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喚醒吧!職場多巴胺》作者:布魯斯·戴斯利 是推特歐洲區前副總裁
魯斯·戴斯利發現,互聯網時代的新技術非但沒有解放我們,反而要求我們“全天候在線”,并讓我們面臨著隨時被機器和人工智能取代的風險。他與管理學、心理學、經濟學等各領域專家共同探討了讓我們更快樂、高效地工作以及提高創造力的方法。
1、給自己一個“僧侶模式早晨”
獨立辦公室要比開放辦公室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因為有更少的干擾。
將上午定為深度工作時間,拒絕打擾。
每天工作開始的時候,要“深度工作”。這是指“在完全不受干擾、全身心投入的狀態下開展的,并因此能最大限度提升你的認知能力的專業活動”。
每周兩次“僧侶模式早晨”,捍衛深度工作,能極大的提升注意力。
“意味著無情捍衛工作周里相對封閉獨立的工作空間,保護員工免受那些組織生活正常狀態中會產生的干擾和打斷的影響”。
多數人發現僧侶模式在上午的效果最好,但或許對你來說,下午更管用。
當你進入僧侶模式時,應努力避免一切干擾和被打斷。那意味著你需要把你的手機調成靜音,并且退出郵箱。
記錄下你在“僧侶模式早晨”時取得的成績。這可能會有助于你說服反對者去試用這個智慧。
假如你發現這個新方法不管用,不妨在一周里換個時間段或工作日再試試。
2、來一場Citywalk會議
散步能極大提升創造性思維:事實上,81%的參與者在散步時提出的創造性建議的得分遠比他們坐著時提出的平均增加了 60%。他們對此的解釋是,在創造性思考時或在此之前進行有氧運動,能有效活躍思維。事實證明,在激發創意方面,散步極有助益,盡管它不是解決復雜的邏輯難題的最佳方式。
克里斯·巴瑞茲布朗主持著一家叫Upping Your Elvis的領導力培訓公司,他的公司采取了一項叫作“戶外散步”的流程,幫助員工疏通潛意識里的心理障礙。
巴瑞茲布朗的方法是讓人們成對出去短時間散個步,通常都不到半小時。散步期間要求其中一人大聲講述他們面臨的兩難之境。他說人們起初還是比較懷疑的:“我愿意試試,但我沒法想象這會有什么好處。”然而,“半小時后他們回來說,‘哇!真是出乎意料!我現在清晰多了’。”巴瑞茲布朗認為這一方法的能量來自我們在“大喊大叫”時通過規整毫無頭緒的思想進而獲得的全新觀點。
提議和同事開個散步會,代替常規會議。
鑒于某些因素,開始預期不要太高。起初的一些嘗試,效果可能不太理想,但請堅持下去。
嘗試不同長短的散步時間。克里斯·巴瑞茲布朗的“戶外散步”時段為 7.5 分鐘,已足夠驅動我們的發散思維,然后讓我們重新坐下,回歸專注思考。
3、在辦公室活用耳機
戴著耳機深度工作,摘下耳機進入創意時空
1939年,美國廣告界大亨詹姆斯·韋伯·揚寫了一部人類創造力之路的經典指南:《創意的生成》。
詹姆斯·韋伯·揚生成創意的著名技巧是什么呢?以下是三個簡單步驟:
1.收集素材。理想狀態下,材料越豐富、越有趣刺激越好。
2.消化材料。韋伯·揚最喜歡的辦法是將其填入小索引卡。“接下去需要做的,可以說是用你心靈的觸角,去完整地消化和感悟自己收集的那些不同材料。拿起一份材料,通過各種角度和光線加以觀察,體會它的意義。抑或將兩份材料放在一起,思考它們該如何匹配。”很快你的大腦將疲憊不堪:“你會因拼命想把很多東西拼到一塊兒而精疲力竭。”
3.無意識加工。“到了第三步,你本質上絕對無須做任何直接的努力了。把事情完全放下,將腦中的問題盡可能悉數拋開。”韋伯·揚甚至證明了睡覺亦有助于我們生發創意。等你把問題放到一邊之后,“把注意力轉向能刺激你想象力和情緒的地方”。比如出去散個步,聽聽音樂,看部電影。
韋伯·揚說,做完那些令人沮喪的準備工作之后,“創意不知不覺便會出現”。
4、消除匆忙癥
一旦你意識到忙碌不代表一切,那么下一步就是校正事情的緊急程度
在此基礎上你得花時間反思,但反思時什么都不要做。片刻的寧靜會減少你的壓力。此外還會激發你的創造力。
忙碌并不等于高效。從緊急性、重要性和意義三個維度衡量優先級,你才能為當下和將來都做出正確選擇。
不工作的時候別去翻看自己的以及別人的日程表中的空檔。我們最好的創意常常來自我們靜靜坐著、任思緒天馬行空的時候。
試試開車的時候不聽音樂,洗澡的時候不聽電臺。看看什么樣的想法會進入你的腦海中。
給自己一點什么都不做的時間。事后問問自己的感覺。是不是覺得不再那么焦慮和緊張了?
你會發現沉思對自己很有幫助——對有些人而言,它能驅散重重擔憂,開創心靈空間。
5、縮短每周的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越短生產效率越高。
說到每周究竟工作多少小時為最佳,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約翰·彭薩維爾所做的研究值得我們關注,他在 2014年對工作時長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他的數據采集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一家軍火廠的工人日志。
一方面是因為關于他們員工工作時間的一絲不茍的記錄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另一方面是因為彭薩維爾覺得,既然他們運營的是戰時一個至關重要的部門,軍火廠的工人們定當有堅定的目標讓大家加油干。畢竟,沒人愿意看到自己的軍隊打敗仗。
他的發現清晰而明確。最理想的每周工作時間至多為 50 小時。他說:“每小時工作時間的邊際產量是恒定的,直到累計至那個時間節點(差不多第 50 小時),邊際產量便會開始下降。”至第 55 小時或第 56 小時后,工人的疲憊來襲,產出開始明顯遞減。按照彭薩維爾的數據來看,每周工作 70 小時(每天 10 小時,每周 7 天)的工人們完成的工作量并不比那些每周工作 55 小時的多多少。
周末休息對工作效率也有積極影響。每周工作 48 小時外加周日一天休息比每周工作 56 小時(一周無休)的產出還要高。每周休息一天使得每個工作日的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周日一天休息價超所值。
麥克斯威爾開始觀察工作時間投入和效率產出之間的對應關系。他不光是觀察,還親自跟蹤。他的發現清晰而明確:“他的團隊一周工作一旦超過 40 小時,之后每小時的效率都會下降。事實上,效率峰值出現在每周 40 小時以下。”麥克斯威爾因此制定了一項新的措施:晚上、周末和假期不準工作。他開始指導自己的員工減少工作時間但又確保他們能完成更多的工作。他為能讓員工按時下班而感到自豪。
2013年《經濟學人》雜志上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那些工作時間最短的國家反而擁有最高的工作效率。人均資本投入高的國家(比如德國),其員工的工作效率也越高,這些國家對用較短的輪班時間實現較高工作效率的現象進行獎勵,這反過來也保護了員工免受疲勞煎熬。
讓每周 40 小時的產出最大化
別再鼓吹過度工作。分時段專注工作同樣能讓你達成目標,還能給你騰出大塊的時間去休閑、思考和創新。
約束自己到點就拋開工作,除非事情非常緊急,不能留待明天。鼓勵你的同事也這樣做。
將工作按小時進行切分。若有其他額外工作插入,則要問問自己準備將手頭哪項工作停掉以便應對。
切記,往好處說,過度工作會稀釋精力、創造力和想象力。
往壞處說,過度工作將令人精疲力竭、油盡燈枯。
超越職場倦怠:學習谷歌員工的高效工作法!
有序安排工作就是將工作程序化
大腦喜歡這樣工作,與大腦愉快合作的方法
讓你的生活與工作游戲化,從無聊變有趣
打工人不愿意周末工作,僅僅是因為「錢不到位」嗎?你怎么看?
下面是200多期的直播目錄,用來查詢以前的直播內容,可以關注視頻號:生活黑客、讀書方法,后在直播回放中找到最近半年的直播內容
近期直播過程中,發現大家還是有不少在100天行動踐行的問題,在注意力、時間管理上的困惑,因此想收集下大家在這方面的問題。本身在踐行100天行動的同學,也可以加上來,聊聊你的感悟或者困惑。
如果感興趣,可以加我的企業微信,和大家溝通。
關于warfalcon公眾號
①目前有3200+篇自我成長相關實用類文章
②4年進入有道云筆記最有價值公號top10
③6年占據印象筆記收藏服務總榜top1
④知乎同名帳號,回答被130萬+人收藏
5分享了超過1300本讀書筆記
加入一百天行動
有很多小伙伴說找不到我們了,微信改版,公眾號發布順序被打亂,如果你沒有星標,也很少點在看,那么你將不能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或者是在兩三天后才能收到。
如果你想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內容,將我們「設為星標」吧,在閱讀文章時,也別忘了隨手點「在看」,星標+在看,就可以增加你成為warfalcon常讀用戶的幾率了:)
點擊公眾號「warfalcon」,按照以下操作就可以設置為「星標」啦~
喜歡記得點在看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