城中村來。
甚至有一些租戶,平時也是騎電車出行通勤的,也舉手贊成,理由是:內巷本來就只能容納兩三個人并排走,如果停了一輛電動自行車,路面就差不多少了三分之一,通行十分不方便。
“對于亂停亂放的亂象,是光靠“提醒”“勸告”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出臺強制措施才是關鍵;雖然大街每一個內巷的入口都掛著紅色橫幅,提醒居民不要將電動車停放進內巷,但仍有人或不自覺、或貪方便就將車停在住所的樓下以及一些禁停的區域當中。”這是一位街道一線管理人員的自述。
總之,單靠“溫和”的管理,完全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上述情況不但發生在三元里,同樣也存在于每一個城中村當中,所以,繼三元里成為廣州首個“電動車禁停村”后,白云蕭崗、江夏村接連發布電動車整治公告,正式加入到禁停的陣營當中。
在禁止派一方看來,這種強制的限制措施,似乎也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反噬襲來,這是三元里早就能想到的后果嗎?
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從城中村的管理角度來看,一切都朝著美好的方向在發展。
但是,對于居住在城中村的居民,特別是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來說,禁止電動車的管理措施更像是一個“噩耗”。
他們之所以來到大城市,選擇在城中村居住,無非是想在收入有限的情況下,能省一點是一點。
之所以選擇電動車作為主要通行工具,就是圖一個方便還省時省錢。
說白了,電動車不僅是居民們日常通勤的工具,更是維系生計的重要手段。
送外賣的小哥、早起買菜的老人、接送孩子的父母,電動車成為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三元里村內到地鐵2號線三元里站,需耗時30分鐘左右。這段距離,用電瓶車接駁僅需10分鐘。現在要早起半個小時起床,走出村外找回自己的電并車,再開到地鐵站。
村內有電瓶車6000輛,都被移到村外。致使村外的電瓶車要占據近2公里人行道,里三層外三層擺放,想找到自己的電瓶車也要花費大量時間。
如今,禁止管理措施轟然落地,不選擇逆來順受的人,只能無奈地選擇舉家搬離,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沒有禁止電動車的城中村就是留爺處。
“口罩三年都扛過來的我,竟然因為禁電動車,我要告別陪伴我8年的三元里了”,這是我在網看到了最悲情的一段評論。
隨著一些外來人員的搬離,空置的房子開始增多,房東們好像也有些坐不住了,開始降價招租的消息頻現,單間降到了每月180元,一房一廳降到350元,但即便如此,也無法挽留大量租戶。
相對于只是坐收租金減少的房東們不同,沿街鋪面開店的老板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現在的三元里們,租戶大量搬離,人流大量減少,過路客減少,生意自然難做。
尤其是餐飲類的店鋪,客流量直接腰斬,有的客流量甚至還不到之前的一成。
更要緊的是,就連外賣生意也沒法做了,畢竟沒有哪個外賣小哥愿意走十幾分鐘的路進來取單吧。
在這個環境下,大量商家不得已只能選擇關店搬離,另外尋找出路!
以前總有人說,電商干掉了大量的傳統實體店。
而在三元里,禁止電動車不但干掉了實體店,連網店也一并消滅了。
馬總來了,估計都得驚叫一聲:臥槽!
看到如今的三元里,我不禁想起了以前深圳、東莞城中村改革,把外地人都趕出了城中村,慢慢村子開始空心化,大好的商業環境消失不見了,大好的發展前途也錯失了,除了拍大腿,就只能眼紅別人了。
三元里表面上是在禁止電動車,加強城中村管理,但實質上,卻也是變了相地把外地人往外趕,所帶來的負面作用也是肉眼可見的大!
三元里的街道辦似乎也意識到了什么,好像也開始在服軟了,先是搞了一個所謂的通行證,允許電動車可以在村里停留30分鐘,不過效果并不明顯。
現在三元里街道辦又開始放話了,表示會進行優化。
在我看來,所謂的優化只不過是一句空話。
除非撤銷禁止電動車進入的規定,否則一切只能是瞎折騰!
我一直有個疑問:能想出并且落地禁止電動車進入這套管理的,是三元里全體表決通過的方案,還只是三元里街道辦那幾個不知人間疾苦的領導,拍腦袋空想出來的“餿主意”?
就連一個普通老百姓都能想到后果的事情,怎么會在三元里這樣出名的城中村打開了第一槍?
是真的不想發展了嗎?還是太過自信自己的吸引力了?
兩個月過去了,苦果嘗盡,也應該清醒了吧。
我估計,看到三元里現在這副樣子后,廣州其它城中村都拿來做反面教材了吧?
我認為,亂停亂放的現象、騎行不規范等行為,都可以通過不斷強化管理來解決,比如建立全村舉報監督通道、實施白名單黑名單,對于屢教不改的車輛,納入黑名單禁止進入,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刀切!
對于電動車自燃等安全隱患的問題,源頭應該是在生產電動車以及各種零配件生產的廠商那里,不在消費者身上!
相反,消費者才是最大的冤種,他們花了血汗錢買了電動車,還依法交了稅,最終卻成了“被趕被禁”的人。
這到底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泯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