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3999 字,時長約9分鐘
· 本文來源:劉勝軍大局觀(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我是劉勝軍,關注我,擁抱“大歷史觀”和“政治經濟學”,走出“大變局抑郁癥”。
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李峰在畢業典禮發言的發言因為一句話火了:
? 作為金融從業人員,或者在企業從事投融資工作,我們不但不應該有羞恥感,而應該深感自豪。
如果不是最近幾年金融業的持續降薪、爆雷,很難想象“不應該有羞恥感”的想法會出現在“形象一貫高大上”的金融業。
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有它的陰暗面。作為金融從業人員,究竟如何全面看待這個行業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如何回應社會輿論的質疑?
一、金融業究竟創造了什么價值?
人類社會在演進的過程中,有幾次關鍵的跨越:社會分工、市場經濟、股份制、信用貨幣。
在實物貨幣(黃金、白銀)時期,實體經濟活動的擴張,很容易受到“貨幣不足”的限制。19世紀的“金本位”導致嚴重的通貨緊縮,抑制了經濟增長。
現代金融業的出現和發展,對經濟增長意義重大:
1、信用貨幣促進了社會交換,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2、以銀行為代表的間接融資,幫助企業突破自有資金的瓶頸約束;
3、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幫助創業企業獲取更多資源度過危險期,資本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也進一步提升了社會效率,投資者可以分享上市公司成長帶來的價值增值;
4、保險的本質是互助,可以整合社會的力量去幫助遇到“天有不測風云”的個人,使其得到救助渡過難關。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
?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
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在《求是》刊發題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文章指出:
? 在西方國家發展進程中,以現代商業銀行、現代資本市場、現代投資銀行、創業投資體系為特征的金融革命推動了人類三次工業革命,為西方國家現代化提供了金融支持。
這是對金融業價值的充分肯定。
二、金融業的毛病也不少
金融業的朋友先別得瑟。金融業的確很重要,但問題也不少:
1、步入信用貨幣時代后,貨幣超發成為常態,帶來通貨膨脹,放大了經濟波動,沖擊人民生活;
2、貨幣和金融業加快了財富再分配,制造了新的不公平,《21世紀資本論》指出的資本回報率r大于經濟增長速度g,說的就是這一問題;
3、在動物精神的驅使下,恐懼和貪婪推動“金融周期”和資產泡沫,導致金融危機頻發,時常伴隨對民眾財富的洗劫。美國在上個世紀的“大蕭條”、日本失去的30年、2008年次貸危機,都是慘痛的教訓。著名學者明斯基提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認為金融周期是難以克服的,金融危機必然周期性地叩門。
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在《求是》刊發題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文章指出:
? 在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下,金融資本暴露出明顯的壟斷性、掠奪性和脆弱性,不僅造成巨大的貧富差距,而且屢次引發經濟金融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后的“占領華爾街運動”
原英國金融服務局局長特納在《債務與魔鬼》一書中點出了現代金融業的矛盾性:債務是危機之源,但人類卻又離不開債務。所以,人類必須學會如何與債務這個魔鬼共舞。
三、中國金融業問題更多
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的金融業一方面發展還不充分,但另一方面又存在諸多問題,這是我們需要清醒認識到的。
1、中國金融業過度膨脹:中國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2015年達到8.4%的峰值,比以金融業發達著稱的美國還要高。這不是因為我們的金融創新做得好,而是因為脫實向虛和資產泡沫導致的不合理結果。
2、中國金融業反客為主:金融業的英文翻譯是“金融服務業”(financial services),它原本是為服務實體經濟而生。然而,根據麥肯錫的研究,中國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的“經濟利潤”之比為8:2,美國則相反為2:8。如此一來,就出現了實體經濟為金融業打工的局面。長期以來,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最大的夢想就是擁有一家銀行,大概就是因為大家覺得金融業賺錢太容易了,實體經濟太艱辛和憋屈了。
3、中國金融業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將資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這是金融的基本功能。就此而言,中國的金融業是不及格的:1)融資難、融資貴長期困擾民營企業;2)國有部門只創造1/4GDP卻占有2/3信貸資源;3)中國股市長期與中國男足并列,價值創造功能低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低下,意味著每年數億萬億計的社會損失。
4、資產價格泡沫:金融效率的低下,導致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貨幣以維系經濟增長,這進而產生了嚴重的資產價格泡沫。2008年次貸危機后,M2/GDP比重一路攀升,房價越來越泡沫化。房地產已經成為脫實向虛、社會階層固化、消費率偏低等一系列問題的策源地,并醞釀巨大的金融風險。
央行行長潘功勝撰文指出:
? 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快速發展,規模大、活力強。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矛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高,融資結構有待優化,一些企業低效占用了大量金融資源。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
當然,中國金融業的問題,主要原因不在金融機構本身。問題的根源在于市場發育不成熟、監管制度不完善、公司治理不健全、法治水平還有待提高等等。但是,金融機構絕對沒有理由沾沾自喜、自鳴得意,以為自己貢獻很大很了不起。
四、“金融精英論”的含義
長期以來,金融業被視為“皇冠明珠”,高學歷人才、海歸精英趨之若鶩,金融從業者的高薪更令社會艷羨。久而久之,不少金融從業者產生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優越感”。這種特殊論和優越感導致兩個后果:
1、金融業對“高薪”視為天經地義。一些基金公司業績目不忍睹,但基金經理薪酬依然高的令人乍舌。還有一些公司大發工資獎金,中金公司員工平均薪酬一度高達116萬元/年。筆者不反對高薪,但高薪應該是對價值創造的獎勵,而不能成為旱澇保收的福利。有人說高薪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但是,市場從來都是不完善的。很多金融機構看似“市場化”,實際則存在嚴重的“內部人控制”(insider control)。“存在即合理”的觀念是很天真的。
巴菲特可謂全球最?;鸾浝?,也因此成為全球巨富。但為何沒有人說巴菲特賺的錢太多太不合理?因為巴菲特為投資者創造了令人心服口服的價值!很多人不知道,巴菲特年薪只有10萬美元,而且40多年來一直沒有加薪。
2、一些金融機構高管,手握金融資源配置大權,對實體經濟企業家的財富“羨慕嫉妒”,導致心理嚴重不平衡,數百萬年薪依然覺得對不起自己,肆無忌憚貪腐。以賴小民、劉連舸、范一飛、田惠宇、王濱、胡懷邦、李曉鵬、顧國明、張紅力、劉逖、朱從玖為代表的金融大案,可謂觸目驚心,給社會帶來的損失令人嘆息。
2023年2月,中紀委網站刊發題為《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
? 堅決摒棄“例外論”、“特殊性”、“優越性”、“無關論”、“業務需要論”等錯誤論調,破除“金融精英論”、“唯金錢論”、“西方看齊論”等錯誤思想,整治過分追求生活“精致化”、品味“高端化”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糾治行業“潛規則”和不正之風,鏟除“破窗”效應、“法不責眾”心理和“比爛”心態,不斷加固金融和央企領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堤壩。
2024年1月16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上的講話應該讓金融從業者猛醒過來:
? 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
五、客觀看待金融業眼下的大變局
毫無疑問,金融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局。金融從業者必須冷靜、客觀看待這一變局。中央采取的措施不是否定金融的重要性,不是限制金融業的發展,而是為了防止“劣幣驅逐良幣”、引導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幾點判斷與金融從業者諸君共勉:
1、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這一點不可能改變。與此同時,中國的金融業在效率方面與發達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差距就是發展潛力、成長空間。要堅定對金融業發展前景的信心,要昂首挺胸做人。
2、對金融業而言,“金融回歸本源”是一場靈魂深處的革命。金融業的發展,應通過服務實體經濟來實現,本末不能長期倒置。金融業對實體經濟應該心懷敬畏與感恩,而非高高在上。
3、中國的金融業存在“虛胖”是沒有疑問的。因此,需要減肥,去掉不健康的贅肉。減肥的過程,不會太好受,要忍一忍。
4、金融機構(尤其是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普遍高薪肯定不合理,薪酬應該與貢獻、技能密切掛鉤,這是常識。一家基金公司的秘書,憑啥能拿比一家制造業企業的秘書高出很多倍的薪酬?一些業績糟糕的基金經理,憑啥照樣高薪?這些不合理的現象必須糾正。
5、抑制房地產泡沫化是一場宏大的變局,與房地產關聯度最大的就是金融業。金融業要做好調整和適應房地產新格局的準備。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
6、中國的金融業,一方面市場化程度還需要持續提高, 另一方面監管規則需要不斷優化調整。這種不同方向的力量相互碰撞,會帶來一些認知上的沖擊。記住,有時候調整是為了“再出發”。???????????
7、要極其重視下面這幾句話的政策含義:1)金融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2)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與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質區別;3)必須始終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一切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與西方金融發展道路的顯著區別,是金融工作人民性的充分體現;4)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嚴格中小金融機構準入標準和監管要求。
總之,要提高站位、調整心態、擁抱變化。
用大詩人劉禹錫那句詩來描寫當前的中國金融業,再合適不過了: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船旁邊有很多船經過,發病的樹木旁邊又長出很多茂盛的樹木)
劉勝軍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政治經濟學+大歷史觀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劉勝軍微財經創始人
致公黨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人力資源發展促進會首席專家
著有《下一個十年》
山東·菏澤·定陶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