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縫補命運
這篇文章是欠一位讀者的,因為搜集會員文章素材和去甘南被耽擱了,在此向張哥說聲抱歉。
張哥女兒今年考上了一所心儀的大學,姑娘一路狂奔跑到他上班的地方,給他跪下磕頭,孩子邊哭邊說:爸,我考上了……他告訴我當時他和女兒抱頭痛哭,孩子十年寒窗總算有個出頭之日了,但同時他也明白這只是第一步,因為大學畢業(yè)還有就業(yè)問題,現(xiàn)在這種形勢下,就業(yè)也是個不容樂觀的事情,孩子的學費最終他是湊出來的,動用了老人的養(yǎng)老錢,又借了一部份,總算解決了這件事,他告訴我在等孩子分數出來的那些日子里,每天都像熱鍋上的螞蟻,期間看到很多視頻都是孩子刷到自己的分數后欣喜若狂,然后和家人抱在一起哭,無一例外都是這樣,等輪到自己了,也依然忍不住狂喜的淚水。
但他認為這種狂喜背后其實蘊含了很多東西,他說自己說不出來那種東西是什么,希望我能寫寫,替他分析一下,我說,考上了能有多狂喜,就說明了曾經的磨難有多煎熬,他認為我說得對。
那些沒考上的孩子才是大多數,他們的痛苦和眼淚將沉入人生的大海,無聲無息,無人知曉,但我們能看到的,都是考生查到自己考了高分,喜極而泣,或者全家相擁而泣的場景,但這只是修羅場第一步,因為即使通過了高考這座獨木橋,前面還有一座叫做“就業(yè)率”的更窄的平衡木在等著他。
也由此聯(lián)想到在世錦賽、奧運會上奪得金牌的中國運動員,也都是欣喜若狂,淚如雨下,還有在各種選秀節(jié)目里奪得名次的選手,哪有能忍得住淚水的人呢?
不管是哪個國家的運動員,只要能奪冠,都非常高興,振臂高呼或者繞場奔跑都是非常常見的場景,但我覺得我們中國的運動員尤其激動,尤其興奮,比西方運動員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要突出很多。
中國人是非常內斂的,加上長期生活在壓力之下,日常連哪句話該說還是不該說都要琢磨半天,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導致了絕大多數的中國人輕易不在人前表露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而西方人相對福利有保障,生存壓力小,人際關系也簡單,社會環(huán)境寬松,人們的性格又熱情奔放,所以他們奪冠之后理應更比我們中國運動員的表現(xiàn)更惹眼才對,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我以前沒跟電視結下梁子的時候已經多次發(fā)現(xiàn)了這一現(xiàn)象,只不過那時候小,考慮不到這么多。
通過高考和奪得奧運冠軍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也有不一樣的地方,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通過高考的學生只是通過了生活的初試,還需要繼續(xù)努力幾年才有可能得到復試的機會,相對那些沒有通過高考而走入的職中、技校的學生而言,他們獲得一個好工作的機會能大一點,他們的爹娘在他上大學期間在左鄰右舍之間能說起嘴,但今后的生活到底怎樣,沒人能知道——畢竟美團騎手里送外賣的小哥,本科加研究生畢業(yè)的也相當不少,我相信他們畢業(yè)的時候可能更想去研究所或者互聯(lián)網大廠、或者跨國企業(yè)、最次最次可能也得是個效益不錯的中大型企業(yè)當個白領吧?沒想到最后是“黃袍加身”。
那些英雄的夢想,早已被碾碎在電動車輪下。
而運動員如果在奧運會、世錦賽上能取得冠軍,那就從此鯉魚躍龍門了,不僅所有的付出得到了國家的肯定和豐厚的物質回報,也意味著今后的代言合同會接踵而至,個人生活將得到本質上的改變和提升。
十四歲的天才少女全紅嬋獲得2020年東京奧運會女子單人10米跳臺金牌,賽后接受記者采訪說:“平常就訓練,放假就回家。也不能去哪,我連游樂園都沒去過,因為沒錢嘛。”
“想去玩游戲啊,玩一些抓娃娃之類的那些,想去游樂園玩一玩?!?/p>
“小的時候還想開一個小賣部?!?/p>
“得了冠軍就有錢給我媽媽看病了”。
而運動員和高考生最一致的地方就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運動員的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和學生們的十年寒窗很好得詮釋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中國幾千年來未曾有絲毫改變的人生奮斗模式——對絕大多數不是二代、也沒有中頭彩運氣、也沒有外國國籍的中國人來說要想過上比較體面和富足的生活,除了死命的去拼、去奪、去算計,去當一個“卷王”,并獲得最終勝出,是沒有其他出路的。
我們的成功模式過于單一,我們的兜底福利也不足以讓人們能過上有安全感的日子,所以全民拼命掙錢是我們唯一的出路,因為中國人除了靠自己,再沒有什么可依靠的了。
很多出征奧運會的國外選手只是業(yè)余愛好者,他們并不以此為職業(yè),即使拿不到名次他們的生活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所以他們對得失成敗并不像我們中國選手看得那么重。
之所以我對這種“一人過橋萬人落水”、“一人登榜萬人落坑”的單一競爭模式感到反感,就是因為我知道每個通過高考的孩子背后,每個取得成功的運動員背后,是更多的在競爭中落敗的人,對那些被淘汰下來的運動員來說,生活往往很艱難:他們的受教育程度低,因為過量訓練造成的職業(yè)病折磨著他們,而他們在體育系統(tǒng)之外幾乎沒有就業(yè)前景,在體育系統(tǒng)中就業(yè)能得到保障的人也往往只有那些最頂級的退役運動員,他們用來指導更多、更年輕的有可能奪冠的孩子,絕大多數的退役運動員,收入和地位并不是很理想,因為我國重視的是能為國爭光的運動苗子的培養(yǎng),精力并未放在全民運動事業(yè)上。
至于高考落榜生未來的出路,一般來說主要是技校、職高,還有一部份則繼續(xù)復讀,而在高考錄取率逐年增高的前提下,就業(yè)率成了擺在很多大學生面前的最大困難,很多人開玩笑說的畢業(yè)即失業(yè)就是一個很嚴酷的現(xiàn)實,而諸多外賣和快遞隊伍里高學歷人群逐漸增多也顯示了這種“內卷”。
我們需要更多的外資,或者本土資本來提供更多的就業(yè)崗位,我們需要讓更多的工廠開動起來,只有腦子有蛆的專家才想得出來“失業(yè)必須繳納失業(yè)金可以有效降低失業(yè)率”這樣的狗屁點子,我特么都失業(yè)了,拿什么給你交錢?
提出這種觀點的人比“何不食肉糜”要惡劣一萬倍,前者只是無知,而說這樣的話的人,缺德到不得好死的地步了。
無論高考還是奧運會,對中國人來說勝出則意味著今后的生活是鮮衣怒馬,烈火烹油,失敗則意味著所有的努力和年華付諸東流,今后大概率將要度過很長時間的艱難日子。
勝則前程錦繡,敗則萬丈深淵,換誰誰不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