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世界上僅剩最后一片樹葉,那么肯定會被蓋在中國人的肚臍上。
而如果世界上僅存最后一塊塑料,那它必定會被扣在年輕人的手機背后。
年輕人不能沒有手機殼,就像玲花不能沒有曾毅,沈騰不能沒有馬麗。
隨著時代更迭,新一代的“審美”趨勢也逐步向“審丑”進軍。
年輕人與丑東西之間的關系,就像卡西莫多與愛斯梅拉達的愛情故事。
雖令旁人不解,但只有彼此知道,非他莫屬。
「邪門手機殼」就是當代年輕人“審丑觀”中最牛逼的細分領域之一。
“這是前段時間最流行的玄鐵菜刀手機殼”:
作為每天帶在身邊的東西,手機殼就是彰顯個性最好的利器。
談笑之間,掏出手機,一舉手一投足,品味立見高下。
畢竟,美麗的皮囊千篇一律,丑逼的手機殼才各有千秋。
選一個稱心如意的手機殼,比選一個靠譜的男人還費勁。
雖說選手機殼要有靈氣,但也不能沾靈異。
就這「大腿手機殼」,看一眼,我以為是醫學院冷庫的大體老師被偷家了...
縱觀整個「邪逼手機殼」宇宙。
人體器官是這片沃土中最龐大的神秘組織。
年輕人對人體器官手機殼的喜愛程度近乎癲狂。
就算緬甸人口販子來了都得倒吸一口涼氣。
“怎么中國人倒騰這東西都不背著人嗎?“
思路一旦打開,導向便會逐漸失控。
“別跟我講性價比,我們眼里只有屌不屌,硬不硬!”
這是00后王大拿跟我講述的她對手機殼的態度。
可以看出,實用主義在年輕一代人眼里并不器重,而情緒表達才是他們最看重的東西。
“最好讓別人看一眼我的手機殼,就知道我不是好惹的!”
比如這個「叼你老木」殼:
“誰他媽都別欺負我,小心我直接掏出民法典給你念一段!”
「民法典手機殼」由此孕育而生:
有人覺得民法就是沒有刑法來的硬氣!
為了彌補刑法典的空缺,直接把作案利器搬上了手機殼大舞臺。
“我買這個鐵鍋殼單純就是為了防身。”
當然,情緒的表達不單單只有“憤怒”一種。
“厭惡”也是人類的基本情緒之一。
所以一部分朋友在選手機殼這個問題上,一直秉承著“惡心他人,成全自己”的惡趣味原則。
有時候我真的會對著流星雙手合十,企圖讓上天給我一個答案。
“這種手機殼的受眾到底是什么人..”
比如「便便殼」
再比如這種「蟑螂殼」
還有這種「腋毛殼」。
在惡趣味領域也是相當炸裂的一位:
雖說現在的手機殼市場噱頭遠比實用更有經濟效益。
但還是有一部分匠人在默默深耕著產品性能的開發與拓展。
他們絞盡腦汁,榨干創意。
力圖要把手機殼的實用性推向極致。
這個解決千萬少女化妝品收納煩惱的「化妝包手機殼」就是其中最好的作品之一:
除了收納領域。
匠人們的創意在一些突發狀況上,也可以起到應對不時之需的作用。
比如面對現在北京40度的高溫,就可以祭出這款「奧特曼風扇手機殼」:
再比如讓你永遠擺脫“手機掉溝里”的命運:
據《2022年手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手機殼購買具有超高用戶粘性,超過千萬級用戶每年購買12次以上。
大量的年輕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手機殼癮”。
對于很多人來說,在某寶上下單手機殼爽過在短視頻平臺看洗地毯、修馬蹄。
人們換殼的速度比看片兒時的2倍速還迅猛。
新奇手機殼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洶涌,年輕人在這片藍海中瘋狂遨游,樂此不疲。
有專家指出這是一種上癮性消費行為。
商家利用了人們總是貪圖通過極小的成本,為個體帶來極大的心里滿足感的消費心理不斷推寵出新。
“這是一種消費陷阱,年輕人應該戒掉手機殼癮,把購買手機殼的時間多用來提升自己。”
聽到這話,我想直接上去給他兩大耳瓜子,等他一張嘴喊疼,再往嘴里啐口吐沫星子。
一臺新能源車七、八十萬,你說這是新勢力。
一棟房子五、六百萬,你說這是剛需。
一個手機殼就十幾塊錢,你跟我說這是消費陷阱??
“沒錢換手機,只能換個殼”的精神樂土還要被貼上玩物喪志的標簽。
真是喝完涼水吃黃豆,沒事找屁吃。
面對現在處處陽痿的經濟形勢,上個班都要熬到65才能退休的苦日子。
這種「換個手機殼,換張新壁紙,心情就能美麗一整天」的樂趣,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保安007
“別和我要鏈接,我也沒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