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是否有調劑選項,我們可以高考志愿模式分成兩種。
一種沒有調劑的,像浙江普通批次考生可以報80個志愿,遼寧可填報112個志愿,河北、重慶可填報96個志愿,每一個志愿都是獨立存在的,考生一般不會滑檔;
一種是有調劑的,考生要是成績沒有絕對優勢,服從調劑就有可能被調劑到其他專業,不服從調劑有可能被退檔??忌鸀榱瞬槐煌藱n,一般會服從調劑,所以很多時候會被調劑到其他專業。
考生被調劑,通常是在一個專業組內進行的,而不會跨越到其他專業組,這看起來比較透明和公平。但問題是,很多專業組內專業很雜,考生很有可能被調劑到自己完全陌生或者不喜歡的專業中去。
- 來看看調劑有多坑。
云南大學有一個專業叫僧伽羅語,這個專業的學生多半都是調劑進去的。僧伽羅語是斯里蘭卡的主要官方語言,而斯里蘭卡是一個總人口為2200萬左右的小國家,曾宣告破產。這怎么學?難怪學生說“一覺醒來天塌了”。
一個女生高考物理只有27分,這還是她能考到的最好成績。她報考了化學專業,結果被調劑到了物理專業。高中物理20多分,去學大學物理,難度可想而知。更讓不可能接受的是,她還是師范類的。太難為她了。
陜西一個學生寫了很長一篇文章來表達被調劑的痛苦與迷茫。她母親沒有工作,父親打工,她是家里第一個大學生,成績出來后一家人都很高興,她本來想老老實實報考一個專業性比較強的專業,以后就靠這個專業找工作,結果被調劑到了國際貿易,她擔心學不到真知識,找不到好工作。
還有很多學生吐槽自己被調劑到了天坑專業,最離譜的是,有的學生高中學不了英語,于是外語這科選了日語,結果卻又被調劑去學英語,怎一個“慘”字了得。
- 這樣有解嗎?有的吧。
貴州一個女生在云南大學學越南語,也是被調劑的,她畢業那年找工作,發現就業基本都要去越南,她不想離開家鄉,最后考公成功。
陜西一個考生物理成績很差,整個高中都沒把物理學明白過,高中物理30分都算高的,高考完第一句話是“這輩子再不用學物理了”,好巧不巧最后被調劑學了物理學,畢業后直接轉行做了銷售。
還有:一個學自動化的輔修了服裝設計,現在干的是編輯;一個學生對機械不感興趣,于是自學了會計,考了注會,現在在金融崗位。
就是說,我們其實不必提前焦慮,被錄取了就高高興興地去上大學,對這個專業有興趣就好好學,興趣不大也可以輔修別的專業,或者自學一些其他知識。我們去上學學習是一方面,交際能力和自學能力其實都很重要,很多東西都會慢慢發生變化,享受和規劃大學生活就可以了。
- 不能改變志愿模式嗎?
不管怎么說,沒人愿意被調劑。那么,有沒有辦法不讓學生受調劑之苦,或者減少他們的苦惱?應該有吧。
首先,這些省份也可以實行專業平行志愿,讓學生自己選擇讀什么專業。
其次,可以把相似的專業放在一個專業組里。一高校把40多個專業放在一個專業組里,很多專業基本上不相干,太坑了。
還有,高校在調劑時可以提前征求考生的意見。像吉首大學在調劑前就會給學生發信息,讓學生從幾個專業中選一個調劑,還是很暖心的。
希望高校招生時能以人為本,真正做到“一切都是為了學生”。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